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2020-05-03张钦锋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证书考试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面临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结合“1+X”证书制度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校;计算机网络;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74-03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但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难以培养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人才,而“1+X”证书制度有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1+X”证书制度中,“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对于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有效地发挥“1+X”证书制度的作用,就要结合“1+X”证书制度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人才,以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

目前各高校从全国各地招生,但新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技能,但是有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的知识了解有限,基本的操作都很困难。那些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于比较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容易缺乏兴趣,操作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則只是会一些简单的上机操作,远没有达到高校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要求,而那些对计算机知识一知半解的学生即使很努力地进行学习,但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比较复杂,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因而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挑战性很大。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日后这种学习差距会一直存在并不断拉大,长此以往,教学目标就会很难制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会变得更加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般都是培养基础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具备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教学内容则都是办公软件的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应用等基础的操作,没有体现专业的独特性,也没有突出计算机网络专业与其他计算机专业的区别,因此不能增加该专业学生往后的工作优势,更不利于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时的上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单一,而且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这不利于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培养“1+X”型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证书考取方向

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分析人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将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等作为指导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反馈,可以为学生确定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这两个发展方向,这既是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学生的证书考取方向,学生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更明确的规划,对于学生日后考取相关的证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在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之前,应先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可以将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专业知识、工程素质等几个模块。各模块的设置都应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具备基本的逻辑性和延续性。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模块以供不同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对于软件工程学科的学生,除了安排数据库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可开展比较专业的Java技术为主线的Java Web应用编程基础、Java Web开源框架技术和面向对象原理与Java实践三个阶段的专业性训练,形成Java教学的专业性框架,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学懂这类技术。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模块,明确学生“1+X”中“X”的考取方向,并将证书考取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如针对全国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教学模块中安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安全设计等课程模块,还有网络通信基础理论课程模块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培养,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主要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方面,通过融入相关证书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H3C认证网络工程师考试是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试,是我国第一个走向国际市场的比较健全的认证体系,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要求学生能进行路由器和交换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要具备利用基本的网络设计技术和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比较高端的还有Sun认证Java程序员考试,这项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设计所有Java相关知识、编程以及applet的开发技巧,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利用软件进行比较复杂的编程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技术之后,还要具备利用网络通信的知识进行网络实践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将这些考试的能力要求转换成教学内容融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式方面,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时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特点,利用动画、图片等方式加强视觉冲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

(四)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1.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主要是指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档案袋内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平时的成绩以及教师和同学对于该学生的评价等。学生档案袋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课程计划、个人日志、代表作、阶段性总结、小组日志、文献资料以及实验设备的使用纪录等方面。课程计划方面要求学生的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并且有课程计划書等,根据情况酌情给分。个人日志方面要求对项目完成过程进行持续性的记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过程等,记录要详细,思路要清晰。代表作方面,要从项目的难度、作者的想象力以及原创性,还有项目的可行性和实践方面进行审核。阶段性总结方面,要保证真实有效,而且要把自己这一阶段的收获、学习的方法思路还有解题的思想等整理记录下来,要能从总结中得到一些领悟或是看出进步。小组日志方面,主要记录该组学生的成绩,还有这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起到了什么积极的影响,要能感受到这名学生在小组中起到的作用,能感受到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文献资料方面,要整理学习中所用到的文献资料,要求所用资料要与知识点和所解决的问题联系密切。实验设备的使用记录方面,要记清所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爱护实验室的设备。档案袋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的进取心,而且把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汇总也有助于教师进行后期的整理,能够减少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量。

2.校内考核。把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三类,并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多元化的校内考核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开卷的方式,但是并非在教材上找答案,学生在考试时只能带着自己平时整理的笔记或是实验的记录报告等纸质材料,避免出现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熟悉课本或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等。对于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可以分为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情况、平时作业情况还有平时上课的表现情况等,实验成绩取平时上课中三次实验的成绩的平均值,避免学生偏科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公平,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三部分,比较公平而且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还可以举行一些竞赛,竞赛成绩可以作为最终成绩的加分。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

3.校外考核。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对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学科,国家针对这一专业设置了相关的等级考试,并且定期举行。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由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组织的,对学生的考查内容针对性较强,而且命题和阅卷都是统一的,对学生来说较为公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也能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能够反映教师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正的地方。除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基础性考试和专业性考试,如网络工程师和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考试、H3C认证网络工程师考试、Sun认证Java程序员考试等。这些证书的社会可信度比较高,是对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认证,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来说,考取这些国家性的证书也有利于他们日后找工作。因此,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这方面的考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地引进在计算机网络专业领域造诣比较高的教授或博士研究生;定期地选取教师到知名高校进行研究学习,选拔教师参加业内比较有名的研讨会,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的素养;还可以定期开展实践交流会,使教师能够分享经验,将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1+X”证书制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以及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森森.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我国教育证书与劳动证书制度系统设计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9(5)

[2]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

[3]林夕宝,余景波,刘美云,等.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9(8)

[4]唐北平,康迎曦.计算机专业“C+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3)

[5]季欣.服务1+X证书制度的学分银行信息系统之用例视图设计与应用[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

[6]覃海波,黄雪梅.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0)

【作者简介】张钦锋(1980— ),男,广西合浦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证书考试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