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悟边城奇异之“美”

2020-04-29刘文岩邹影雯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边城整本书悲剧

刘文岩 邹影雯

【设计宗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要求。这一教学要求,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三大阶段。

“整本书阅读”教学,必须具备以下的教学特征:

第一,时间的纵深。浏览一本书,可以是以小时计算,它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了解”“知道了”;如果要深究到整本书的内涵,则需要花上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时间的精读;而要参透书本的价值,“悟”出人生真谛,可能要花上一年,甚至一辈子。

第二,内容的整合。“整本书阅读”重在“整”——整体和整合。“整体”就是完整而不碎细,从整体把握全书,而不是局部的问题。其次是整合,学生们随手记下的感想,随处形成的旁注旁批,是纷乱的。阅读完成后,就要让学生将这些“纷乱”的“收获”进行梳理、归纳,分门别类,整合成探究的问题。

第三,创造的学习。阅读,从来都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学识修养虽然还不足以完成很大跨度上的创造,但我们要让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中锻炼思维、提升修养,能在前人阅读成果的基础上,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基于以上的教学宗旨,我们开展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的项目研究。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新生。我们将阅读的起始阶段,安排在新开学的暑假期间,深入阅读与相关的研讨活动则在开学后的课堂中进行,这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利于学习任务的落实。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适合作为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的文本。《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的美是淳朴的、自然的、健康的,也包裹着悲剧的忧愁与哀伤。

教学中,我们以“小切入口”带动深度阅读,将问题设置在:探讨领悟边城奇异之美——沈从文是如何把爱情悲剧与湘西的风情美、人情美统一起来的?《边城》有怎样深刻的思想意蕴?

【教学过程】

一、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边城》阅读计划,综合运用精读、略读等方法有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梳理章节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在品味语言与把握细节的基础上,充分赏析《边城》的“景美”“人美”“情美”,体会小说美的文字、美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培养鉴赏能力,并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对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理解。

2.在书写文章、发表观点、设计杂志等学习活动中,表达对边城美丽风光的体会,对爱情悲剧的感悟,对创作手法的理解。学生在读写结合、讲写结合的过程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学生在开展读书报告、设计文学杂志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度理解人物形象性格、情感变化和作品主旨意蕴,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调交往能力。

二、学习的路径与策略

(一)学习开展的路径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本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的学习目标,我们紧扣“阅读”“思考”与“表达”,以读写任务为主,研讨任务为辅,构建学习活动的开展路径。如下图所示:

该学习路径包含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学习策略:任务驱动,读写结合

我们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进程,读写结合促进语文能力提升为教学策略。

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写: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对文本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读与写:在阅读中养成有意识地积累的习惯,积累有利于丰富自己运用的语文素材、语言运用个例。

[核心学习任务]

制作“文学杂志”为终期任务,引导学生整理读写成果。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核心学习任务展开。学习的最终成果,就是呈现一本《文学杂志》。

[读写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目标及达成要求,我们将阅读分为“初读(写)”“研读(写)”“联读(写)”“深读(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计了相应的“读”“写”任务,推动学生的学习。

1.初读文本,领略经典(时间:1周)

2.研读经典,感受领悟(时间:1周)

附:研读专题

3. 联读群文,深层鉴赏(时间:1周)

附:相关阅读书目

4.深读文本,解决问题(时间:1周)

自选角度,自定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學术论文(非读后感),注意学术类文章写作的规范与基本格式(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写作)。

学术小论文的参考论题:

*《边城》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边城》描述中,边城风光优美,风俗淳朴,似乎不存在什么造成悲剧的显性因素,但《边城》所描述的却是一个由爱情展开的悲剧,试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因素都是什么。

*翠翠母亲对翠翠的影响

*虎耳草的蕴意

*天保、傩送兄弟对翠翠的情感分析

三、多元评价,展示成果

在对学习任务群进行评价时,我们突出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学生、老师、家长参与评价,且利用不同主体多角度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反思和修改。

