APP下载

他育与自育相结合视域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2020-05-03王峥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自育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摘 要: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与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创新职业能力培养途径和提高学生自育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工作之重。通过做好入学教育起点、打好就读期间重点、守好毕业环节结点三个阶段,切实做好他育与自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他育;自育;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一直处于大学生群体中最基层的地位,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会使每位学生不断思索毕业后应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这不仅仅包括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还包括对职业的认知及对职业素养的掌握。那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目前高职学生最为困惑的一个问题。

一、他育与自育统一于整体教学过程中

他育与自育既有着区别,又存在着紧密联系,是最终统一于一个整体教育过程的两种教育形式。首先,他育是自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自育是他育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他育,自育无从谈起;而没有自育,个体就不能实现充分发展,他育的最终目标就无法达到。其次,他育过程其实也是一定程度上的自育过程,而自育过程中也伴随有他育的因素。两者是始终无法分开的。首先,他育是自育的前提和基础。大学阶段是自育养成的最佳阶段,也是个体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这离不开他育因素的影响。例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思想道德、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这需要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业导师和素质导师在他育方面的作用。其次,自育是他育的目的和结果。目前大专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毕业后从事的领域是非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频繁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这说明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充分掌握,自育机能不够完善。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問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素质逐渐下滑,学生的学业问题不断涌现,而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做一个合理的规划,没有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惰性和散漫使他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日常学业指导与管理工作的忽视和滞后也愈发凸显。

(一)自育方面的缺失

(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2)缺乏奉献精神

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他育方面的不足

(1)辅导员缺乏学情分析能力。学情分析是辅导员开展学业指导的逻辑起点,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障。辅导员平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不利于与个体进行良好沟通,学生们也不会更好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问题,进而影响自育机能的完善。

(2)职业导师对班级指导不够。职业导师一般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建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停留在集中指导和宏观讲解的层面,并没有针对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分类指导,会影响多数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专业还处于迷茫和困惑阶段。

(3)素质导师对社团缺乏实质性指导。素质导师一般为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团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指导社团及成员良性发展,可更多的素质导师只是挂了一个头衔,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指导工作,社团成员的自我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

(4)学校缺乏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报考志愿及入学专业介绍层面,入学后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缺少了多途径、多手段、多样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填鸭式”的灌输,而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与毕业后的就业状况是成正比,这显然是会影响到整个大学的教育质量。

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在整个大学生涯规划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业指导活动,且需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自我习惯的养成等。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开展学业指导系列活动的目标所在,通过拓宽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一系列活动为高架桥梁,架起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向交叉道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建专兼职职业能力培养团队

(1)加强辅导员、思想导师的学情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是辅导员开展学业指导的逻辑起点,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障;思想导师注重学情分析,突出对高职学生特征的把握,尊重当前“00”后学生的独特性,将思想引领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效结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精神导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挥职业导师、素质导师的学业指导作用

职业导师一般为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职业导师通过进班级、进宿舍,深入了解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难题与困惑。

素质导师为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团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与专业学习兴趣相关的社团指导。以社团活动为依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社团科技的转化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创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以拓宽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将职业能力培养活动作为载体,通过贯穿学生生涯的三大板块(入学、就读、毕业),从而力求覆盖整个大学学业规划。通过搭建职业能力提升活动载体,打造学生多渠道多平台努力锻炼,促进学生全方面职业能力培养,以自育为立足点,以他育为切入点,完成整个职业能力培养的反哺。

(1)入学阶段

在新生专业思想认识形成初期,结合专业和新生特点及发展要求,有必要创新新生专业介绍活动:对开办专业的软实力(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包括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专家的遴选条件、兼职教师的水平层次结构)以及硬件支撑(实训基地条件,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有哪些实训室、每个实训室有哪些设备、具备哪些功能、服务于哪些课程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的预期设想)进行简要介绍;带领新生参观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技能名師进校进行更加深入的专业介绍和分析,并通过真实现场操作、实物展示进行宣贯,加强高职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求知欲望。

(2)就读期间

高职院校应开展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活动模块,活动的分类应凸显高职特色,增加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构建以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技能提升为重点的活动品牌。

① 职业基本素质模块

职业基本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分工中因从事某种职业而应具备的精神、素养、知识、能力的总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具体可细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党员开展提高党性意识的专题教育活动,思想导师进学院,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组织大学生必读书目知识竞赛,组织优秀学长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树立典型的“年度人物”分享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雷锋日”道德实践活动,组织主题鲜明的征文类、文艺类活动等,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技能应用能力。

此外,为加强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分析当前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如职业意识欠缺、职业诚信缺失、团队合作意识差及受挫能力弱等。结合高职生实际情况,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感受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提升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找到各种不同心理状态的落脚点;开展心理破冰素质拓展活动,增强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意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拼搏精神。

② 专业技能提升模块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只有综合素质高、专业过硬、岗位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与延伸,同时也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结合素质导师全方位的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基本素质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夯实程度,成立学业帮扶坊,开展技能文化节、校园文化节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深度融合的师生互动平台搭建以及朋辈之间的互帮互助。

学业帮扶坊。学业帮扶坊由优秀学子帮扶团、技能名师帮扶团、专职教师帮扶团构成。优秀学子帮扶团是一项长期志愿活动,志愿活动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该活动通过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品学兼优的志愿者,组成“学业帮扶团”。咨询的主要内容为怎样学好专业知识、怎样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以后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等。咨询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谈互动,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学业,如何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出谋划策。

技能文化节。技能文化节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创新,以技能文化节作为载体,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举措。技能竞赛突出专业性的特点,更强调操作的规范性,这正是学生了解职业要求、掌握职业规范、履行职业任务的必然要求,学生将逐步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职业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自我养成。同时,邀请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到技能竞赛中,与学生同台比拼,学生在比赛现场学习到企业员工操作技能的专业性,激发学生职业能力向纵深发展,企业员工也可以使自身的素质拓展得到提升,达到双向互补的目的。

校园文化节。校园文化节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展示学生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是打造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节已经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其形式大致可为: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书法大赛、曲艺大赛、广播操大赛、美术大赛、征文大赛等内容,虽内容丰富,但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可以创新开展以下主题活动:“红歌”大赛活动、“技能名师面对面、专业诉求零接触”的企业技能名师微访谈活动、“职场我来说”---大学生职业能力辩论赛活动、“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专业我来讲”演讲比赛等等。

(三)毕业环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大批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正担负着重任,拓宽高职学生毕业环节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非常关键的。面对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以及自身能力不足、学历层次较低等因子所带来的诸多困扰和压力。因此,应该多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变化、心理诉求,及时干预、合理引导,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竞争力。例如,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解读的沙龙活动;组织开展高薪就业的毕业生返校座谈会;成立专门的就业心理帮扶工作坊;组织开设提升学历的专题会等等。

参考文献

[1] 曹玉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20(01):80-85.

[2] 谢大静.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及方法[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3):39-40.

[3] 韩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自育与他育融合研究[J].才智,2019(35):96.

基金项目:文章为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GJPG3001。

作者简介:王峥(1988.11-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育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12个西藏小麦自育品种(系)品质特性与藏面评分关系分析
马克思大学时代的成长对当代大学生自育的启示
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自育能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