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失灵问题研究综述
2020-04-30王业文
摘 要:政策失灵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学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政策失灵的内涵、类型、成因、对策等,不断加深对政策失灵问题的认识。但目前政策失灵研究还存在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理论创新不足、视角较为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深化政策失灵研究,需要在学理上对其内涵进行清晰界定,构建政策失灵的分析模型;将政策失灵与政策过程相结合,将思辨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政策失灵的具体表现、内在机理、应对思路,增强政策失灵分析的中国特色和理论创新。
关 键 词:公共政策;政策失灵;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4-0009-09
收稿日期:2019-10-30
作者简介:王业文(1987—),男,安徽合肥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国家战略。
政策失灵,又称政策失效或政策失败,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困境。西方学者对政策失灵问题关注较早,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如1973年,杰弗里·普雷斯曼和艾伦·威尔达夫斯基在《执行》中以奥克兰为案例分析了华盛顿的政策如何在奥克兰遭遇执行失败;[1]1986年,叶海卡·德罗尔在《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通过考察西方发达国家政策制定实践,提出了政策制定无能的命题;[2]2012年,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分析了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关系,认为包容性制度和汲取性制度是决定一国经济政策成败的核心因素。[3]与之相比,我国学界对政策失灵问题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较少。对于我国而言,政策失灵是政策分析的一个新领域。[4]
一、政策失灵基本理论研究概述
政策失灵是政策实践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准确认识政策失灵,需要从理论上梳理清楚“什么是政策失灵”“政策失灵机理”“政策失灵的应对思路”等基本问题。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学界对于政策失灵的内涵、类型、成因、对策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政策失灵的内涵
政策失灵的内涵是政策失灵研究的逻辑起点。当前,学界对政策失灵的内涵大致从政策目标和公共利益两个角度作了初步界定。一是政策目标角度,即公共政策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如汤敏轩认为,政策失灵是一项公共政策过程或结果偏离了政策制定者的预想目标,并对政策标的群体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5]刘生旺认为,政策失效是公共政策不能完全达到或完全不能达到设定目的的现象。[6]詹国彬认为,政策失败是政策因为制定和实施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预定政策目标的现象。[7]彭勃、张振洋认为,政策失败是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政策制定者的预期发展轨道,最终未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现象。[8]二是公共利益角度,即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如叶芬梅认为,政策失灵是公共政策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以增进全人类公共利益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无能状态。[9]胡凱、杨雄辉认为,政策失灵是一项公共政策在运行阶段因利益博弈而出现背离公共利益、对政策目标群体造成的负面影响超过其获利程度的现象。[10]向玉琼认为,政策失灵是公共政策内容出现偏差、偏离了公共利益,从而给社会带来伤害的现象。[11]
(二)政策失灵的类型
政策失灵的类型是对政策失灵的划分,合理界定政策失灵类型有助于认识政策失灵的内在机理。目前,学界基于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于政策失灵类型划分较为繁杂,代表性观点如下:一是根据政策性质进行类型划分。如叶芬梅将政策失灵分为四类:错位性失灵、缺陷性失灵、利益变异性失灵、负面性失灵。[12]二是根据政策效力进行划分。如于新恒将政策失效分为三类:政策正效力偶然失效、政策正效力全面失效、政策负效力。[13]三是根据政策要件进行划分。如刘生旺将政策失效分为三类:公共政策主体失效、公共政策对象失效、公共政策工具失效。[14]四是根据利益平衡和政策支持度进行划分。如彭勃、张振洋将政策失败分为三类:动力不足型政策失败、低支持度型政策失败、内外失据型政策失败。[15]
(三)政策失灵的成因
政策失灵的成因主要探究政策失灵的内在机理。一方面,学界对于政策失灵成因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既有从综合因素进行的分析,也有从制度、利益、政策主体、政策过程等特定角度进行重点分析;另一方面,对于政策失灵的根源或主要成因尚未展开较为详细的探索,政策失灵机理分析的深度有待提升。一是政策失灵成因综合说。公共政策并不孤立,而是政策系统中的一部分,多种因素都将影响公共政策。政策失灵成因综合说从政策系统的角度多方面考察了政策失灵的机理。如王威、于歆认为,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决策失误、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公共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16]朱仁显、刘金华认为,政策失效的原因在于政策投入不够,政策作用对象不配合,政策在目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外在因素干扰,政策超前等。[17]陈雪莲认为,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政策环境上存在压力性体制和政绩锦标赛问题,政策制定上存在权力傲慢、法治缺位和政策共识问题,政策执行上存在共谋与选择性执行问题,政策监督上监督低效和政策评估空置。