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020-05-03金爱艳
金爱艳
摘 要:本文从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的背景入手,立足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的调研,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作为专业建设的设计依据,从而得出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才专业建设方案,创新性的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在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公布。路线图理清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即两纵三横。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专业学习内容目前只涉及车载平台的关键感知技术、关键控制执行技术。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整车研发、零部件研发等科技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安装调试、测试标定、维修诊断、仿真验证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基础课
(1)汽车机械基础及识图:本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机件、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有关知识,以及机械制图的基础常识,培养学生使用和维护常用机械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识读二维机械图的能力。
(2)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等电工技术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3)汽车构造与维修:本课程是传统汽车构造课程,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的结构原理与工作过程;使学生了解传统动力汽车的结构及原理。
(4)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本课程包括汽车电气设备线路、汽车电路图识读、传统汽车常用电器设备、新能源汽车低压系统电器设备、各种电器辅助装置、汽车通信网络等的结构原理,培养学生识读电路原理图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汽车电气电路的思想。
(5)C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算法及算法描述、C语言概述、基本数据类型与数据运算、常用库函数、C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数组、函数、预处理命令、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以及文件等相关知识;介绍C语言的应用案例,重点讲解了C语言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含了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编程思想。
(6)电子组装工艺:本课程包括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训练;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直流充电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制作、组装及调试基础电路的能力。
(7)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本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各方面的介绍、智能化技术(感知、决策、控制)、网联化技术、传感器及驾驶辅助系统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并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具备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深入学习的能力。
(8)汽车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本课程主要介绍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内容包含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变速系统电控、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控制器、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电控空调系统、悬架转向电控系统、车载网络技术;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具有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和检修的能力。
(9)ARM微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本课程以ARM微控制器为例,以模拟智能车为载体,介绍微控制器与嵌入应用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包括微控制器的基础知识、MCU的总体结构和程序运行机制、MCU的各种外设、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概念与工具链、嵌入式开发中的C语言、MCU与嵌入式系统设计。
(10)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本课程包含汽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技术现状、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汽车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汽车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汽车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微机在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二)方向选修课
1.检测方向
(1)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检测技术:本课程包括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汽车动力系统、底盘、整车综合性能以及汽车安全环保性能、汽车电控装置的检测原理、方法、设备以及汽车检测站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智能汽车整车性能的相关内容。
(2)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器件的测量技术包含有元器件模块、基本放大电路模块、单元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等内容的检测。
(3)MATLAB基础及应用:本课程介绍MATLAB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MATLAB开发环境的使用,符号数学的基本方法,数据和函数可视化方法,Simulink交互式仿真集成環境的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制作及MATLAB的程序设计方法,介绍了MATLAB在信号与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维修方向
(1)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本课程包括汽车售后服务中心介绍;高电压安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底盘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电喷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PDI、工具使用;使学生具备独立规范的完成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能力。
(2)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本课程以典型故障现象为例,介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辆诊断的思路和基本流程包含: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故障、智能网联汽车传感、感知、决策、控制系统故障;学习完课程后学生可以具有制定故障维修方案并执行、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采用创新培养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学科体系涉及汽车、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且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对高等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教学资源极其匮乏。为保障教学有效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线上课程”+“实训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原有学科本位下课程之间的层级关系,摒弃学科本位下课程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缺点,借鉴MOOC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专业课程进行时间与空间自由度的合理搭配,利用互联网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充分参与混合式教学过程实施,依据教学目标开展学习任务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虚拟实训,开展教学答疑,教学重、难点精讲等教学活动。
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当前处在及其稀缺的时间点,各类企业争相抢要合格人才,并给出明显优势的薪水,毕业生在3年后的就业前景光明看好。在专业建设期间,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打通人才培养输送两大环节,及时根据企业科技动态,更新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补全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0.
[2]李克强,戴一凡,李升波,边明远.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