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法的乌鲁木齐市南公园空间感知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0-04-30朱晓宇潘美言晏静马佳文王策
朱晓宇 潘美言 晏静 马佳文 王策
摘 要: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运用IBM SPSS 23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使用者对南公园空间的感受与公园空间客观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寻求南公园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空间感知因子对景观空间美景度评价的贡献值最大,由此说明空间的功能对于游人的实际体验和心理感受具有极大的影响;其次为空间功能因子、植物多样性因子、空间氛围因子。因此,提高乌鲁木齐市南公园空间感知景观质量的关键是提升公园空间的功能性和氛围感的设计,如公共服务设施、植物配置、园林小品及光感氛围等。由此得出,在老公园的改造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地域文化,更要重视人性化的实际功能和景观元素的融合以及整体的协调性。
关键词:美景度;SD法;空间感知;公共空间;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獻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2.018
Research on Spatial Percep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Urumqi South Park Based on SD Method
ZHU Xiaoyu1,PAN Meiyan1,YAN Jing1,MA Jiawen1,WANG Ce2
(1.College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2.Xinjia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South Park in Urumqi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D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andscape beauty, and IBM spss 23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s perception of the south park space and the objective factors of the park space, so as to seek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south park sp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atial perception factors contribute the most to th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spatial beauty, which showed that spatial func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tourists' actual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feeling. The next were spatial function factors, plant diversity factors and spatial atmosphere factors. Therefor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erceived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South Park in Urumqi i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park spa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atmosphere, such a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lant configuration, garden sketch and light atmosphere. Consequently, in th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old park,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 cultur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ctual function of humanity and landscape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Key words: beauty; SD method; spatial perception; public space; promotion strategies
城市公共空间是当代城市居民进行各项活动的主要场所,公众作为城市空间感知的主体,也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使用者,对公共空间有着最根本的感知体会,这将成为空间设计的重要依据[1]。接触大自然和在大自然中进行活动有益人们的健康,由于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其可用性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2]。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及景观的核心内容[3],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之一,城市公园承载着休憩、娱乐、养生、运动等多种功能,公园的合理布局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4]。为方便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及户外活动,须注重功能及氛围的提升,通过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分析出游人最为接受的景观方式。
