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2020-05-03贾元丽
摘 要:在目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意识形态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因而积极发展意识形态十分必要。在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发展中,为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成果,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我国社会的更理想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工作理念得以出现,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意识形态理念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在目前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有着重要的重要的影响,因而需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更好开展。文章就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作用发挥提供支持及基础。
一、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局势变化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就目前国际局势发展情况而言,越来越表现出复杂化发展趋势,同时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发展也越来越深入,社会信息化发展及文化多样化发展对于人们思想观念会产生一定影响,世界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及不稳定因素存在。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情况,强权主义及新干涉主义对世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对人们生存及发展有着严重的威胁。在目前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及科技发展变化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存在的对立及冲突不断未能够消除,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也越来越严重。由于意识形态在政治及经济发展方面可发挥出自身的能动作用,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但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展进行破坏。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特殊事件及人群实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民族宗教等方面,实行恶意破坏及恶意渗透,通过对网络及新信息途径及媒介,对西方意识形态中的相关思想理念进行渗透,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且意图影响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我党具备的主动权及领导权。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西方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西方国家的生产关系、管理方式及先进生产工具与商品等均不断进入中国,同时在经济往来及商品贸易往来的背景下,西方的意识形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对我国人民的意识形态造成影响,在这种西方意识形态融入的情况下,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在生产方式上西方国家仍旧占据明显优势,这种情况会使得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增强,导致西方生活方式,尤其是物质生活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发展,这样一来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一定影响,影响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会导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影响意识形态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受新媒体产生及应用的影响
在目前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且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及卫星通信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这种形势下新型媒介传播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各种新型媒体形态也不断出现,不断加快相互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知识信息传播突破国家地区限制,有关思想文化也表现出跨国交流传播的特点,从而致使国际间意識形态表现出更明显的针对性,意识形态的传播也更便捷、广泛。同时,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多元化及开放性特点,导致互联网上存在各种思想,各种不同思想之间相互影响,人们在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以及价值取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点,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其在互联网发展中占据明显优势,这些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观念的肆意传播会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影响,导致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四)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受国内社会转型影响
在改革开放实施之后,由于我国经济社会逐渐发生转型,也就导致社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即就业方式,还有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均发生很大程度变化,人们思想活动也表现出更明显的选择性、独立性及差异性发展趋势,对于这种多样化发展的形势,必然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思想理论领域内也会有各种思潮出现,导致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减小。尤其是在我国全面开展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一定的较理想的机遇,但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在新时期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情况下,社会上各个阶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社会上人们的心态也表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各种突发事件不断产生,很多社会问题都会受到大范围关注,社会矛盾会不断加剧,社会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及矛盾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思想,一些非主流思想意识会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二、意识形态领域内坚持及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及主导权
由于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意识形态问题加强重视,并且注重意识形态领域内部的导向领导,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且占据明显优势。为能够使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加强,首先就是需要党形成意识形态理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及责任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意识形态主导权应当牢固掌握。同时,国家政府各级党委应当将意识形态工作看作与社会稳定及我党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的任务,积极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意识形态工作,需要牢固把握其主导权及领导权,对于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当积极坚持。此外,各级党委应当与党中央自觉保持一致,对于正确舆论导向需要正确把握,在具备高度政治责任感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其次,在意识形态领域内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并且需要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对于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在舆论工作开展中掌握主动权,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各项事务中的重要内容,从而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得到满意效果。
(二)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及引导力
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其根本任务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引导,因而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首要任务就是需要积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真正引导,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上各个方面思潮间存在的矛盾也能够有效处理,也能够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差异性重视,且尊重多样化。在积极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作用方面,首先就是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建设进行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丰富,使马克思主义更好体现出其正确性及科学性。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内,为能够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还需要使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促使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普及,有效实施马克思主义经典解读,使马克思能够使每个人掌握。此外,为积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还需要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建设,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对重点学科体系及教材体系需要加强建设,使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进一步普及,对于学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及改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职业院校还需要另外注意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在这一方面,首先就是需要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使人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及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促使人们将爱国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此外,还需要积极开展时代精神教育,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使其保持不断创新及发展的精神状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积极投入。
(三)强化舆论引导理念及方式的创新
在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内,为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得以强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加强舆论引导理念及方式的创新,使意识形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提升,在舆论引导方面掌握主动权,这在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方面属于关键因素。为能够使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更加具有可行性,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创新舆论引导理念。一方面而言,对于正面宣传为主的理念需要积极提倡,通过正确舆论导向,使人们思想及行为实现统一,并且符合党及政府的政策方针,使得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理念在舆论引导方面成为主体。另一方面,对于科学引导理念需要积极提倡,对于舆论引导规律要积极遵循,提升引导艺术水平,使舆论引导贴近生活,符合人们的需求,实现舆论引导水平的有效提升,为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主导地位的强化提供基础与支持。
三、结语
在目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良好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及需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更好发展的有效方式,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清楚认识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更理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杨,洪向华.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内涵与要求[J].领导科学,2020(02):4-6.
[2] 朱继东.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J].人民论坛,2019(36):117-119.
[3] 党评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
作者简介:贾元丽(1983.07- ),女,汉族,新疆昌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