[18]二是政策失灵成因主体说。在我国,不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政策执行,以公务员为核心的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中都居于主导地位,政策失灵成因主体说侧重于从政策主体角度分析阐释政策失灵的成因。如莫勇波认为,政策失灵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执行主体不恰当的利益追求,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执行主体价值观偏失、执行责任感淡薄、执行态度消极、政策认知不足和执行策略方法不当。[19]张华认为,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决策者的自利行为,政治家、行政官员、政党等公共政策决策者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0]刘伟忠认为,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局部性执行、表面性执行、替换性执行、扩大性执行、机械性执行等一系列偏差性行为,偏差性行为的根源在于政策执行主体存在认知缺陷、利益冲突、伦理失范、沟通不畅等问题。[21]三是政策失灵成因过程说。自拉斯韦尔开创政策科学以来,政策过程研究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心。政策失灵成因过程说侧重于从政策制定、政策决策、政策参与、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一系列过程分析政策失灵。如顾兴华认为,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过程存在决策信息不及时、政策制定过程不规范不透明、公众参与度不高、政策监控不力等问题。[22]靳永翥认为,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在政策制定环节上存在一元化决策体制、较难感知社会问题、政策研究咨询机构成为陪衬等问题,在政策执行与监控环节上存在宣传工作不到位、口号与行动脱节、目标偏离实际、政策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在政策评估环节上存在虚假评估、决策者不重视评估、公众评估参与难等问题,在政策终结环节上存在利益博弈、思维定势等问题。[23]四是政策失灵成因制度说。在公共政策中,不论是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还是社会公众,其行为都受到制度的制约,政策失灵成因制度说从制度角度考察政策失灵的成因。如向玉琼认为,政策失灵的原因在于官僚制,官僚制追求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导致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24]彭莎丽认为,政策执行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短缺,即不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匮乏导致政策执行失败。[25]五是政策失灵成因利益说。一方面,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人是理性自利的,往往以自己的利益追求为行为动机。在公共政策中,存在多种利益冲突,政策制定者维护公共利益与牟取私人利益的冲突,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政策失灵成因利益说从利益角度分析政策失灵的内在动因。如庄德水认为,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利益冲突,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追求导致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失败。[26]米恩广认为,政策失灵的原因在于政府之间、政府机关和公众之间、政府组织与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之间的利益博弈。[27]
(四)政策失灵的应对路径
政策失灵是公共政策实践中的困境,有效应对政策失灵是提升公共政策科学化的基本前提。为此,学界从规范政策主体、完善政策过程、优化政策工具、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应对路径。一是在政策主体方面,应对政策失灵需要政策主体规范利益导向、优化政策认知、完善政策文化。如徐敏宁认为,规制政策失灵需要从行政伦理方面提升政策主体的行政忠诚。[28]张华认为,治理政策失败需要从法律、制度、文化方面规制决策者的自利行为。[29]刘伟忠认为,应对政策失败需要从提升认知能力、规范利益平衡、完善执行机制、优化组织文化等方面规范政策主体行为。[30]二是在政策过程方面,应对政策失灵既需要完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政策过程,也需要完善决策、咨询、信息、执行等政策系统。如顾兴华认为,应对政策失败需要推进政策制定过程科学化,完善决策信息系统,遵循科学决策程序;实现政策制定过程民主化,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强化研究咨询,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政策制定过程法治化程度,完善政策制定监督约束机制。[31]于新恒认为,治理政策失效需要完善政策制定过程,通过把握客观依据、运用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推进政策制定科学化。[32]靳永翥认为,矫治政策失败需要强调过程的有机衔接,防止政策断裂;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避免政策建构出现偏差;强化政策的法制监督, 克服政策执行的随意性;透明公共政策参与过程,防止政策评估个人臆断;加强新政策气氛渲染,减少公共政策终结难度。[33]三是在政策工具方面,应对政策失灵需要加强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的运用。如向玉琼认为,消除政策失灵需要超越官僚制的工具理性,将合作制组织作为政策过程的载体,使政策过程可以进行多元主体互动的审慎思辨,避免政策失灵。[34]陈雪莲认为,应对政策失败需要实行循证决策和政策审计,循证决策通过寻找具有真实性和公正性的决策证据来降低经验决策的不确定性,政策审计通过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以联网审计、现场审计和大数据共享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审计体系。[35]四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应对政策失灵需要政策过程和政策系统建立健全各方面体制机制,通过制度进行预警和矫正。如叶芬梅认为,矫正政策失灵需要健全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以及建立公共政策失灵的预警机制。[36]胡凯、杨雄辉认为,矫正政策失灵需要优化决策机制、构建信息沟通机制、创新政策执行机制和完善利益均衡机制。[37]王威、于歆认为,矫正政策失灵需要完善决策体制和监控机制,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38]庄德水认为,应对政策失败需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39]
