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4-30孙长伟朱利王柟
孙长伟 朱利 王柟
摘 要: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关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问题逐渐凸显。为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动力作用,完善成都市现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行研究。采取实地调研与会议研讨方式,对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及服务现状进行研究;采取文献分析方法,对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存在供需水平不匹配、资源整合不充分、信息服务建设不全面以及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地分析认为,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受制于资金、主体及机制三个方面,可从拓宽资金来源、健全服务主体、完善服务机制三个方面改善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需求;问题;对策;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2.01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in Chengdu City
SUN Changwei, ZHU Li, WANG Nan
(Institute of Urba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dustrial prosperity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s unde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dynamic rol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s well as improve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in Chengdu city, the research on Chengdu'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was founded. Field research and conference research methods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 Chengdu.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analyse th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 Chengd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in Chengdu were found, such as mismatched supply and demand levels, insuffici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ervice construction, and unreasonable staff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department. It show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in Chengdu was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funds, main unit and mechanism. As a result, broadening funding sources, improving service providers and amending service mechanism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Chengdu'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and;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Chengdu city
黨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愈发重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上,欧洲为主流推广咨询机构模式,美国为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推广模式,日本为农民协会参与的官民结合模式,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1]。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围绕四川省委提出的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的“主干”作用,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农技人员为基层服务主体,依托“7+7”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了成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但随着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其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弊端却逐渐凸显。笔者对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提出提升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1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现状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发展迅猛,基本形成基于产业分类的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目前有农技、农机、畜牧等6个推广机构,涉及农技人员225人;15个农业区县均成立农技推广中心,涉及农技人员1 373人;全市范围内共建146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并在站内设立了53家农业服务超市;全市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4 148家,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60余个[2],较好地解决了农业主体对农机作业、育秧育苗、农资信息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随着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农业科技服务需求逐渐向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数字化服务、品牌营销服务3个方面发展。
1.1 农业生产关键性技术需求
在农业新品种方面,成都市农业良种覆盖率2015年达到了96%,但主要集中于水稻(61%)、小麦(66%)、玉米(58%)[3]等主导粮食产业,而水果等特色产业良种繁育水平暂时落后于市场需求。在调研中发现,蒲江县、温江区、彭州市、金堂县等区市县对特色产业新品种选育和品种观赏价值的需求逐步提升。在机械化生产方面,成都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0%以上,但主要集中于崇州市、郫都区平原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区,甚至部分平原地区(郫都区)高达87.7%[4]。而蒲江县、龙泉驿区、新津县等特色水果丘陵种植区仅为65%左右,在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的现实条件下,对适宜丘陵地区特色水果采摘、施肥、套袋等种植过程的小型机械研发需求剧增。在循环生产方面,崇州市、青白江区、邛崃市等水稻生产地区,对秸秆还田机械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存在需求。加工保鲜方面,在“果蔬采后产地初加工技术成果讲解会”上,专家指出成都市果蔬采后腐损率达到20%,高于我国18%的平均水平,特色水果、蔬菜产区对能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保鲜贮藏技术需求较大。随着农产品市场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5],对油菜、橄榄等功能性加工技术转型升级也存在需求。
1.2 农业生产数字化服务技术需求
成都市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对农业大数据提出了新要求。在信息获取方面,2014年以来,成都市累计投入资金1.21亿元,建设温江、邛崃农业物联网基地示范县[6],68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70个农业生产信息化示范基地[7],并投资2 600万元建设大邑县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8],粮油等大宗作物种植对生产环境、水肥实施、产量水平、种植大户等数字化、影像化信息的精准获取与应用实施的物联网技术需求初显。在信息服务方面,成都市建成了都市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四情监测系统)等多类市级农业信息系统,并在各区县设定2个监测点。但现有布局下,成都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区域环境气候信息、农资供给信息等大数据服务的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
1.3 农产品先进品牌营销服务需求
