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探索
2020-05-03邱蔚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方位上, 创新探索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是持续纵深推动共青团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准确把握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分析出现目前工作中存在“基层团组织政治引领能力较弱、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不到位、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共青团的第一属性前提指向;坚持上下联动,构建起整体性协同的组织网络;坚持全面从严,牢牢把握共青团改革内在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着力服务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举措和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基层团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没有穷期。”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青年工作,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部署共青团改革,推动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坚持自我革命的勇力,将自身改革落实落细,不断引向深入。基层团组织作为共青团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充满活动力,团的“躯体”才能生机盎然。因此,要紧紧围绕把高校基层团组织铸造成为新时代传播党的声音、贯彻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促进共青团深化改革、团结服务青年学子的战斗堡垒,以点带面,以面积及体,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新局面。
一、新时代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价值蕴含
(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共青团作为“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基层团组织作为团员青年学习生活、政治生活、成长成才的重要单元,对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要围绕持续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引领,不断发挥基层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落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校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坚守阵地”、保驾护航。
(二)持续纵深推动共青团改革的现实需要
团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共青团改革必须狠抓基层基础。注重和强化基层建设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的鲜明特征,也是共青团的历史传统和改革导向。就高校而言,基层团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最直接的窗口,向青年学生传递党的意志,向党表达青年学生的述求,在教育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在过程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价值目标决定改革重点,高校共青团持续纵深推进自身改革,最终要落脚在基层团组织对青年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教育力,是否能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因此,将共青团改革的各项目标举措在高校基层团组织落实落细,进而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关键在于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全员来看,高校基层团组织有辅导员、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等多元育人主体;从全过程来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都是共青团服务与工作的对象;从全方位来看,基层团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权益服务、安全稳定等多个育人环节交融渗透的枢纽平台,具有重要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功能。基于此,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助于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团建与思政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多元育人合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团组织政治引领能力较弱
共青团组织是政治组织,要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根本属性,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基层团组织存在政治引领弱化的问题,工作与服务存在技术化、娱乐化倾向,不能很好地带领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究其原因,一方面落实党建带团建机制不到位。没解决好“带什么”和“怎么带”的问题。工作中组织领导体系全责不够明晰,党团组织互动不够紧密,存在自行其是、互不交叉的现象。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团支部开展团组织生活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强,存在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例如:会议学习仍然是团员参加团内组织生活的主要方式,导致团员青年参与感、获得感不强,觉得理论学习枯燥乏味,没有用,不能很好地通过团组织生活获得思想与精神的提升。
(二)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不到位
高校要推进团的工作向基层延伸,就必须把团组织的触角延伸到青年学生群体中。学生团员流动性较强,在自身成长发展道路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权,导致学生团员活跃的场域由过去相对集中逐渐趋于分散。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团组织依托专业、年级、班级等固定“单位”,对学生团员实施“静态管理”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导致团组织工作覆盖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对于学生园区这一学生最密集最活跃的空间,也是学生团员在课余时间最集中的空间,由于长期以来团建组织体系不健全,团的领导相对比较弱化,学生团员课余时间在园区没有归属感,他们在园区团员身份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从而导致共青团组织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彰显。
(三)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不足
团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在于组织制度是否严格执行,能否切实服务团员青年的利益,帮助广大同学成长成才。当前,一些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堅持“三会两制一课”不经常,缺乏主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常常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看似做了很多工作,但青年学子的获得感却非常低。一些高校基层团干部,特别是团支书能力素质有待提升,谋划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工作中“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处理同学们关切的核心问题能力不足。一些团员青年先进性不足,存在功利化入团,突击入团等现象,导致团员青年和普通大学生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团员入团后自身身份认同感和组织荣誉感下降,不能主动引领同学,主动服务同学,在广大同学中的口碑越来越低。
三、新时代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共青团的第一属性前提指向
实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与思政工作互融互通,需要高校的党组织与团组织共同努力,形成党建引领团建、团建促进党建的共创工作模式,实现党建与团建的共同创新。一是加强基层党团组织互联互动。基层党委要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基层团建工作,共青团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基层团建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工作指导;严格推动落实“推优”入党工作,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不断夯实“推优”工作基础,有效提升学生党员质量;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参与团组织生活,对接青年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准确掌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二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信息资源、组织资源、平台资源、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资源配置能力的优势与价值,支撑共青团开展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贴近青年,融入青年的优势,推进“树立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五个一工程,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坚持上下联动,构建起整体性协同的组织网络
团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覆盖和有效整合是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应当遵循“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的工作理念,打破过去以单纯以专业、年级条块化分隔的组织模式,积极适应青年学子聚集、分布和交流方式的变化,线上线下联动,整合组织资源。一是拓宽线下组织网络。让团的触手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在实验室、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机构中建立特设团支部,发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团员教育培养等功能作用。重点加强学生生活园区团建工作,在各园区设立团工委,在每个宿舍楼建立团总支,在每个楼层建立团支部,在各个寝室建立团小组,不断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生活服务、园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育人实效。二是整合线上组织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智慧团建”的基础功能,清查整顿“僵尸团支部”,完善“组织树”建设,推动主题教育、日常教育、实践锻炼等日常工作上网上线,建立日常工作台账,提升对团组织生活的监督、管理、落实能力;推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头条等客户端占领高地,编创高质量的微电影、短视频、图文栏目,倡导、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网络,不进行低俗无聊的网络行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共创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坚持全面从严,牢牢把握共青团改革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使基层真正强起来”,必须“切实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和推动着全面从严治团。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当落实全面从严的要求,确保“思想建团、制度治团、纪律管团、作风强团”在基层落实落细,进而推进共青团改革在新时代向纵深发展。一是团员发展教育要严。严格落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团员工作细则》,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把团员入口关。要改进和加强团员教育,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分享、实践教学等形式丰富教育的内容,使培训内容更鲜活生动,学生喜欢。二是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要严。重点把好团支部书记选拔关,在有党员的支部选择优秀党员来担任这一职务,从而使党员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团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团支部书记的教育培养,开展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和专题讲座,通过开展“团支部书记大比武”,“团支部书记工作满意度测评”等工作,不断提升团支部书记业务水平与服务意识。三是团组织生活开展要严。高校基层团组织应当严格落实团内“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增强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依托院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的需要、学习思想的实际,增强团组织生活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提升团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丰富拓展和创新团组织生活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团组织生活的新形式。
(四)坚持以生为本,着力服务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高校青年学生主体多为90后、00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更加关注个体体验感。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应当突显基层团组织教育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优势,提升组织育人工作实效。一是贴近青年成长需求。充分尊重团员青年的意愿,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特点和成长成才的规律,寓引领于服务、以服务促引领,依托青年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载体,广泛开展理论培训、社会调研、海外践学、志愿服务、红色基地参访等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服务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二是发挥团员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一名团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要求,在学生园区(楼栋、寝室)、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中推进“团员挂牌”行动,通过成立团员示范班、团员服务队,设立团员示范岗,引导团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三是选树先进优秀典型。通过选树典型、事迹分享的方式,大力宣传基层团组织中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勤学上进、扶贫助困、崇德守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团员青年,不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以实际行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01).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 中国中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報,2019-02-28.
[4] 吴明义.党建带团建工作创新及其实现途径研究:以安徽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建带团建工作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9):126-127.
[5] 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04).
作者简介:邱蔚(1992- ),四川成都人,西南大学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硕士,研究方向:共青团组织建设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