总体来看,现有政策失灵理论分析较为全面,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第一,政策失灵内涵界定不够清晰。由于政策失灵的核心为“失灵”,而何为“失灵”,尚缺少明确的阐释。第二,政策失灵表现分析不足。虽然部分学者对政策失灵的类型作了有益探索,但政策失灵作为政策实践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应当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政策失灵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尚缺少相对明确的概括总结,影响了对政策失灵的理解和对机理的分析。第三,政策失灵分析深度不够。一方面,对政策失灵的分析多停留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实证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对政策失灵机理的分析较为宽泛,缺少特定角度的纵深分析。
二、政策失灵案例研究取得的进展
政策失灵的理论研究侧重宏观层面,案例研究则侧重微观层面。当前,学界对于政策失灵案例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环境、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
(一)经济领域
经济领域政策失灵的典型案例集中于房地产、产业和能源方面。在房地产领域,政策利益博弈较为复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集团都存在利益诉求,同时,由于利益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房地产领域政策调控往往成为“空调”。如王梅等人分析了房价调控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因财税体制、权力分配体制和土地出让体制而产生的利益博弈。消除失灵需设置双赢的共享税、建立全新的政绩考核机制和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等措施。[40]徐自强、单雅杰分析了房产限购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原因在于房产限购政策过程的非严密性、政府职能缺位、房产限购政策中的价值失范、互联网的公用地悲剧。矫正失灵应完善政策过程,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大众传媒。[41]在产业领域,政策失灵往往与政策周期密切相关。地方政府为获取政绩,有关产业政策往往存在短期行为,从而导致政策失败。如刘虎、郗永勤分析了循环经济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为重复建设与产业发展趋同化、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寻租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低效,失灵根源在于各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博弈。矫正失灵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建立科学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以制度压缩寻租存在空间、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2]张泽一、王春才分析了汽车产业政策失效情况后认为,失效原因在于市场竞争受到抑制、缺乏自主创新鼓励机制、企业缺乏学习精神、利益主体寻租。消除失效需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从经济性管制逐步转向社会性管制、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推动产业重组。[43]杨莉分析了钢铁产业限产政策失败情况后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既有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与产业发展趋势相错位,应对失败需实行政策的生态转向。[44]在能源领域,虽然能源政策出台时间不长,但政策失灵与能源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关系密切。如盛明科等分析了我国能源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在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等环节。矫正失灵应准确界定能源政策作用领域、建立科学化的能源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加大对低碳型能源政策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低碳型能源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45]
(二)环境领域
