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法治意识培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策略探究

2020-05-03赖俏玲

考试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

赖俏玲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作为教学重要出发点。鼓励学生进行认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建设。为此,这时教师也应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注重基础法律知识传授,活用案例教学,活用体验式教学,紧追社会热点。在多类情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意识,加强学生参与,重视学生在法律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在全面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法治意识

一、 引言

国家领导人已在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明确坚定方向,加强青少年阶段的法治思想教育,注重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律意识。而这也要求教师在新时代的课堂改革过程中注重方案实施,切实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全面发展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完成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结合自我兴趣发展特点。应用好教学方案,采用多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能力。

二、 加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自从进入初中阶段之后,青少年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观念方面往往存在着一种偏差,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这个时候的他们也开始形成属于自我的价值观念,为此,初中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念,而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以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教学基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指引学生。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已完成了全面发展,这时中国也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奇迹。但中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通过加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良好法律意识。而这也会强化他们身为一名公民的重要思想,最终推进民主化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叛逆思维的影响,这时他们也往往不愿意被动地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完成学习。更多的,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看法来对周边事物进行感受。为此,树立学生的良好法律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时教师要普及好法律意识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树立,避免学生出现犯罪。帮助学生了解是非对错,形成学生更为完善的法治观念,加强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这也是目前教师在展开初中阶段教学时所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它是强化国家法律认知的一大关键。

三、 道德与法治意识缺乏的危害

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本化,民主化,生活化作为重要课程教学前提。注重与时俱进,普及民主教育,加强法制观念融入,而这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服务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意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追求和谐,追求秩序的良好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创设也少不了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各项法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学生的日常学习,让学生知晓成为一名中国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在方方面面体贴学生,加强整体课堂调节。在制度方面加以规范,以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思考,避免学生出现道德缺失造成的种种危害。

从目前阶段来看,规则意识的缺失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点国家领导人也提出了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带领社会弘扬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到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生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学生培养意识。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而现阶段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缺失也会给初中生带来较大的阻碍。例如这些年来出现的一些不良事件就是因为学校没有加强对于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法律观念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为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好树立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

四、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传授

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时无论是在理论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阅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为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也必须在新时代的法治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际讲课内容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更具基础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拉近生活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提升,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升自我法律意识。这时的学生也会在逐渐学习过程中了解他们应该做什么,

应该承担什么样的错误,怎样利用好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政治、人身以及社会权利,对学生来讲,他们应了解自身所受教育权利的相关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自我应遵守的义务与权利。使学生知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哪些事情是违反法律的,哪些事情是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控制学生言行,避免学生超越法律警戒线,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应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促使学生提高,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而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的一大有效策略就是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权利、义务之间的相关联系。这也摆脱了传統课堂教学的种种限制,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他们没有了解学生的自主性质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大多数时候,教师只是按照预先准备的教案来进行单一的理论灌输而已,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该教学模式都影响着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行。为此,这一教学方案也很难满足学生需求,基于此点,在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运用一些生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案例中所蕴含的一些法律要素。例如在教学《公民义务》这一课程时,教师就要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讲好公民应该遵守的义务权利,引导学生对教材产生理解。但是大多数时候,学生就很难弄清楚权利、义务之间的矛盾统一性。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应用好多媒体工具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整体课堂的辅助教学。例如交通警察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一类职业。在部分学生眼中,大多数时候他们都觉得执法人员是无需执行义务的,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亲自了解交通警察必须遵守的义务与权利。如规范执法,明确执法,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整体课堂也一下子变得更具意义了。教师能够在引导学生深入的同时帮助学生认知权利、义务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后期提高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学生写话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