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2020-04-30胡骏
胡 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520)
一、研究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从诞生到现在不过数十年时间,在我国目前已有393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等内容,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但从中国知网近年来发表的专业建设相关的论文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困惑。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问题: 如何定位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确保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社会生存空间;如何利用企业人才资源完善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匹配;如何利用企业平台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环节;如何与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基础,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结合全国各高校同行分享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实践经验,试图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重庆市5所非教育部直属本科高校的300名2018届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涵盖贸易、物流、营销、金融、保险、旅游、批发、零售、房地产、教育等行业。
(二)调查方法
1.定量研究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毕业生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毕业院校等。第二部分是设计的问题。问题共有四类,第一类为就业基本情况,例如:就业岗位、月薪、行业等;第二类为就业竞争力调查;第三类是工作经验对就业影响;第四类是对学校师资的满意度调查。
2.定性研究
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疑惑,设计了10道开放式问题,主要针对第二、第三、第四类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获取问卷无法得到的详细信息。在访谈时,随机抽取15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进行访谈并录音。访谈的时长为一小时。
3.数据分析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67份,有效率为89%。将所有有效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并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时,综合问卷调查的定量数据和访谈的定性数据,客观描述了地方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三、结果与讨论
(一)坚持应用型专业定位
关于毕业生就业去向这个问题(如图1),总体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6.62%,在英语类专业中名列前茅。超过90%的毕业生前往企业就职,其中半数以上是民营企业;读研的占4.12%,创业的只有1.12%。
图1 毕业生就职单位类型
这非常符合应用型专业定位,即培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帮助他们打好语言基础,了解常用商务知识,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个专业定位决定了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考研的需求,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商务英语专业能够给他们提供英语专业不能提供的优势,那就是较广的知识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经济、管理和国际商法的基础知识,具备跨专业考研的基本条件,硕士研究生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升,更是眼界和格局的拓展,这些都有助于同学们找到更好的工作。至于创业,近年来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和扶持,必然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将商科的经营理念运用到现实中,创建自己的企业。
从行业看(见图2),同学们就业主要集中在贸易、物流、教育三大行业,区域以重庆、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主。较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而言,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选择面更大,大部分行业都可以算是对口。贸易是商务英语就业最集中的行业,从大类上看有内贸和外贸之分。重庆地处内陆,原本对外贸易并不频繁,但随着保税区、自贸区的相继设立,外贸业务有了较大增长。此外,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加速了这种趋势,作为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重庆享受了很多政策福利,带动了大量的本地摩配、汽配生产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催生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重庆物流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北向的“渝新欧”铁路联运、东向的江海联运、南向的“渝桂新”铁海联运,三大物流通道奠定了重庆西部物流中心的地位。许多内资、外资企业在重庆设立物流公司,为商务英语毕业生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从事教育行业的毕业生,工作多为语言培训、语言教学,这个方向也算是专业对口程度较大的行业。
图2 毕业生就职行业
这些结果说明,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与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不谋而合。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广泛调研,选取具有区域性特点的专业作为特色重点打造,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2]。
(二)建立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在就业竞争力这个问题上,只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访谈中发现,对于就业最关键的是沟通能力,其次是语言基本功和商务知识。这个结果有点让人意外,但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启发很大。在大多数高校,应试能力被当成关键能力进行培养,特别重视专业四八级之类的语言等级证书考试,安排专门的语言测试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甚至成立课外辅导团队,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过级率。这样做占用了学生不少时间,虽然达到了强化应试能力的效果,却忽略了人际沟通、思辨与创新等必要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资格证书不少,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对职场一无所知,对所从事的行业并不了解,知识面没有拓开,动手能力不强,到了工作单位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应用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较早引入职场的概念,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产学合作教育最初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的赫曼·施纳德教授于1906年提出,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先后引进了美国的合作教育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产教融合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和资源的教育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行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未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定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产教融合为结果。