环境领域的政策失灵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也作出了较大的牺牲。环境领域的政策失灵与两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一是利益冲突,二是体制不完善。在环境政策失灵的利益冲突方面,包括政府自利倾向、府际利益博弈、部门利益博弈等。如王良伟分析了水污染治理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根源在于政府的自利倾向,矫治失灵需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行政职权配置。[46]娄成武、常爱连分析了围填海管制政策失效情况后认为,失效情况分为规模性控制政策失效和惩罚性政策失效,失效原因在于围填海政策自身存在问题、地方政府單极价值观、围填海项目实施者难抵利益诱惑、机制不健全。应对失效需弥补围填海政策自身漏洞、转变地方政府价值观、提高政策受众的觉悟、健全相关机制。[47]汪阳洁、张静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根源在于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利用的竞争,应对失灵需创新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构建耕地保护区补偿机制、创新国家经济制度。[48]赖明苒等分析了退捕渔民利益补偿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为利益补偿决策失误、政策执行效率低、再分配不公、监管缺位。矫治失灵应完善公共协商机制,纠正决策失误,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推进再分配公平,建立健全监督审查体制。[49]在环境政策失灵的体制方面,主要是利益协调机理、科层制、环境管理体制等不完善。如杨建洲等分析了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方面,失灵根源在于市场配置森林资源与计划形式配置森林资源之间的体制冲突。矫治失灵需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限额指标,实施分类管理,健全以源头林木消耗管理为核心的林木采伐管理体系。[50]唐国建分析了跨界海域环境治理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原因在于条块不对称、科层制管理中官僚主义作风、部门敷衍推诿、地方政府利益冲突、地方执行机关形式主义。[51]郑光梁分析了环保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原因在于环境保护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执行失灵、部门间缺乏协调、环境政策本身失当和政策价值取向偏差。矫正失灵需遵循环境保护主体多元化原则、政策协调统一原则、政策执行与监督并行原则、环境保护政策手段的灵活多样原则。[52]高忠文、王琪分析了海洋管理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为海洋政策制定中的被动性和随意性,海洋政策的低层次性,海洋政策的片面性,失灵原因在于涉海管理部门自身的利益追求,海洋政策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制度安排不合理。矫正失灵需完善海洋政策的利益整合机制、民主参与机制、政策监控机制。[53]
(三)教育、科技、医疗卫生领域
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教育、科技、医疗卫生领域政策失灵,往往与政策议程设定中短期行为密切相关。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由于地方政府官员任期有限,短期行为有助于提升政绩,而教育、科技、卫生政策具有投入多、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不利于在短期提升政绩。因此,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政策失灵现象。在教育方面,政策失灵体现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等各个阶段。如赵凤中分析了教育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原因在于教育政策本身的理性有限,教育政策制定者受思维习惯的限制,使教育政策存在计划不周、运行失调、人员缺位,教育政策分析不充分且缺乏完善的执行监督机制,注意力限度,时间延滞等问题。[54]张妙丽分析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为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设立众多门槛,城市公办学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别,教育资源不平等,失灵原因在于政策自身不明确具体,政策执行受制度制约,政策监控机制不健全。[55]陈胜祥分析了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在中职招生和贫困学生资助环节,失灵原因在于政策实施中农民偏好和政策组织目标存在冲突。纠正失灵需通过制度改革和文化改造重塑人们的教育偏好,整合国家中职助学金政策和农村中职免费政策。[56]程家福、李瑛分析了高考加分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为加分政策执行过程失灵和加分政策执行结果失灵,失灵原因在于资本侵蚀、加分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者疏于尽职尽责。矫正失灵需发挥官方与民间主体的决策作用,建立健全加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控机制,构建多层次政策执行者责任追究机制。[57]在科技方面,政策失灵的直接原因在于政策制定或政策执行失误,深层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存在较为强烈的短期行为,满足于通过科技模仿获取产业数量提升,不愿意通过加大投入进行科技创新来获取发展优势。如李侠、邢润川分析了科技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科技政策失灵是指政府利用该政策没有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不能把政府的意向、方针、策略和限制有效执行的情况,失灵表现为问题确认失误和政策执行失误,应对政策失灵需建立科技政策失灵的预警机制。[58]李建民、陈敏分析了地方科技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表现为地方政府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地方政府与企业寻租现象严重、科技投入意愿无法满足法定的增长要求,失灵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为自身利益进行恶性博弈。应对失灵需转变政绩考核理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遵循世界技术——经济范式更迭规律。[59]在医疗卫生方面,政策失灵与政策体系密切相关,政策制定需要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咨询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政策制定系统失灵容易引发政策失灵。医疗卫生领域政策失灵,除利益、体制等因素外,多与政策制定系统存在关联。如王志强等人考察了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原因在于医药领域信息不对称、医疗机构处于特殊垄断地位、被管制者规避管制,矫正失灵应提高政府定价价格科学性,完善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平衡产业链上竞争强度。[60]金今花等分析了医药卫生政策失灵情况后认为,失灵的直接原因在于部门利益冲突、政策信息不对称、多元利益博弈、政策短视效应,失灵的深层原因在于政策失灵与政策客体逆向选择行为,政策失灵与医药卫生政策越位、缺位并存,政策失灵与政府角色困境,政策失灵与宏观环境,矫正失灵需建立更为全面且系统化的医改政策体系。[61]杨雪燕、李树茁分析了出生性别比例偏高治理政策失效情况后认为,失效原因在于公共政策系统不协调,体现为政策的主体子系统内部、客体子系统内部、主体与客体子系统之间、本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之间以及本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五个方面。[62]
