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的寄托
2020-04-30戴晶晶
戴晶晶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仪式的民族。他们将对上天的尊崇、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反思、对过往的总结、对未来的向往都融入到了从岁首到年末的一个个节日里,人们在这一个个或喜庆或悲戚、或喧闹或静穆但都不失庄严的节日里,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追思之意、忏悔之心以及祈福之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旧之交的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大年初一,各家各户都要贴上鲜红的春联,点燃红火的鞭炮,并且进行祭祖仪式,给长辈拜年。这些仪式流传至今,成为一种习惯,不易改变,其实也不必大费周章去改变。仪式流传千年,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移风易俗”,企图改变春节风俗,最终,春节的风俗依然以其不屈的韧性沿袭至今。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回家过年,已成为一大人文奇观。这就是中国人对“家”的浓浓的眷恋!
“清明時节雨纷纷”,每到阴雨霏霏的暮春,中国会有一个专门用以祭奠先祖和先烈的传统节日——清明。人们虔诚地为逝去的先人供上祭品,焚化纸钱;恭敬地为那些先烈们献上花篮,寄托哀思……清明节,让人们饮水思源,想到那些给自己带来生命、带来美好生活的先辈们。祭奠先辈,缅怀先烈,是为了让我们不辜负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活出他们希望看到的模样;是为了让他们的信念在我们的心中延续,让他们的梦想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
“每逢佳节倍思亲”,秋风劲,天转凉,又到重阳。重阳节,登高望远;重阳节,饮宴求寿;重阳节,感恩敬老。长辈、老人,是下一代、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给了我们物质财富,更给了我们精神力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言所揭示的,正是老人们身上凝聚着的宝贵的财富。家如此,国犹是。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正是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孝敬老人,继承发扬老一辈人的道德风尚,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发扬。
生活中“烦琐”的仪式,我们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个仪式牵引出的丝丝情意与悠悠中华文化,令人动容,令人感奋。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适时放慢脚步,来守护一个个传统节日,守护一个个庄严的仪式,守护一种良好的习惯,守护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一个个仪式,凝聚着先辈浓厚的情感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这些情感,这些文化,纵然世易时移,依旧动人。这古朴的仪式中,蕴含了多少美好的祝愿与不舍!这正是仪式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春节团圆、清明祭祖,还是重阳望远,都源于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都源于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二15班学生】
点评
作者精心选择了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逐一阐释了各个节日的意义,以此凸显每一个节日背后凝聚着的我们的先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这一节日内涵。可见,仪式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文化;仪式是一种情感,一种前人对后人的大爱。
文章选材写法富有新意,三个节日都具有代表意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