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研究

2020-04-30吴力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1期

吴力泉

【摘要】  学科教学不仅仅承载着传递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的重任,还承载着更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科教学的核心是“育人”。彰显物理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  学科育人能力 育什么样的人 学科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151-01

学科教学不仅仅承载着传递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的重任,还承载着更为重要的育人功能。教师对学科性质与价值的认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决定其育人观及教学实践的行为。教师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决定其教学能力水平、决定其课堂教学育人质量和水平。

物理作为以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除了学科内容本身的价值外,还承载了哪些育人价值?教师应如何将这些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学科教学的核心是“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以育人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时候是关注学科知识内容,对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认识不够,对“育什么样的人”及“怎样育人”的深刻内涵思考不深,对学科育人价值的追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课题。

1.强化教师责任,自觉提升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的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个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体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任课教师应坚持言传身教,提高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把学科育人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2.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行动研究提升育人能力

当前学生发展存在身心健康有待提高,社会责任尚需加强,创新能力不足和实践能力较弱等一些共性问题。同时,也存在有一些特殊重要的学生,如学习困難儿童、父母离异儿童、情绪困扰儿童、留守儿童等。教师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发展现状进行自我反思,找到迫切需要解决的育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改进行动。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四步法”行动研究——描述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找出并实施具体改进方法、具体记录和描述改进效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师生沟通方法和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自身育人能力。

二、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彰显物理学科育人价值

教学环节是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精心设计,展露学生及教师的思维过程,敞开师生各自的经验与认识,使师生、生生之间在相互读懂与相互理解中实现学习的过程。

1.利用物理教学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最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包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和前人光辉的思想。它注重对客观想象的分析与提炼,其理论体系逻辑严谨,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中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形成的描述,使学生能够体悟科学家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与视角,从而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高中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的第一节“行星的运动”、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编排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2.利用物理教学的实验性,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也要使他们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其次让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进行探究和思考,经历猜想、假设、验证、拓展和采用等环节,让学生得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锻炼,并得到多种能力的提高,实现智能的发展。如在实验“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探究方法、探究过程的思考与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3.展示现代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报国之志

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一方面物理学为高新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物理不断地揭示出许多新现象和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了解物理对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如在《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北斗导航系统、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器;在《原子核》这一章中,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成果等。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憧憬,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实现中圆梦的报国之志。

总之学科育人能力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核心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科育人能力彰显的从“教书”走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