总体而言,政策失灵的案例研究为政策失灵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揭示了各领域政策失灵的原因。从理论和案例研究的现状来看,现有政策失灵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的观点。但对政策失灵的研究,理论建构不足,尚缺少一般性的理论来作为政策失灵分析的普遍模型。
三、政策失灵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問题界定模糊。当前,学界对政策失灵研究的界定较为笼统,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政策失灵主要包括两种情形——政策制定失灵和政策执行失灵。政策制定失灵主要指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本身存在错误或不合理之处;政策执行失灵主要指政策执行时变形走样。而当前研究多将政策失灵笼统论述,问题界定较为模糊,不利于准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第二,研究内容相对宽泛。政策失灵并不抽象,而是有具体表现。现有研究对政策失灵现象的分析多侧重宏观层面,较为抽象。同时,公共政策有政策周期,体现为一定的政策过程,对政策失灵分析未能较好地结合政策过程,较为宽泛。第三,理论创新不足。当前,对于政策失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但理论创新和分析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从利益角度分析政策失灵,根据理性经济人观点,人是理性自利的,马克思也提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63]由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始终如一,而同一地方的不同政策或不同地方的同一政策,有的存在政策失灵、有的不存在政策失灵,这些现象从利益角度难以较好阐释。又如从制度角度分析政策失灵,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制度不完善引发政策失灵,而对制度不完善引发政策失灵的内在机理以及制度不完善的内在机理,尚缺少较为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展望
政策失灵问题是当代中国政策实践中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因而研究政策失灵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加强政策失灵问题研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强对政策失灵基本内涵的研究。从语源学角度探析失灵内涵,以此为基础,探索较为清晰明确的政策失灵内涵。第二,细化政策失灵阶段分析。根据政策过程理论,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几个主要阶段。政策失灵是公共政策全过程失灵还是部分公共政策过程失灵?现有研究表明,政策失灵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阶段较为普遍、突出,因而应将政策失灵研究细化为政策制定失灵和政策执行失灵。而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又可以划分为一定的阶段,将政策失灵与政策过程理论结合,有助于探索政策失灵研究的新路径。第三,加强理论建构。当前,政策失灵研究缺少较为系统的理论模型,影响了研究深度的拓展。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不论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还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或者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谋取私人利益,这些利益追求都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实现的。托马斯·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做与选择不做的事情。” [64]因此,以公共政策行为为切入点,构建政策失灵的一般性理论模型,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公共政策。第四,优化研究方法。一方面,加强实证研究,以政策失灵的现实案例作为研究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论;另一方面,加强比较研究,特别是中西对比,探寻政策失灵的共性机理和规律。
【参考文献】
[1]Pressman,J.L.Wildavsky,A.Implemetation.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3.
[2]Yehezkel.K.Dror.Policymaking Under Adversity,New Brunswick:Transaction,1986.
[3]Daron Acemoglu,James A.Robinson,Why Nations Fail:Origins of Power,Poverty and Property.New York:Crown Publishers(Randon House),2012.
[4][5]汤敏轩.公共政策失灵:政策分析的一个新领域[J].中国行政管理,2004,(12).
[6][14]刘生旺.公共政策失效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税务与经济,2009,(2).
[7]詹国彬.政策失败因素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3,(3).