在调研中发现,成都市农业园区生产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在品牌塑造上,成都市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建设231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15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9],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增强了成都市对符合品牌要求的优质良种、标准化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给社会化服务需求。在农产品市场对安全质量需求提升基础上,成都市已搭建940个村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溯源点,保障农业生产、保鲜、销售等各环节监督的大数据技术需求。在产品营销上,2016年成都市农产品电商零售额超50亿元,主要集中于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而粮油等大宗作物线上品牌电商销售也期望获得政府、企业的服务支持。与农业电商相配套的农村产品公共冷库设施[10],65万m2主要分布在物流园区和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周围,而相对偏远的丘陵地区并未在其服务范围之内,偏远丘陵地区对冷链物流技术仍存在需求。
2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存在问题
在长期的农业科技服务发展过程中,成都市已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区(市)—乡镇—村三级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解决成都市区域范围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虽有利于区域总体服务的实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缺乏灵活性而无法快速适应其传播需求,产生了供需水平不匹配、资源整合不充分、信息服务建设不全面以及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服务供需水平不匹配
一是在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结构上,成都市现行的以农业科技需求适应农业科技供给,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中试熟化—推广示范的单向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供求关系结构性错位,进而表现为成果转化应用率低。如崇州市优质粮油融合发展功能区在近年来引进熟化100余项成果,但最终实际转化应用成功的仅为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仅略高于10%。二是在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与实际应用关系上,成都市主要采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形式传播和推广理论知识、新技术。根据《2018年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农业培训任务及要求的通知》,成都市2018年新增培育的2 700人新型职业农民只参与为期5 d的培训,且未涉及田间地头实操性培训[11],导致新技术无法与农业从业者自身实践技能相协调、结合,导致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大多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际社会、经济效益。
2.2 农业科技服务资源整合不充分
成都市主要以产业功能区与产业园区为实体支撑,以行政区划为界自主開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大部分园区往往只根据自身园区内部产业发展需要,独立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直接合作进行相关农业科技创新。2018年全市产业功能区共引进3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87.1亿元,由于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园区外围农业科技服务扩散链,也未形成各科技创新机构协同创新之势,宏观上可能存在科研工作重复的问题,使得成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与全国平均水平(57.5%)基本持平,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水平(80%)[12]。从产业层面来看,农业共性技术研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成都市各区市县将农业不同产业的科技服务任务,划分至农业农村局不同部门负责,不利于农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研发。此外,在实际过程中,大多以农业科技需求方的企业与农业科技供给方的科研院所直接联系,再通过农业农村局负责部门推动试验示范,不利于农业农村局发挥统筹作用,也不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
2.3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建设不全面
成都市农业科技信息线上服务主要依托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成,服务对象为涉农从业者、涉农创新者及涉农服务机构,相关科技信息线上传递主要通过门户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以信息推送方式提供政策指导、新成果推介、技术咨询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2017年平台共推介50余个农业新成果、80余项农业新技术,一方面,科研机构或团队向企业单向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的方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者的实际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循环信息流尚未形成,且存在信息推送滞后的问题,线上信息服务建设并不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线下传递是以农技服务站为载体,采取农技人员下乡开展培训的单一服务方式,但下乡的农技人员技术更新周期常以年为单位,线下服务的农业技术涵盖仍不全面。此外,无论是崇州市自上而下的农技推广模式,还是彭州市自下而上的农技自主创新模式,都未真正实现企业家与科学家、农技需求方与研发供给方的有效供需信息对接,在此类信息服务上成都市相关建设仍存在缺失。
2.4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依托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农技推广人员完成,但全市基础农业综合服务站平均在编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为6人,甚至部分站点仅有3人[1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如青白江区共有9个农业综合服务站,但仅有26人实际在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4],在村一级农技推广服务更无专业人员负责,区(市)—乡镇—村三级行政空间结构中,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结构布局不完善。从整体上来看,成都市农村技能服型人才仅为总实用性人才的23.10%,年龄水平普遍偏大,只有18.90%的人员在35周岁以下,大部分年龄分布在40~50岁,部分区市县如彭州市,其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严重的老龄化对新型技术成果推广形成阻碍。此外,成都市农技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涉农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43%,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较少,甚至崇州、彭州等区市县农技推广人员仍以早期种养能手为主要构成,偏低水平的学历结构不能有效支撑智慧化农业发展的高端技术需求。在农业技能掌握结构上,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往往采用单向技能针对性培训方式,且多为种养、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经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技术尚未涉及,专业知识结构上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暂不匹配。
3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制约因素
3.1 农业科技服务资金制约
农业科技服务资金上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的制约,二是农业科技服务投入资金的制约。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仍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导,财政压力下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国家对于农业补贴主要集中于生产过程,而并不存在对开展技能培训等农业科技服务的补贴,服务经费支出均由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负责,在保障服务人员基础工资之后,难以维持农业服务工作的长期开展。此外,农业科技服务常以公益性功能为主,并不能产生实质性的经济收益,加剧了开展相关服务的资金制约。
3.2 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制约
