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20-05-03杨凯黄济敬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训大学学校

杨凯 黄济敬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大学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主渠道。大学校训文化作为大学主流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载体。通过探索校训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认知和行动中升华校训文化等方式,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形成文化自觉,增进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院校;大学生;校训文化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富有重要职责。校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學校深沉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校训文化自信是学校师生对自身学校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青年学生在传播校训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高校一定要发挥好文化主阵地作用,打造优质特色的文化,强化学生的校训文化认同感,自觉树立校训文化自信,从而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影响力。

一、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1)部分学生对学习校训文化观念不强,意识淡薄。多数学生在升学择校时,往往就院校的知名度、感召力和影响力诸方面不够起眼的原因,心理难免产生一定的落差。在进入学校学习前,几乎不会关注学校的文化,加之地方院校在校训文化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宣传不到位,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对校训一无所知,导致学生对校训的整体认可度并不高,学习的意识也就不强。

(2)部分学生对校训的理解深度不够,认识不全面。大多数学生对于校训的认识仅仅是存在于表面,没有过多地去注重其中的文化价值以及精神实质。在具体的解读中,只能是泛泛而谈,模棱两可,不能做到由点到面,深入剖析,体会其中的内在底蕴。在认识校训文化时,认识的角度相对单一,使用的方法过于单调,没有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没有结合学校的历史和自身特色,在认识层面还只是简单的概念认知。

(3)未能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来践行校训精神。在大部分院校,校训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国旗下讲话、校园栏的展板,没有普遍开展校训的演说、巡讲以及宣传活动,校训文化的传播度不够,影响力不强,没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去回答新的问题,造成学生在校训的学习当中没有充分认识到校训的实践意义,在实践中也就无法感受到校训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原因

(1)校训缺乏自身特色。正像有学者认为的“当前部分大学校训价值取向存在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趋附字眼,哗众取宠,使千姿百态的校训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政治标签,完全丧失了自己学校的独立思考和独特风格[2]。”只是纯粹的“四词八句”式的简单拼凑,没有具体的丰富的含义,致使学生对大学校训认同感较低,尤其是在普通的院校,更是缺乏自信的底气。校训流于形式,缺乏精神力量的塑造,就会显得俗气。校训没有具体内涵,就会与校风、教风、学风相脱离,缺乏自身特色,无法表达自身底蕴的校训,这都是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自然难以博得师生内心的高度认可,难以体现学校的发展定位和走向,校训也就无法在精神层面进入到学生的认识领域、内心深处。

(2)学生文化认知不足,缺乏认同感。纵观全国大学校训,都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点精华,充实校训的文化底蕴。但是可以发现的是,很多大学校训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没有充分挖掘出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而且在价值引导方面做得不够好,宣传教育的方式相对单一,校训的文化内在就没有能够由内而外散发,没有感触到学生心底的文化意识,也就是未能与学生自身文化基础产生一定的共鸣。细看大学校训的发展历程,当代新兴大学校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含义和意义,但是时代化的“包装不足”,时代精神与校训理念的结合度不够,也未能在时代的价值上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学生在学习过程无法深刻把握其中的奥义,普遍缺乏认知感和对学校的满意度。

(3)学校引导不够。纵观大部分地方院校,深刻认识大学文化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塑造作用认识不够,对于挖掘本校历史力度不够,校训校歌校徽也还没形成系统化的设计,相互之间关联不够,对于校训文化的起源和内涵,更是提及甚少。部分高校未能在教书育人活动中有效传播校训文化的内在价值,未能尝试结合高校所在区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学校营造校训文化的传播载体较为单一,相关活动较为传统,相关制度较为滞后,没有调动学校师生参与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性,大学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引导。

二、培育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办学悠久的院校也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文化和校训精神。不少大学校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学校发展历史的长河中融会贯通,积淀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如西南大学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含弘光大”出自《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的“含弘光大”被赋予着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著,无所不被的巨大含义,这都来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沉淀。广西师范大学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立足于师范教育的文化根基,弘扬传统教育的文化理念,尊重知识理念,追求科学真理,笃学求精,团结合作,集中体现一所师范学校传统教育精神的表达。可以说,充分挖掘已有校训优秀文化内涵,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觉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推动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

(二)有利于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校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3]。”时代先进文化需要长效推动,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人心,就必须充分利用好建设好大学校训的文化阵地,发挥好播种机和宣讲机的作用。作为高校学府,是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主阵地,而人才的培养,自然离不开学校的文化育人功能。搞好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校训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能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历经长期的教育,不断地去促使其生根发芽,从而增进对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培育先进文化思想,进一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实效,营造浓郁的现代先进文化氛围,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进学生对校训文化的认知,树立起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强化意识形态领域教育

“在当今全球化视野下,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对其文化产品进行精制化、时尚化的包装,以吸引追逐时代潮流的青年一代消费大众,进而在世界文化消费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利用其话语权优势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强势渗透给我国青年一代的消费大众。”流行文化对学生思想进行了一定冲击,必须加强好学校校训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将校训教育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具体化,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能够有效地去除腐朽文化的阴霾,乐观自信地坚定自身的文化,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对学校文化的整体认同。在学校班子成员中广泛开展校训的集中教育和学习,形成上行下效的良性互动,推动学校办学、治校的高质量发展,还能集中思想、统一力量,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强化学生在意识形态高度的自觉性,自觉践行校训精神,让校训在具体生动的活动中、无形的意识领域中取得实效。

三、提升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探索校训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认同

对于校训,一定要去挖掘其中的营养成分,才会充分欣赏和感受其美好。从培育学生校训文化自信层面来说,如果没有去探索校训已有的文化历史,没有把握当代的时代精神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精华,没有与学生的文化基础产生共鸣,那么校训就只会是保留于表面,发挥不起实际作用,也就不会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所以要把握校训的历史文化根基,丰富其中的文化资源,同时立足时代背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校训文化教育的结合,将校训文化的宣传教育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增进和提升文化自信。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形成文化自觉

校训文化内在精神和实质内涵的传播和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网络平台等各方面。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有利于学习校训文化精神的环境,优化现有教育载体,通过全方面、宽领域、多角度的有效措施去开发和使用,从而吸引学生自觉增强对校训文化的认同。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形式多样的线上传播等,从社会现实和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与生活,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无时不刻身处其中,无时不刻不在熏陶中受教育,不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三)在认知和行动中升华校训文化,增进文化自信

校训文化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淬炼,不断地赋予更多实在的内涵,才能焕发出无比生动的活力。增进和提升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并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概念认知上,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中和实践活动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校训文化故事征集、校训文化人物追溯,富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地解读其中的蕴意。同时,在认识和行动的有机结合中,深度认识校训的文化价值、践行和丰富校训文化的内在要义,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种融合的方式,创新校训文化宣传和叙事方式,进而化为学生内心自信的源泉和动力,不断增进大学生校训文化自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四)在继承和发扬中传播校訓文化,增强大学文化建设

地方高校除了坚守自身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精神外,还要一如既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建设大学文化和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学生成长。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要结合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因素,充分挖掘校训文化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创新校训叙事方式,发扬校训文化精神,发挥校训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增强大学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发展格局,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从而不断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参考文献

[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01).

[2] 罗先凤.中国重点大学校训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 郝桂荣,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3):31-34.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YS2017006;文章为2019年广西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的成果,项目编号:JGY2019004;文章为2019年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叙事策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的成果,项目编号:SZ2019006。

作者简介:杨凯(1986- ),男,湖南临澧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黄济敬(1996- ),男,广西防城港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校训大学学校
校训展示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