[8][15]彭勃,张振洋.公共政策失败问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9][12][36]叶芬梅.公共政策失灵类型划分及其矫正新思路[J].理论探讨,2006,(6).
[10][37]胡凯,杨雄辉.公共政策失灵及其矫正[J].云梦学刊,2010,(5).
[11][24][34]向玉琼.官僚体制下公共政策失灵的逻辑[J].人文杂志,2018,(6).
[13][32]于新恒.政策失效现象及其矫正[J].决策探索,1997,(3).
[16][38]王威,于歆.我国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
[17]朱仁显,刘金华.政策失效原因剖析[J].理论探讨,1998,(6).
[18][35]陈雪莲.公共政策失败成因系统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
[19]莫勇波.政策失灵的政府执行主体原因剖析[J].学术论坛,2005,(4).
[20][29]张华.公共政策失败的决策主体性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1][30]刘伟忠.政策失败的执行主体因素考量[J].社会科学家,2006,(5).
[22][31]顾兴华.公共政策制度失败问题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8,(3).
[23][33]靳永翥.论公共政策失败及矫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5]彭莎丽.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失败浅析[J].特区经济,2012,(12).
[26][39]庄德水.公共政策失败的利益冲突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10,(1).
[27]米恩广.博弈视角下对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2,(1).
[28]徐敏宁.行政忠诚:规制公共政策失灵的一种有效路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0]王梅,张伟鹏,龚哲卿,宋瑶.“囚徒困境”下房价调控政策失灵的体制向度[J].社会主义研究,2011,(5).
[41]徐自强,单雅杰.房产限购政策何以失灵?——基于上海“买房式离婚”事件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6).
[42]刘虎,郗永勤.循环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基于地方政府博弈的分析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43]张泽一,王春才.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经济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1).
[44]杨莉.我国钢铁产业限产政策失败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
[45]盛明科,甘纪平.论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能源政策的失灵与矫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6]王良伟.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性与公共政策失灵——从水污染治理政策失效说开去[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1).
[47]娄成武,常爱连.我国围填海管制政策的反思及其改进措施[J].广州环境科学,2010,(4).
[48]汪阳洁,张静.基于区域发展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失灵及对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
[49]赖明苒,齐海丽,李强华.退捕渔民利益补偿政策中政府失灵及其矫正——以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洪湖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19,(1).
[50]杨建洲,张建国.我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政策失灵分析[J].生态经济,2001,(10).
[51]唐国建.“条”“块”不对称:跨界海域环境治理政策失灵的制度归因——以《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2]郑光梁.我国环保政策失灵的成因分析及矫治原则[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53]高忠文,王琪.海洋管理中的“政策失靈”及其防范机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
[54]赵凤中.教育政策失灵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3).
[55]張妙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失灵原因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4).
[56]陈胜祥.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失灵:表现、成因与对策——基于浙、赣、青三省的调查[J].教育科学,2011,(5).
[57]程家福,李瑛.论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执行失灵原因及矫正[J].高教探索,2011,(5).
[58]李侠,邢润川.浅谈科技政策失灵现象[J].科学学研究,2001,(2).
[59]李建民,陈敏.国家科技政策失灵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基于地方政府博弈的分析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1,(2).
[60]王志强,卢祖洵,胡大琴,金新政.我国药品价格管制政策失灵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08,(22).
[61]金今花,胡凌娟,张金,周芹.医药卫生政策失灵:新医改难以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深层原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
[62]杨雪燕,李树茁.出生性别比偏高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失效原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4).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64](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M].谢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责任编辑:刘 鹏)
A Summary of the Study on the Failure of Public Policy in China
Wang Yewen
Abstract:Policy fail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world.The academic circles of our country mainly analyze the connotation,performance,type,harm,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of policy failur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licy failure.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policy failure,such as unclear definition of basic concepts,lack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narrow perspective,and insufficient depth of research.To deepen the study of policy failure,we need to define its connotation clearly and build an analysis model of policy failure;to combine policy failure with policy process,to combine speculative analysis with empirical analysis,to analyz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internal mechanism and response ideas of policy failure, and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policy failure analysis.
Key words:public policy;policy failure;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