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湖畔的艺术之门
——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2020-04-30叶碧云
叶碧云
(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3)
1 项目概况
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位于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共享区中心位置,是福州大学城核心功能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基地北邻明德路,西近学府路,东靠城市过境道路及地铁二号线,交通便利。基地周边设施丰富,北侧为大学城体育中心、万科又一城、福建省档案馆,西侧为教育预留地,东向临近湖滨公园、省教育学院预留地,南侧紧邻旗山湖,与福建工程学院隔湖相望。
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由剧场,艺术展览、电影院和办公、附属设施3个建筑单体组成(图1),是福州大学城共享区的标志性建筑。该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灵动自由的建筑形态渗入基地,花瓣形状的布局退让出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开放空间,广场中的微地形以曲线形水池、绿化及小品雕塑与建筑呼应。建筑单体之间的共享平台如同飘舞的飘带联系着各单体使其成为有机整体[1]。场地交通组织遵循人车分流的原则,建筑外环为机动车流线,中心广场是步行活动空间。设计目标旨在让该文化艺术中心这个市民共享的公共活动舞台能够成为城市的艺术之门,以引领人们在休闲中自觉或不知觉中进入文化的殿堂,享受艺术文化之精神的熏陶。
图1 总平面图
2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是在3个长圆形几何形体的外立面逐层倾斜,形成了以单曲面为主的曲线界面形式。柔美的曲线表现建筑的轻盈感,建筑形体犹如绽放的花朵,又似旋转的裙摆,体现了大学生的活力与生机(图2)。
图2 鸟瞰图
主体立面底层采用灰色石材与玻璃幕墙相结合,上部以白色铝板为主,铝板之间穿插着浅色金属拉丝钢板,使得建筑虚实相间,层次丰富。
单曲面体块的不可复制性给施工带来了困难, 为了简化施工难度,不影响工期,同时合理控制造价,对石材、铝板等材料采用模数尺寸,以直代曲、化繁为简。
石材基本模数采用600×900的长方形,采用背栓式干挂石材幕墙系统。石材选用深灰色花岗石,厚度25mm,表面进行不低于五面的防护处理。
铝板采用1900×800模数尺寸,在外墙面倾斜角度较大之处,为减少荷载,采用穿孔铝板。穿孔部分孔洞尺寸有80mm、120mm、160mm、200mm 4种,每块铝板上有10个相同孔洞,可根据立面效果将不同孔洞尺寸的铝板进行组合。设计结合建筑形体,以大孔洞铝板向两端渐变拉伸,犹如跳动的音符,以展现出建筑的灵动飘逸,同时呼应了建筑的文化艺术气息(图3)。
图3 表皮穿孔铝板
3 功能布局
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由1200座剧场、艺术展览、组合式电影院、办公、附属设施五大功能组成,设计将五大功能分解成三大体块:剧场位于西北侧,艺术展览和组合式电影院位于东北侧,办公及附属设施位于南侧。剧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艺术展览和组合式电影院地上3层,办公及附属设施地上4层。三体块由共享平台连接,各功能主入口围绕共享平台展开,不同流线互不干扰。
剧场主要用于歌剧、音乐剧、舞台剧、话剧和综艺演出,并兼顾会议功能。功能分区明确,舞台、观众厅(池座、楼座)、演员后台三者流线清晰且相互独立:品字形舞台居中,南侧为观众厅及门厅,北侧为演员后台。剧场主入口位于南侧共享平台二层,观众经由室外大台阶上至二层共享平台进入门厅,通过门厅直接进入观众厅池座或经室内大台阶进入三层楼座;演员由北侧演员入口进入后台的化妆间、排列厅、服装间、道具间、琴房等功能房间;大型道具可直接由西侧卸货平台运至舞台。
艺术展览、电影院楼一层为艺术展览,二三层为组合式电影院。艺术展览为高校提供了作品展示与交流的场所,观众可由面向入口广场的主入口进入展览门厅,两个大展厅围绕门厅展开,展厅之间是后勤货物入口,门厅右侧为交流、接待室。组合式电影院可由一层的室外电梯直接进入影院门厅,也可沿室外大台阶拾级而上。办公、附属设施楼一、二层为附属设施,三、四层为办公楼,办公由独立门厅进入,与附属设施互不干扰(图4)。
图4 平面图
4 空间形态
观演建筑的室内空间对观演体验来说尤为重要。剧场的室内空间强调室内设计语言与主体建筑语言的协调,以形成建筑造型向室内的延续。门厅的白色GRG吊顶与建筑主体幕墙流畅相连,以充满张力的手法来处理墙面和顶面,模糊边界,构成了内外渗透的动态空间[2]。自由收放的吊顶光带,将视线聚焦向观众厅——灵动的曲线,木纹转印铝单板墙面,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幻,吸引人们靠近。
观众厅是剧场的核心。如图5所示,观众厅在满足视线和声学设计的基础上,以流动、富有雕塑感的线条,塑造具有表现力的室内空间形态,增强空间的戏剧性,丰富表演环境[2];以红色为基调,烘托“舞动青春”的设计构思。连成一体的GRG墙面和吊顶,将大学生青春、奔放的特征凝固在空间中,勾勒出当代艺术的独特个性和多姿多彩的自由形象。
