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2020-05-03张静川
张静川
摘 要:文章通过论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历程,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突出的特点,到了党的十九大已经上升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层面,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加快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人的思想的全面化;加强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关键词:全面发展;思想;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前提和动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需要我们在现实中不断强化的环节。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同时,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理论。因此,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非常重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鲜明的作用,文章将通过论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过程,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实践路径。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历程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群众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的努力拼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此时的人民的思想还比较禁锢,社会关系还没有完全扭转,还没有真正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意义,没有成为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人。
解放战争胜利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拯救中国社会、解放群众转变为了造福人类、发展人类上来。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点。他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人民群众的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类,可以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更快。同时他提出了著名的“又红又专”的理论,其中红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专则是每个人的专业技能要过硬,两者之间是存在辩证统一关系的,红但是不专,人的思想是先进了,但是没有一技之长,就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只专不红,则就会社会主义的基础遭到动摇。
对于全体人民,毛泽东同志认为群众要“主”、“兼”结合,不仅要在文化事业上有所发展,同时也要能武,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有所成就。从毛泽东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体的多种潜能的释放,多种身份的统一,将自己表现出来的能力积极的应用于平时的社会主义劳动中。同时毛泽东在“五七”指示提出,工人队伍应该“以工为主,也要兼学政治、军事、文化,也要从事农业基础建设”、“农民以农业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和文化”,不仅工人和农民要具备多种技能,学生同样要博学多才,学校在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等。这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阐述是非常具体和全面的,是符合人类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我国第二代领导人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对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统一,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邓小平同志认为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级分化,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同的富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过往的历史教训意识到,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片面的追求一时经济发展而忽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经济建设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他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只有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施中,邓小平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提出要用马克思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一代,知识分子要工人和农民进行结合,用他们掌握的先进技术指导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理论要用于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出发,指出,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的物质文明,也要关注人的精神文明,其中精神文明层次上,不仅是教育、科学和文化,也是思想、道德、情操、纪律、革命等的立场和原则,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的物质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发展越快,对于社会的推动力就越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就会越多。江泽民同志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要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群众在自己领域的全面、系统和协调性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他认为要实现该目标,就要促进全民族的思维素质的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教育素养全面提升,形成比较强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文化体系、医疗健康体系等。在小康社会中,人民要享受很好的教育机会,全面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放在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位置,使得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实践层面。
(四)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发展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的解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要以实现人的价值和利益为取向,要尊重和关心人的思想发展历程,要将人的发展的潜能挖掘出来,体现出人的能动性。科学发展观的论断,尊重了人的主体地位,以群众的满意和赞成作为发展是否成功的验证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将人民关心的事情当做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等思想,为21世纪的人类发展问题做出了创新性的回答,在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论。
(五)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
人的发展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要建立在人的发展之上,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他们在思想、文化、意识等上面的全面发展。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的发展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要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立场,要落实好各种经济工作,制定经济决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的方略,明确的提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主体,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我们党在过去五年生动实践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是在思想上、理念上的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对实践新经验的全面总结,更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党的十九大还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格局新趋势、新变化,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己及人、发扬光大。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路径
(一)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如果无法解决基本的吃、喝、住、穿等生活问题,就无法创造历史,也就无法获得解放。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为全面发展提供物质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济建设:(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与所处的体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和责任型政府,推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改革。(2)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世界。(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步前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各项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
(二)加快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人的思想的全面化
加快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治建设:(1)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并扩大基层的民主管理制度,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的愿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提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行政单位立法工作,提高立法的质量,推进司法制度改革,落实判决行政制度,积极的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公民监督制度,在实践践行中尊重公民的权利。
(三)加强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在尊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不断的汲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努力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加强基础文化建设。要培养群众对于“八荣八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个人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2)注重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化全球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具体的民族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立性,积极的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3)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人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起世界先进文化,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积极吸取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加强文化交流工作,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五个阶段的重要发展,其理论和实践体系已经非常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我们应该树立全面发展的眼光,以高尚的思想品德来时刻要求自己,扎扎实实的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不断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晓琳,马超林.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8(10):4-9.
[2] 杨泽,邓越.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3(02):15-16.
[3] 汪连杰.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J].经济学家,2018,16(0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