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及其创新研究
2020-05-03韩冰
摘 要:“红色文化”是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内在要求。它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出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因此,如何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宄意义;第二部分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概述;第三部分主要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个人层面,来提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急剧变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民族间的人文交流愈益密切,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日趋深入。不同文化多元共存,形 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内在的精神追求。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创造,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将有利于丰富高校“红色文化”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红色文化”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方向,通过研究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充分的理论研究。
其次,将有利于发展高校“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规律认知。关于“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研究,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还是着眼于宏观方面。在“红色文化”如何具体有效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高校如何认知“红色文化”以文化的规律方面进行了的理论探索。通过了解“红色文化”的发展规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规律,能够有效掌握高校“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育人规律,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效结合、避免理论研究成果脱离时代背景成为形而上学的研究,从而为“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文章通过研究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拓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内心认同,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从而能够在心中立鸿鹄志,坚持每天做奋斗者,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报国之志,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研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具有红色特征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好的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国“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一)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政治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和成果支撑。作为“红色文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的“红色文化”概念,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苏振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定义为: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作如下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活动中,是一种多属性、多因素的活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其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导意识形态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以课堂教学、各类形式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方式,对大学生群体传导主导意识形态的过程。也就是说,使得最大范围的大学生群体对我国政治体制产生最大程度的政治认同,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总体价值取向与实践预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或最终目标。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和全方位育人的角度,正确认识和重视“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践都要做好统筹设计,使“红色文化”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第一,完善政策措施,为“红色文化”提供保障。
第二,全社会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保护和开发。
第三,要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引起大学生广泛关注。要充分通过新闻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来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2)加强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从政策、资金、人才保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第一,各地区要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列入统筹规划中。各地区要首先从本地区的“红色文化”历史出发,从统筹规划的角度,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序开发。
第二,各地区要与高校探索建立合作开发模式。各地区在开发和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善于与高校建立联系,借助高校的专家人才优势,给予开发和保护工作指导;于此同时,也能够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提供学习、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宝贵实践机会,进而更好地培养“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和大学生人才。
第三,大学生群体要积极地投身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工作中去。组织大学生投身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工作中去,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历史线索去发现新的“红色文化”,这样既能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还能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认知水平。
(二)从高校层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术研究。第一,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校要对“红色文化”教育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优化“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设计。教育部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设计,设置专门的“红色文化”选修或必修课程,并通过编制统一教学大纲或教材、完善教学计划,来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支撑,使“红色文化”真正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大脑。
第三,大力支持“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培训学习和科研工作。各高校要给思政队伍提升“红色文化”素质提供平台和机会,利用高校论坛、报告会、培训等方式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
(2)将“紅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一,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有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第一场所,也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将来走向社会实践的起点。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立足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内容,同时结合网络教学素材和技术手段,结合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规律,有效地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鲜活地展现在课堂上。
第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党员队伍是大学生群体当中政治信仰坚定、思想品德优良、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高的一小部分群体。作为关键少数,他们的思想言论和外在行为代表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对广大的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使他们首先了解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
第三,创办“红色文化”刊物,唱响红色宣传主旋律。校报校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透视学校、开阔眼界的窗口。高校要从创新内容出发,提升校报校刊的红色影响力。
(三)从个人层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第一,通过“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纵观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无不是将国家、民族未来常念于心,无不树立远大的崇高理想。因此,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与新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第二,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读书。大学时光可贵,大学生要珍惜大学光阴,传承“红色文化”传统,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孜孜不倦读书。一方面,大学生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学习掌握真本领,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努力为国家富强练就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多向老一辈革命家请教学习,多从实践中取经,从实践中磨炼自身拼搏、实干的意志,立志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2)自觉内化并践行“红色文化”。第一,自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高校图书馆积淀着丰富“红色文化”的书籍,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学习的时间,自觉加强对“红色文化”图书的阅读学习,特别是对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要反复地读、用心地悟,从中寻访前辈砥砺前行的足迹、缅怀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真正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内涵内化于心,使内心的思想得到锤炼,进而树立起践行“红色文化”精神的坚定意志。
第二,积极参与宣扬“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深切感知“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促进思想提升,增强践行“红色文化”精神的行动自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非常突出,是一种新兴发展的教育方式,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运用了大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效教育,不但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世润,夏国林.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特色[J].学术论坛,2010(07).
[2] 任达轩.“红色文化”中的主流价值复兴一一关于重庆卫视改版前后的反思[J].北京教育:德育,2011(03).
[3] 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4] 朱桂莲.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 傅小清,龚玉秀,张国芳.试论“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J].井山大学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韩冰(1992.03- ),男,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