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饭之魅
2020-05-03米丽宏
米丽宏
一餐饭中,饭与菜,何为主,何为次?
在宴席上,饭,一般被称为主食;然而,它总在宴席的尾声,才姗姗上来。那时,美酒肴馔已占据胃肠;饭,往往成了陪衬。大家,也总象征性地来几口,压个轴。
饭,的确是最养人的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江南北饭不同:南方人吃白米饭,类似于北方人吃馒头面条,也类似于西北高原吃特色面食……一餐一饭,化成人的血肉,供养着人的生命。漂泊时,它抚平你心头的创伤;安逸时,它像你初恋时分的纯洁思想。
旧时好多有传承的人家,吃饭有个规矩:一桌子琳琅佳肴前,先吃三口白饭。长辈一代代教诲:第一口必须先吃饭,而绝不能没吃饭就夹菜。
这个规矩有来历。明朝的一部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说到,一位僧人,吃饭总是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味。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味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我想,三口白饭,是提醒你:食之本,在饭;饭之味,为源。饭味为正味,正味恬淡素朴。一碗白饭的味道,是百味之基。饭之甘,更在百味之上。其甘,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味,是粮食本身的甘;其美,是得自日月山川的美。
它滋养人身,也颐养人心。
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家书,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之一,他于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二十三日写给弟弟:“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一曰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骨,子弟宜学习),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这封家书的主题堪称曾氏养生六要,其一便为“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早餐白米饭,不加佐菜,调料也无,只一大碗白花花的米饭吃下去。
乾隆时期书画大家郑板桥,也有一封写给弟弟的家书道:“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并行,庶几身躯可保强健,学问可期长进也。养生之道有五: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遇事勿恼怒;五、睡后勿思想。”
两人的修身之道,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别是黎明一碗“白饭”等四则,几欲雷同了。那白米饭,不咸、不甜、不辣、不酸,平淡,质朴,近乎无味;然它化之于天然,最慰肠胃,以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而那些膏粱厚味,滋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悅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是以,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而日餐一顿白饭,坚持下来,或许会渐渐习惯这种素淡口味;由一碗白饭,渐渐引发开去,便可思考社会、思索人生。它打开了内心追求的一条通道。基于“淡”处看世界,人便能拨开障目枝叶,看到阔大森林;便可拨开云雾缭绕,看到生活本质。
为人处世,借着这“淡”的品味,会清醒很多。所以,古人日餐一碗白饭,自有其深意:它不仅于养生层面裨补于人,于做人层面,也是一种打开与启迪。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碗白饭,会为修炼清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供应源源不断的秘密能量。
识得正味,安于正味,面对光怪陆离的重口味,才会不羡、不贪、不陷。人生之正味,亦在一碗白饭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