图5 观众厅室内
艺术展览的室内空间采用统一的手法,表达了建筑空间由外而内的连续。流动自然的白色硅酸钙板贯穿整个门厅,从建筑立面至门厅形成了视觉上通透而延续的空间序列。起伏的曲线吊顶穿过展示廊,与墙面的展示壁龛相交辉映,为艺术展览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息[3]。
5 舞台工艺技术设计
5.1 舞台结构设计
舞台采用标准“品”字形平面,配有18m宽× 9m高镜框式台口。主舞台18.2m长×16.9m深×23.5m高(舞台面至格栅顶),侧舞台21.2m长×16m深×16m高,后舞台22.9m长×15m深×13m高(舞台面至格栅顶)。主舞台台仓深度15.7m,设有演员跑场道和台下机械电气室;主舞台上空设有3层天桥、格栅和滑轮梁层。
5.2 舞台机械设计
舞台机械系统配置满足剧场多功能使用需求,主舞台设有3个主升降台,由独立的双层台板组成,参与变换舞台形式,形成不同高度的平面,增加演出效果。两侧侧台分别设置3台侧车台,平面尺寸与主升降台相同,便于装载布景、道具等。后舞台设置车载转台及后辅助升降台,便于从后舞台移动到主舞台更换布景。在主舞台与观众厅之间设置升降乐池,可供乐队伴奏及歌舞剧使用。除此之外,舞台机械系统还设置了台口防火幕、假台口、大幕机、电动吊杆、灯光吊笼、侧台装景行车、演员活门、演员升降小车、侧车台补偿台、台上台下电气与控制系统等(图6)。
图6 舞台机械剖面图
5.3 舞台灯光设计
舞台灯光设计,灯具采用全方位立体分布,包括纵深方向的正面光、斜侧、正侧光,上方的顶光、逆光、台面的地排光和预留的流动光,并可灵活选择或组合光位进行立体的照明和造型。基本光分布主舞台均匀,既适于晚会、综艺或电视拍摄的平投光,又便于会议、排练等。
台口两侧墙上各有4层耳光室,左右对称,隐藏在墙面流动的曲线中,契合空间形态。耳光室设有两道耳光,耳光开口净宽1.2m,灯具自上而下垂直排列,第一道耳光、第二道耳光的光轴通过台口侧墙与舞台中轴线的平面夹角均不大于40°。
面光设计结合建筑声学及室内装修要求,在流动的曲线中隐藏着声桥、一道面光桥和二道面光桥。第一道面光的光轴中心线至舞台大幕线的角度为47°,第二道面光的光轴中心线至乐池前沿的角度为48°(图7)。
图7 观众厅剖面图
5.4 舞台音视频设计
以会议召开、文艺演出等为主的大学生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扩声系统是音视频设计的重点,需满足各种专业演出及会议的扩声需求和返听功能。
剧场扩声系统采用标准剧场通用的扩声形式,即左、中、右声道独立覆盖全场。将左(L)、中(C)、右(R)3路主扬声器布置在舞台口上方的左、中、右位置上,3声道系统增强声音的空间立体感,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声道、双声道、3声道两种模式工作。单声道模式适于演讲或会议使用,双声道模式适于立体声音乐放送,3声道模式适于演出,较好地解决了音乐和人声兼容扩声的问题。
舞台音视频设计还采用同型号的双数字调音台系统,两台数字调音台可以同时连接使用组成主、辅调音台,起到备份的作用。同时,采用一个现场调音位、一个声控室调音台、一个舞台监听调音位,满足不同功能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6 建筑声学设计
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是一个多用途剧场,话剧、综艺演出等以自然声为主,电声为辅;歌剧、音乐剧、会议等以电声为主,由扩声系统作为电声支持。为保证足够的响度和清晰度,观众厅须限制后座距离,设计采用32.5m长×30.8m宽矩形平面,通过布置楼座以减少观众厅深度。楼座下空间高深比为1∶1.1,满足自然声演出1∶1.2的规定。
为了使观众厅内获得均匀的反射声分布,设计对吊顶的形状进行专门设计,使厅内各点的直达声和高强反射声的声程差不超过17m,也不因吊顶和侧墙面产生声聚焦、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特意通过吊顶的高度来调节观众厅体积、控制混响时间(图8)。为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不同混响时间,满场条件混响时间设计中频(500Hz—1KHz)控制在1.2±0.1s。经声学计算,剧场满场中频混响时间平均值为1.23s,符合设计要求。
图8 吊顶声反射
观众厅墙面材料的扩散做法经过多轮方案比较,结合室内装修效果及材料经济性,在吊顶和观众厅两侧墙面选用GRG等面密度较大、刚度较大的装饰材料,以对声音起反射作用。同时,在后墙两侧圆弧面、楼座池座后墙面做吸声软包。
7 结语
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是大学生文化艺术实践、业余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在这里,建筑文化、艺术、技术有机结合,其独特的建筑形象,成为大学城共享区中耀眼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建筑的公共性、艺术性、技术性,留下了新世纪中国建筑的历史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