SD(Semantic Differential)法是社会调查法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是由C·E·奥斯顾德(Charles Egerton Osgond)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方法,即语义解析法,又称为感受记录法。目前SD法已在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众多领域广泛使用,李晨晨[5]、李渊[6]运用SD法研究校园空间感知及质量评价,为校园空间的景观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陈巧凤[7],匡晓燕[8]运用SD法对城市街道空间进行了研究,为街道的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李诗洋[9]、李文莉[10]、林军等[11]运用SD法对城市公园的环境及植物景观进行了研究,为公园景观提升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研究人们对于景观的空间感知研究,运用SD法进行美景度评价,找出人们对于美景度的评价结果与空间感知的关联性,分析出利于乌鲁木齐市南公园景观提升的人性化发展策略,为今后城市老公园的改造提供依據。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乌鲁木齐南公园位于乌鲁木齐新华南路西侧、河滩快速路东侧、英阿瓦提路南侧、新华南路西一巷以北。项目总面积约312 508 m2,是乌鲁木齐河沿河第二个原始次生林改建的公园。公园主要分为5个区,分别是林荫漫步区、休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儿童活动区和湖滨游商区(图1)。
1.2 研究方法
1.2.1 选择样本照片 研究对象从乌鲁木齐南公园5个区域共1 200张现场照片中选择,根据景观特点进行分类,剔除重复拍摄的、特征重复的、特征不鲜明的以及拍摄不清晰的照片,按照景观资源分类,精选30处具有代表性的节点照片作为样本。
1.2.2 具体方法及步骤 (1)问卷调查法。在工作日、节假日全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游人进行基础问卷调查,了解游人对乌鲁木齐市南公园使用的基本情况,以及活动偏好情况等,通过基础调查使得后期的研究更具有方向性。本次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97份,有效率99%。
(2)实地访谈法。在南公园进行实地观察和拍照,以及与游人、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主要内容为公园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从而获取游人对活动类型、服务需求及对于未来的发展建议与期望等。本次访谈共计252人,其中游人访谈共计231人,工作人员访谈共计21人,排除相同建议,共收集主要建议34条。
(3)语义解析法——SD法。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感受,构造定量化数据[12],通过得到的数据,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景观效果的决定性因子[13],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SD法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形容词对,包含一系列形容词和它们的反义词,按一定原则进行筛选,构成语义差异量表[14]。具体步骤为:根据前期的实地访谈与基础游人问卷调查的情况以及研究特点,提出符合乌鲁木齐市南公园空间景观与功能特点的17个形容词对;为便于对评价结果的数量化统计,将评定尺度定为5级:-2、-1、0、+1、+2;评价者通过选取的30张实景照片样本对应17个形容词对进行每张照片逐个打分,进行定量的景观评价描述(表1);根据评价者的打分结果计算出各样本下每组形容词对的平均值和综合平均值(表2),从而得出美景度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
(4)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就是通过研究各被测变数相互间的关系,分析评判出被测自然景物间的关系和属性的方法,它将表中的数据进行多因子变量分析,对SD的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评价分析[12]。本次分析主要运用IBM SPSS23软件完成。
(5)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针对多种变数间的相关关系,作为寻找变数之间变动的共通成份的统计方法;或者在包含复数成份的情况下,寻找出相互独立的成份,其中被寻找的成份称之为主要成份。即利用数量不多的几个主要成份对多种变数的变动状态进行说明分析的一种方法[15]。本次分析运用IBM SPSS23软件完成。
1.2.3 评判者的选择 由于此次研究是针对空间环境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不侧重于因行业类型或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差异间的比较,而是侧重于对空间环境景观进行专业性的评测,因此选择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相关行业的学者、专家及各个园林高校的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计100人,SD问卷共计100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景观视觉美景度评价
本次SD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及有效问卷均为100%。通过这次调查分析,得出被测对象100人对30个样本的调查结果,计算出100人调查数据的平均值及30个样本的综合平均值(表2),表中综合平均值表示各样本在各个形容词对上的总分平均值,从表2中得到的结果,由此总结出每个形容词上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对应的节点。
2.2 南公园景观特征SD分析
根据30个样本的SD评价得分,绘制出南公园的SD评价曲线图,从而直观的对比30个样本在17个评分项上的表现(图2),从曲线图可以看出30个节点各自的特点以及优势和劣势。根据综合平均值与样本平均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样本13总体评分最高,其次为样本6、7、19、3的评分相对较高,而最低的是样本24。总体来看,南公园中的山水关系相对较弱,说明水景的质量及数量相对不高,而氛围感、植物方面等相关指标相对较好,说明南公园的绿化景观相对优良。
2.3 因子分析
2.3.1 景观因子数的确定 通过因子分析法,运用IBM SPSS23软件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取特征值为1,KMO检验值为0.792,KMO统计量在0.6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自由度为136.000,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取值0.000。
