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2014 ~2018)年性传播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例空间聚集分析
2020-04-30黄华芬张皓明
陈 红,黄华芬,刘 淮,黄 津,张皓明※
(1.昆明市晋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性态度和意识不断开放,随之而来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越发受到关注。2018 年我国报告的法定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和淋病的报告病例数就分别位于了第3、4 位[1],STD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晋宁区地处昆明西南部,为主城区西南门户,自2016 年撤县设区后,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长,STD 防制工作面临着越发严峻的形势。本研究通过分析晋宁区(2014 ~2018)年法定报告的5 种STD 资料,了解该区近5 年STD 流行特征及病例空间分布和聚集情况,为STD 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晋宁区(2014 ~2018)年STD 病例信息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发病病例、病例住址等信息。分析病种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以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晋宁区各年常住人口数据来自晋宁区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 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晋宁区地图制作使用MapInfo 12.02 软件完成,病例空间聚集性分析采用GeoDa1.0.6 进行,率及构成差异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率的变化趋势分析采用卡方趋势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报告发病情况 (2014 ~2018)年晋宁区共报告STD 病例673 例,报告发病率在35.3/10 万~49.8/10 万之间波动,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4/10万,发病率有波动下降趋势。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以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平均发病率分 别 为29.5/10 万、4.6/10 万、6.3/10 万、1.5/10 万及2.6/10 万。其中淋病、尖锐湿疣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发病率有略微上升,梅毒与生殖器疱疹发病率下降。5 年间,梅毒报告病例占总病例的66.42%,发病率下降明显(χ2趋势=8.103,P=0.004),见表1。
表1 晋宁区2014 ~2018 年性病发病情况(例/10 万)
2.2 人群分布
2.2.1 性 别分 布 (2014 ~2018)年5 种STD 共报告男性病例349 例,女性病例324 例,男女比例为1.08 ∶1。男女比例情况分别为:梅毒,0.91 ∶1;淋病,8.86 ∶1;尖锐湿疣,0.98 ∶1;生殖器疱疹,1.44 ∶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0.54 ∶1。
2.2.2 年龄分布 总报告病例平均年龄为(39.54±16.86)岁,年龄主要集中在(20 ~50)岁年龄段(占63.44%),该年龄段病例所占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波动趋势。(10 ~20)岁报告病例逐年增多,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4.592,P=0.032)。60 岁以上报告病例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所占比例亦呈波动下降趋势(=4.79,P=0.029)。
2.2.3 职业分布 报告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占58.99%,职业为家务/待业人群报告病例数总体增多,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8.466,P=0.004)。职业为学生报告病例数为13 例,占总报告病例的1.93%,逐年报告病例的占比呈上升趋势P=0.015),见表2。
2.3 空间分布 晋宁区(2014 ~2018)年报告病例乡镇来源,见表3,5 年累计报告病例空间分布见图1。全区各乡镇街道皆有病例分布,但分布差异明显。从数量上看,病例主要集中昆阳街道、晋城镇和新街乡等乡镇,而双河乡、夕阳乡等乡镇则分布较少。从位置上来看,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乡镇,而西南部乡镇则分布稀疏。
晋宁区(2014 ~2018)年各年病例空间分布变化情况见图2。各乡镇除新街乡病例分布呈逐年减少外,其余各乡镇每年病例分布变化不大,无较大波动。对病例空间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5 年累计病例空间分布及各年病例空间分布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即累计病例分布和各年病例分布均不存在空间聚集性。
3 讨论
(2014 ~2018)年晋宁区共报告STD 病例67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4/10 万,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发病情况低于同市某些地区[2、3]。其中淋病、尖锐湿疣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发病率有略微上升,梅毒与生殖器疱疹有下降趋势。5 年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占总病例的66.42%,虽其各年所占比例均为晋宁区性病第一位,但其年平均发病率为29.5/10万,低于2018 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35.625/10万[1],且近5 年晋宁区STD 发病率的下降可认为是由梅毒发病率的下降所致,梅毒发病率的下降与全国及国内一些地区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现状不同[1、4、5]。其余4 种性病平均发病率均未超过10/10万,均呈较低水平流行。
表2 晋宁区2014 ~2018 年报告性病病例乡镇分布情况(例)
表3 晋宁区2014 ~2018 年报告性病病例人口学特征(例,%)
图1 晋宁区2014 ~2018 年性病病例空间分布情况
图2 晋宁区2014 ~2018 年性病病例逐年空间分布情况
性别分布中,总报告病例、梅毒、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两性病例数差异不明显;淋病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这可能与男性自觉症状更为明显,进而就医被报告有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病例,因此在防制工作中可考虑结合病种的性别分布特点来开展。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 ~50)岁性活跃年龄段,且(10 ~20)岁年龄段人群呈逐年增多趋势,提示晋宁区性病有低龄化的趋势,需引起重视;60 岁以上人群比例呈总体减少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该年龄段人群升高趋势不同[2、3、6],可认为晋宁区在老年人群性病防制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家务/待业及学生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提示在性病防制中除了重点关注农民人群,对家务/待业及学生群体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晋宁区(2014 ~2018)年报告性病病例各乡镇均有分布,且历年分布情况相似。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晋宁区东部及北部地区,具体为晋城镇和昆阳街道,且历年该区域分布病例均较多;西南部区域分布零散,历年分布亦较少。对晋宁区5 年累计病例与历年病例做空间聚集性分析显示,累计病例与历年病例空间分布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提示均不存在病例的空间聚集。因此,可认为晋宁区STD 病例空间分布模式较为固定,STD 流行无空间分布上的扩大或明显缩小,且未呈现病例聚集;集中分布地区为晋城镇和昆阳街道,与人口集中分布地区相似。此两乡镇应是今后晋宁区STD 防制工作重点开展的地区,而两乡镇的中间乡镇上蒜镇及城区邻近乡镇新街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辐射效应,今后防制工作也应有所针对。
综上所述,晋宁区近5 年性病发病呈一般水平且波动下降,虽5 种STD 发病率各有下降与上升,但占比第一位的梅毒发病率逐年下降,STD 防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在维持现有有效防制形式的情况下,可考虑参考各STD 病种发病情况、人群分布特点及空间分布模式,采取更为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