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域下医学院校法制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0-05-03申莹马华詹萌
申莹 马华 詹萌
高校法制文化的建设是将法制文化融合在高校文化中的一种方式,在结合特定的背景和需求前提下,学校通过对校园法制文化精神的建设,塑造学生文明守法的法律意识,将个体的人生追求与信念在法制文化的保障下健康成长壮大。高校法制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长期有效的教育形式, 如何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将法制教育完美输入到学生的头脑,紧扣医学院校特色,建立打造运行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步骤清楚、内容具体、制度健全、成效明显的“法治文化育人体系”,同时构建针对医学院校具有适用性好、育人成效明显的法治文化育人体系,形成可由“由校内向校外,由法治文化向其他文化”推广、可复制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是医学院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牢牢把握项目特点,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德法涵养为主线,以校地联合为手段,以立德树人为动力,以全面加强学风教风建设为保障,顺利有序开展。具体工作思路包括:
(一)进行有效资源整合,整合校院、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单位等多方力量,搭建平台,创新形式,聚焦主题,切实把文化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完善保障措施。加强高校组织领导,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建立法律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文化育人成效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丰富涵养,提升品位,滋养心灵,厚德育,强专业,强德能,提升师生法律素养。
二、工作项目特色探索
(一)注重学生跨学科法律意识的培养,要形成医法结合的品牌特色;
(二)医学和法学两类实践教学基地同步建设,直面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夯实专业能力,形成优势互补的实践特色;
(三)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知识两手抓、课堂育人与课外育人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四)将实习基地教师引入及课堂教学与实践一体实施,形成面向职业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三、工作措施
(一)服务师生法治思维提高,开展校园法治专题教育
(1)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在合适的时间节点,邀请相关法学法律专家,以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为重点,开展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法治讲座等法治主题教育,增強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加强师生自我学习,通过定期指定阅读相关法学书籍和法律条文、撰写读书笔记,采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分享学习心得,增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治思想的养成。
(3)突出医学专业与法学专业的深度融合,结合工作开展的实际,打造一批“以案释法”的真实案例展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服务法治知识传播,打造校园法治文化阵地
(1)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法治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橱窗)、宣传挂屏(牌)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2)线上开设“法眼看天下”、“法苑之声”、“法律援助论坛”等普法社区,以法治格言警句、法治典故、法治标语、法治案例等形式,多维度打造校园线上线下法治空间。
(3)充分发挥学校班级管理作用,编制《大学生基本法律法规政策与案例精选》法制宣传手册,开展法律知识小测试等项目,促进法治观念植入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的全过程,在校内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三)服务师生法治素养提升,丰富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1)申请成立教师法治工作室,联合学生社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学习沙龙、案例研讨、热点推送等活动。
(2)探索组织法治文化节,通过“以案说法”、“主题演讲”、“法治情景剧”等形式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大学规章制度和学生日常管理专题宣讲,法治宣传教育图片展、现身说法、校园法治歌曲传唱、法治文艺节目表演等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3)组织“法学杯”擂台辩论赛,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宪法专题宣传、开展模拟法庭案例展示,增强学生法治教育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法治环境。
(四)服务学校依法治校要求,着力推进法治理论进实践
(1)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由组建学校法律援助服务队,针对师生维权、医院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业务咨询等内容,以法律咨询接待日、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法律热线等形式,开展法律援助服务。
(2)坚持持续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使师生在现场“零距离”观摩庭审全过程,接受鲜活的法制教育课。
(3)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实践教学基地或部门,如公检法、监狱、律所、医院医务处、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旁听庭审、观摩体验、和犯罪人员访谈、志愿服务等形式与实战部门交流,了解办案流程,收集典型案例,促进知识内化,搭建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认知平台,推动法治教育向社会延伸。
四、工作平台拓展
拓展“四大平台”即“案例育人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网络宣传平台”。
(一)针对全校师生法治素养提升,联合研究生部、附属医院,开展“案例育人”教育工作,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二)联合附属医院、公安,着力创新拓展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平台,提高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增强岗位胜任力。
(三)组建由工会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法律服务队,着力推进和创新法治理论进实践平台,将针对师生维权、医院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业务咨询等内容,以法律咨询接待日、工会法律宣传活动、法律热线等形式,开展法律服务。
(4)依托学校网络资源,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易班建设和学工系统使用的资源,提升师生法律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网络空间育人实效。
五、面临的难点
(一)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校园各类活动频繁,教师任务艰巨,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二)在现行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阶段相对独立,对学校、医院等各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和对人员进行有效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可能会造成体系方案难以有效运行。
(三)缺少与该研究内容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效果较难评估。
六、推广模式及研究应用的价值
(一)将专业及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整合医学及法学资源,收集医疗纠纷等案例制作成相关视频,通过线上法治社区及线下“以法释案”案例展演,将典型法治案例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进行打造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有效整合多维度资源,立足医学专业实际,形成法治文化育人体系方案及构建,探索医科院校学生法律知识储备、法治思维能力形成、法律意识提供、法治素养提升、法治观念养成等方法途径的特色育人模式并进行经验推广。
(三)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或平台,围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等活动,协助各职能部门扎实开展相关工作,理论联系实践,总结育人经验、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猛.关于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4):258-259.
[2] 杨双.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03):34-35.
[3] 何海霞.法制视野下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8(20):60.
[4] 吴云志.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06):34-36.
[5] 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08):53-57.
[6] 李政.新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0):168-169.
[7] 刘克利.高校文化育人系统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