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特点和贡献研究

2020-05-03牟亚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

牟亚芳

邓小平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结果,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其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实践,一方面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在不断继承中实现与时俱进,并且吸收借鉴优秀文化。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社会实践,对于社会改革与实践具有巨大现实指导价值和理论价值。

一、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特点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具有内在系统性,但是从文本研究而言,这一思想并不是以集中思想论述的形成展现出来,而是体现在邓小平不同时期的不同讲话中。经过上一章的简要梳理,不难确定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兼具思想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为了相对清晰的把握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文章归纳概括出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呈现出的四个理论特点:继承性、发展性、全面性与包容性。

(一)凸显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继承性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些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邓小平理论本身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性发展。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形成是在当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困难重重,面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肃清思想毒瘤,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其核心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基,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指导思想。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彰显其科学性,成为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思想武器。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始终坚持并贯彻于实践。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一些人思想意志不坚定,政治思想觉悟水平较低,在现实诱惑面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心中滋生,盲目崇拜西方的自由民主,沦为思想奴隶,甚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奋斗中所实现的成就以及领袖人物进行怀疑与否定。邓小平面对这一现象和思潮,在多次讲话中旗帜鲜明的告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阶层人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警惕一些国家和文化的别有用心,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予以科学认识。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暗流涌动,邓小平始终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正是在其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党和国家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思想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绩的怀疑与否定,这是非常危险,而且是错误的,必须加以警惕。

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继承性,意识形态与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紧密联系,任何阶级都有着自身阶级意识的继承性与连贯性。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同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本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始终坚持其指导地位,在不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邓小平理论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在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指导中国特色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正是将立足于实践,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没有对马克思主義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就没有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三者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二)凸显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性

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并不是空想的结果,而是扎根于社会实践,并且只有经受实践的真实检验才能称之为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基本观点。对于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曾被人们忽视和抛弃,邓小平1978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旗帜鲜明的提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复归,并强调要勇于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这一讲话,既是一面旗帜,同时也吹响了社会建设改革的号角。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具有现实针对性,当时“文革”时期的腐朽、落后思想余毒依旧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党的指导思想甚至发生动摇,邓小平坚决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明确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思想传统,但是在当时的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正确性和指导性的质疑态度。同时邓小平也意识到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未能充分联系实际的不足,造成一些人对于意识形态思想以及建设重视不足和理解不充分。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实践作为主要的社会存在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而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本身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立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并不是毫无规律和原则可循,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实践标准,高举马列旗帜。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思潮,造成意识形态混乱,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阻碍。

自党成立以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相结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并确立其地位,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也是对于其思想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的态度。正是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肃清了政治环境,扫清了长期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

(三)凸显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全面性

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意义巨大。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气魄和政治担当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并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展现在巨大的政治智慧。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一方面,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经济建设作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任务艰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毋庸怀疑,但是要想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经济的发达同时也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进步。

同时必须认清精神文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二者之间存在包含关系。但是,需要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本身除了加强意识形态思想建设之外还包括非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也应看到,意识形态建设也并不等同于思想建设,如果单纯的理解为思想建设工作搞好,就能搞好意识形态工作或精神文明建设,那就没有正确理解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也启示着我们,“文革”的十年,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建设不够重视,片面的谈论意识形态建设,造成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遭遇了挫折。“空谈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制度,同时面对当时经济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基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思想建设强调全面性,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中应始终坚持二者并重。

(四)凸显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促进了先秦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始终体现在中文化的发展之中。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工作方针,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共产党以及秉持包容之方针,对于国内外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与借鉴,但是对于腐朽落后思想坚决抵制。

在意识形态思想建设方面,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兼具包容性与科学性。邓小平同志不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更是对于国内外优秀思想的不断吸收与借鉴,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方针,这是对于优秀文化的承认与尊重,是一种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文化发展战略。这一思想方针既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优秀思想的延承,同时也立足于实践,与时俱进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进行发展。在意识形态思想建设的过程中,要勇于科学的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思想与文化,在包容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贡献

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其在理论和现实层面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其思想是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指导和服务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思想,其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基于当时我国所面临的艰巨的任务形成的伟大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实现了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吸收借鉴优秀文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变化、发展的,这也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始终立足中国特色实践,并以实现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为目标。

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的丰富与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式,邓小平认识到阶级矛盾已经成为次要矛盾,应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确立为主要矛盾,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并不利于当时中国建设发展。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能忽视这一实际。同时,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也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的论断”,应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手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意识形态理论都彰显了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性,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邓小平同志以极大的政治智慧与担当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基础和标志,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一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发展成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且随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前进,这一理论体系也将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邓小平理论思想立足于改革实践,对于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都形成了非常科学而且系统的理论,并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对于我国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把握,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对新的社会实践,在对于邓小平科学理论的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江泽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与党内情况发生的显著变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加严谨科学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主题是党的建设问题。江泽民指出全体党员应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面对新的历史任务与时代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胡锦涛基于这一主题的科学理论阐释。面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和谐与稳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新时代实践,面对伟大历史任务与使命的科学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复杂局势,面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为下一阶段社会建设提出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具体分析,将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实事求是”定乾坤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红色读物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