通過主成分分析由表3可看出,第一因子对景观美景度评价贡献率最大,为37.557%,其次为第二因子、第三因子及第四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8.393%、11.560%、9.319%。表明实验者在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过程中,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感知影响重大,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景观尤为重要。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表4,可以直观看出,本次评价中第一因子是由愉悦度、文化性、环保度、吸引力、服务性、植物景观度、美感、连续度及空间感9个评价因子组成,为人们对调查区域的空间感知程度,命名为空间感知因子。第二因子由山水关系、景观互动性、色彩感、动感及功能性5个评价空间功能因子组成的,反映了人们对调查区域的空间功能的认知,命名为空间功能因子。第三因子为植物丰富度、体积感,即调查地点的植物多样性程度,命名为植物多样性因子。第四因子为光感,即调查区域的氛围,命名为空间氛围因子。旋转方法为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a旋转在7次迭代后已收敛。
3 结论与讨论
3.1 分析结果与提升策略
由上述分析结果,空间感知因子对景观空间美学评价的贡献值最大,其次为空间功能因子、植物多样性因子及空间氛围因子贡献值。表明实验者在进行景观美学评价过程中,空间环境对人们心理的感知影响极大,满足人们功能需要的景观越来越重要[13]。这与赵渺希[16]等、周建东[1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科学得出其重要性的数据指标,充分验证了空间感知对于一个区域的影响及作用。同时,为公园类的公共空间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
由此提出以下策略:(1)游人心理对景观感受的反馈具有极大的影响,融入人性化的景观设施能够更加满足心理需求,如增设儿童娱乐、老人休憩、锻炼、青年人交流等的一些公共娱乐设施,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2)形式美与功能美相辅相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功能强大且具有美感的景观更具有实际效用,如增设有创意的亮化设施,形象生动的景观座椅,互动性的景观小品等,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际功能。(3)植物多样性因子是公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植物造景是营造公园空间的必要方式。如丰富植物种类、色彩及植物景观类型能够增加美感,在缺株的位置上补种缺失的植物品种,避免裸露地面而影响景观整体效果。(4)通过时间和视觉感知空间,从而在实际中利用空间,能够使空间功能更加人性化。如突出季节性景观,通过季相规律直观感受空间变换,使得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观氛围;通过心理感受感知空间,运用植物围合、景观小品分隔私密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景观,以满足游人不同心理状态时的不同需求。
3.2 讨 论
在未来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景观空间功能的塑造,融入乡土景观特色,打造空间功能强大的、具有氛围感的城市公园以增加南公园的吸引力,提升景观特色,增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交流。此方法已在心理学、城乡规划等专业成熟运用,同时也为园林景观专业的空间感知判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今后的研究中,须根据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不同的空间感知的差异性继续深入研究,以保证样本数据的精确性,从而减小误差,是后续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德.基于SD法的上海城市街道空间感知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等.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地理学会,2008:122-123.
[2]BJERKE T, ?覫STDAAL T, THRANEC, et al. Vegetation density of urban parks and perceived appropriateness for recreation[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06,5(1):35-44.
[3]上官莎逸,刘健,余坤勇,等.福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影响因素[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7(4):494-502.
[4]TAN C D, TANG Y H, WU X F. Evaluation of the equity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population data spati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a central area of Wuhan, China.[J].Sensors (Basel, Switzerland),2019,19(13):2929.
[5]李晨晨,李志英,刘叶舟,等.基于SD法和空间句法的校园开放景观空间质量评价研究[J].山西建筑,2019(11):15-17.
[6]李渊,张宇.基于SD法的校园节点空间感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1):23-28.
[7]陈巧凤,马俊.基于SD法的城市街道空间感知研究——以安阳市城市街道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75-79.
[8]匡晓燕.重塑人性化街道——基于SD法成都市街道空间活力评价[J].四川建筑,2018,38(5):23-26.
[9]李诗洋,许大为.基于SD法的沈阳南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现代园艺,2018(16):28-30.
[10]李文莉.基于SD法的孔目湖公园环境意象评价[J].华中建筑,2018,36(9):28-32.
[11]林军,魏雯.基于SD法的昆明翠湖公园冬季景观评价[J].广东园林,2019,41(3):84-87.
[12]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7-61.
[13]刘媛,杨立新.沈阳公园彩叶植物调查及景观评价分析[J].北方园艺,2016,38(14):78-83.
[14]张昀.基于SD法的城市空间感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5]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8——主成份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中国园林,1999(6):77-80.
[16]赵渺希,林韵莹,徐露.基于SD法的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感知研究——以佛山市西樵镇为例[J].南方建筑,2012(1):45-47.
[17]周建东,赵雅南.基于SD法的古典园林假山艺术评价研究——以扬州个园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2):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