同时,评价的过程基本都围绕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进行,以求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评价也充分考虑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积极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开展小组层面的读书沙龙、班级层面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及读书报告会,适时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并通过电子杂志、展板等形式呈现学生的读书成果,在落实多元评价之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成果】

《边城》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开展后,成果喜人。有文采斐然的读后感,有入木三分的小论文,还有制作精美的文学杂志……在优美的文字、绚丽的色彩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阅读时的全情投入、思考时的思想火花。

[初读成果]

“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树林,小溪,平房……一切简单却令人向往。

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困难仍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妓女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

——学生批读内容

[研读成果]

也有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和激烈的研讨,在论文中写下了独特见解:

在这个远离战场远离尘嚣的边城之地,仍然有着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我的酒,你能喝,他也能喝。你的船翻了,我来救,他也来救。边城中所描绘的茶峒人,都是淳朴善良,不加修饰的,他们都以最真诚、最简单的心去对待别人。也正因此傩送才会选择翠翠,而不是伴随着利益的婚姻。但也正因此,无论是翠翠的爷爷,还是船总顺顺,他们都喜欢把不如意的事,赋予天去判断。这才导致了在翠翠的母亲死后,爷爷希望能更加安排得妥当一些,然而茶峒的人民却又是那么质朴,不善于人情世故,因而弄巧成拙,最终导致了下一个悲剧。但这却也不是最可怕的。沈从文先生写这个悲剧的原因。其实是想问我们,当充满利益的生活开始入侵茶峒人民时,同时也在入侵我们时,我们能否抵住诱惑,牢记初心呢?

——高一(1)班 陈尚礼

[联读成果]

张新颖曾经说沈从文与鲁迅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他们都是实践者。“这个代价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受很多苦啊等等,那只是被动地承受;而是在精神的严酷磨砺过程中去追求意义和价值,苦难和整个创造事业的主动追求是紧密相连的。”那么作为实践者的沈从文是如何抵御这些挫折的?张氏提出是因为“有情”,何谓“有情”?晚年从事文物研究的沈从文说:“(《史记》)年表诸书说是事功,可因掌握材料而完成。列传却需要作者生命中一些特别东西。我们说得粗些,即必由痛苦方能成熟积聚的情——这个情即深入的体会,深至的爱,以及透过事功以上的理解与认识。”且不提沈先生的转业,这也很好解释了《边城》中那丝丝缕缕细腻感情的来由。有了感情才有了美,才有了虎耳草。所以在很多沈从文的文章中,不难发现在悲剧之中,夹杂着数量庞大的“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为什么《边城》中那么美好的环境,却孕育出了“苦”的悲剧。这些都能在沈先生的写作风格上去找到。

——高一(3)班 谢凯至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这里人性皆真、善、美。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妓女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但是集中表现“边城”世界人性美的,却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悲剧。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而翠翠却是心属傩送。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驾船外出意外溺水身亡。

——高一(3)班 黄国铭

[深读成果]

学生学术小论文题目例举:

*论《边城》悲剧之因

*从边城看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

*浅析《边城》翠翠在爱情悲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小论翠翠的爱情与命运

【教学反思】

经过近2个月的教学实践,《边城》整本书阅读学习教学终于完成了!期间充满着困惑与惊喜。怎样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怎样的教学路径才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路子……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1.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我们只能把“整本书”阅读放在课余去完成。而在课外,我们难以掌控学生的阅读状态。因此,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高效开展“整本书”的课堂教学。

2.核心任务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度。依据学生能力,设计科学而合理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准确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讓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提升语文能力。因此,核心任务的设计,不能刻意追求“高新尖”,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水平。过高过难的学习任务,会造成学生的畏难,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也要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有阶梯性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能力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教学评价。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也应是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是全面、综合的评价。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量化,或者被大家一致认可、接受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多样化、过程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值得大家共同探索。

本文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ZQJK003)》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边城整本书悲剧
《论语》整本书阅读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熏风四月到天涯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皈依真·善·美
画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