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具体而言,地方农业农村局或部分改革地区的功能区管委会主导,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承担统筹规划作用,在早期的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逐步制约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因素。一方面,虽对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与农业行政之间的责权关系基本实现了详细划分,但在实际管理运行过程中,政府部门有关农技服务人员除负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外,还需处理大量行政事务,往往导致一人身兼行政管理与农业科技服务两职,制约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科技服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思路仍停留在等待农业从业人员上门提需求的阶段,而不是主动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科技需求。在此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3.3 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制约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无论是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供给,还是农业从业人员务农的科技需求,大多只能通过政府来实现连接。将既不是农业科技直接需求方也不是农业科技供给方的地方政府,作为农业科技供需对接的联结纽带,实质上造成了供需双方信息流的阻断。此外,成都市部分地级市将不同产业的农业科技服务任务,划分至农业农村局不同部门负责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使得地方政府并未真正发挥农业科技资源统筹安排的服务性功能。再者,成都市现行农业科技服务機制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各地市州之间并不存在共享交流,可能会导致相似甚至相同科研项目的重复研发,造成农业科技资源的浪费。
4 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对策建议
4.1 拓宽农业科技服务资金来源
一是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除增强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财政支出外,还应当在保障服务体系公益性功能基础上,部分运作采取企业运营方式,寻找自身利益增长点,在实体化和资本化运作模式下,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以发展“内生力”吸引创新型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缓解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服务上的资金压力。二是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拓展成都市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对象,将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其中,并针对各主体特性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银行+担保+财政补贴”等抵押贷款模式[15],缓解成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政府财政压力。
4.2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主体
一是发展“一主多元”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结构。在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同时,激发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适度引入社会资本为主的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将区市县农业农村局对接科技供需方职能移至各类中介组织,开展产业政策引导、科技需求信息收集、产业发展状况反馈、农产品市场需求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16]。二是改变依托行政区划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通过构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技服务平台,打破成都市各区市县农业科技服务独立运行管理局面,以平台为载体实现成都市各区市县间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聚集,使成都市农业科技服务主体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三是发展实践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加强农技人员市场营销、规划设计、农业经济等综合性知识技能培训,推动农技人员向综合型农业技术人员发展。改变现行授课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以合作社为需求方,科研院所为供给方,服务中介和政府为服务纽带,发展多方参与的针对性实地操作指导培训。
4.3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
推动成都市现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有效维护,整合社会化科技服务中介所收集的农业科技需求信息,开通成都市农业各类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需求信息的上传查询渠道,通过平台的中介作用,使成都市农业科技研发方与需求方在该平台上实现信息交流传递。将该平台作为各类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的线上工作载体,推动各中介组织市场资源云上聚集的同时,充分发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引导作用,打破成都市现行农业科技服务在农业产业与行政区划中的界限,实现农业科技信息合理调度。
参考文献:
[1]陈江涛,吕建秋.国外农技推广的发展对中国农技推广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265-267.
[2]张晓雯,眭海霞.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 2015(12):89-93.
[3]蒋波,冯琳,何舜.成都市主导品种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J].农业与技术,2016,36(12):249.
[4]郫都区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 开启郫都现代农业“加速度”[EB/OL].(2019-03-12)[2019-10-18].http://www.pidu.gov.cn/pidu/c125556/2019-03/12/content_b0f7a54c7859436c8a5578
7c4c08559c.shtml.
[5]李秀珊.临沂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6]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关于对征集数字经济领域向上争取支持事项相关信息的复函[EB/OL].(2018-11-28)[2019-10-08].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detail.action?id=2162644&tn=2.
[7]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关于对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十五届一次会议第502号提案的回复[EB/OL].(2019-02-21)[2019-10-08].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detail.action?id=2239708&tn=2.
[8]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2018年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上半年工作总结[EB/OL].(2018-11-27)[2019-10-08].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
detail.action?id=2160624&tn=2.
[9]成都市人民政府.建设“智慧监管”推动成都农业绿色转型[EB/OL].(2016-10-21)[2019-10-08].http://www.sc.gov.cn/
10462/10464/10465/10595/2016/10/21/10400449.shtml.
[10]張正周,郭奇亮,刘继,等.成都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农业与技术,2018, 38(23):161-163.
[11]蔡林海.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因素及服务机制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2.
[12]杨坤,李玲玲,叶国伟,等.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对策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9(7):5-7.
[13]眭海霞,陈俊江.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成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5):90-93.
[14]成都农业农村局.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建设村级农技服务职业化队伍[EB/OL].(2018-01-30)[2019-10-08].http://cdagri.chengdu.gov.cn/nyxx/c109529/2018-01/30/content_
e1622f1dd92c4053b59eb40263e6c62a.shtml.
[15]李巧莎,杨伟坤,杨蕾.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3):8-10,15.
[16]王晨璐,佟飞.平度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科技服务需求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