(三)完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较为热门的有四个学习方向(见表1)。其中,国际贸易是全国各高校开设最多的一个方向,课程体系最为完善,也是商务英语办得最成功的一个专业方向。国际金融方向以国际金融概论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能在银行系统、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外贸会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领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主要从事进出口退税相关的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是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2015年以来,已经批准设立杭州、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些区域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已经有了井喷式的增长,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时机已经成熟。
表1 商务英语特色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除了特色专业课程,软技能课程也不可或缺[3]。软技能是“情商”的社会学术语,它由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与软技能对应的是硬技能,即专业知识或技能。职场实践表明,工作技能不仅仅指硬技能,也包括软技能。拥有职场所需的软技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职场表现,提升工作满意度,增大职场成功的机会[4]。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办好商务英语专业,有必要开设软技能课程,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跨部门合作等能力。学生在大一阶段就以求职就业为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然后不断学习优秀职场人士所具备的素质和智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此外,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发言、讨论以及参加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与外界交流,切实提升沟通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还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英语演讲等课程;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类课程,例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等,这些课程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全面开展实习实践
关于工作经验对就业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三分之二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访谈中,同学们一致认为大多数企业对资格证书要求并不高,综合素质是企业更为看重的,对行业的认知和相关工作经验也有一定帮助。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电子邮件是最常用的沟通手段,Office是用得最多的办公软件,遗憾的是,很多毕业生无法熟练使用这两个工具。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们平时学得最多的是理论知识,对于职场没有基本概念,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技能是工作后能用上的。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要建立科学、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对大多数高校而言,这主要是通过实训软件来实现的。问卷结果表明,同学们普遍认为校内实训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实训软件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缺少真实企业案例、软件版本更新缓慢、采购方式为一次性付费,售后服务全靠软件公司良心等等。实践说明,实训软件只能是辅助手段,要真正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要靠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跟企业开展合作,送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了解职场所需的必要技能和知识,才能够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使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另外,有了实习实践的经验,面试时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和从容,自然也就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2.设立实践周,提高实力效果
实习实践环节得到了很多高校的重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实习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一天时间的参观实习,一周左右的认知实习,一个月左右的岗位实习等,时间安排是一大难题。和高职院校不同,地方本科高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其产教融合不能照搬专科院校的模式。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正常的教学周中间插入一个实践周,暂停正常教学,集中安排实习实践活动。实践周的设立,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实习实践对正常教学的负影响。在以表2为例的实践周安排中,各类短期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层级依次展开,与专业技能形成了有机统一,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对于长期的实习实践,可以安排在暑假,以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开展。
表2 商务英语实践周安排
(五)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师资满意度的问题,80%的学生对于母校的师资是满意的。访谈中发现,有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更受欢迎。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师资仍然以转型教师为主,教师们的专业多为语言学和文学,有商科背景的老师较少,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就更少。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派遣老师前往企业实习。但是,实践中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先天不足。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讲,其本职工作仍是教学,前往企业实习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处理学校事务,很难专注于企业工作。其次,对于企业来说,有其正常的工作秩序,接收老师会增加其管理成本,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是特别欢迎。最后,企业员工和前来实习的老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配合不默契的问题,双方的工作节奏、待人接物、做事方式都不太一样,短时间内很难完全适应。基于以上原因,派老师前往企业实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务英语专业缺少实践型师资的问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外聘老师,定期前往高校举办讲座、教学,将其在企业的工作经验以案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等含有实践环节的课程,都可以先由本校教师讲授理论部分的课程,然后再由外聘老师集中授课,还可以安排后续的参观实习等环节。这样充分利用地方企业资源,既解决了师资难题,又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四、结语
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应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优秀商务人才。各高校应强调内涵发展,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方向及课程,增设软技能课程,较早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结合参观实习、认知实习、岗位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职场竞争力。另外,聘请企业专家进校教学、讲座,是优化师资队伍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