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课外名著整书阅读的现状及策略

2020-04-29罗柳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读后感名著教材

罗柳华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整书阅读已经成为新趋势。但农村地区阅读氛围较弱,该如何开展整书阅读,文中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做法。

【关键字】阅读   阅读教学   整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159-02

提起阅读,大家都可以讲出一大堆的好处: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开阔学生视野等等。富兰克林曾说过:阅读使人完美,思考使人深刻。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就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读物,初中阶段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自从有统编教材以来,我们都重视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聚焦核心素质,深化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整书阅读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新趋势。

部编教材初中阶段的整书阅读,主要是文学阅读,而这些文学作品都是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很多都是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影响后世的。农村学校在开展这些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很难与城市的学生相提并论。那农村地区在发展课外名著整书阅读过程中有些什么状况,笔者做了一些了解。

一、农村地区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学生层面看:

(一)可用资源少,统一阅读书本要大费周章。学校图书馆不会有同一名称的名著几十本放在那里等学生借阅,学生必须自己购买,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指定的版本购买,但还是有各种原因不能购买书籍的学生,这只能动员他们借阅,以解决没有书本的问题。

(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已经有统一的教材,而且教材的内容也很多,要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吃力,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名著,更何况期末升学考试又不一定要考名著阅读,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不值得。

(三)学生缺乏阅读的耐心和细心。通过调查显示,很多同学都喜欢读书,愿意加入阅读的行列,但他们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青春偶像小说或武侠、悬疑、侦探的小说等。而我们现时部编教材中所推荐的14部名著,要么是与我们相隔时间久远,没有时代感,要么就是国外的作品,人名、地点都难记;而且名著的篇幅都较长,有些故事情节复杂;而初中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且缺乏老师的监管有没有养成系统的阅读习惯,所以大部分学生难以坚持将整本书阅读完。从而导致阅读水平低,效率低,进而影响学生的深度阅读。

从教师层面看:

教师重单篇阅读的指导,轻整本阅读。如今的阅读教学绝对是单篇教材打天下,从教材到各种读本都是由单篇文章或按照某一主题连缀而成,即使遇到经典名著中的选片,也依然是按单篇文章来教学。严重缺乏与整部名著的勾连延伸。单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运用语言,而文学赏析、知识掌握等都是内化在语言运用之中,而经典名著很少是因为语言运用得好而著名。而著名主要是在思想和内容上,所以单篇阅读的方法对整数阅读的作用不大。而教师对学生的整书阅读指导缺乏方法,不知道怎么去指导学生,没有方法,没有抓手,单是靠学生个人的自主阅读,这样导致学生会对整书阅读提不起兴趣,逐渐失去热情。那整书阅读怎样来开展?有何策略?

二、开展整书阅读的策略

对农村地区学生而言,进行整书阅读的有效期望并不高,只希望在初中阶段能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有什么人?什么事等,能够做出思维导图解决一些簡单信息的提取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走向文本深处的深层究就先不作奢望了,等学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知识积累再读该书,到时就有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收获。也就是说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作分阶段的阅读,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经典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体会。那现阶段农村学校的整书阅读有什么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作以下的尝试:

(一)整书阅读前

尽量动员学生、家委会采用团购的形式,统一购买书籍。目的是方便老师的操作。有可读书本后老师就要进行阅读指导,而阅读前的指导课时是有限的,而经典名著大多都是大部头,文字多,内容丰富。老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快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引用影视作品激趣。

有很多名著都改编成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其中的经典片段,感受名著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景阳冈打虎的片段:《西游记》大闹天宫等精彩片段,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去读原著。

2.可介绍一些与名著相关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名人轶事、名言语句等吸引学生。

如通过介绍新疆的火焰山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记》。指导初三学生阅读《简爱》时,可从现在流行的一句“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人的爱情观,吸引学生去读《简爱》,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中有内容介绍、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索、精彩片段等板块。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如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为了做手抄报就选读画面感强的片段。

(二)阅读阶段。学生阅读阶段有快有慢,如何能检查到学生的阅读效果

我区的数研院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就采用了,以测促读的方法促进学生去进行有效的阅读,将七、八、九年级下册要求阅读的名著分成若干部分,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章节阅读:学生先看书后测验,成绩不及格,在阅读相关章节内容后再测,测到满意为止,这是以测促读的方法。通过实践这种方法对想学习自觉学习的学生是起到作用的,他们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成就感。但对那些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来讲就起不到作用,他们会不看书就去乱撞答案,这些同学还是要有老师或家长的监管才能做好来。除了“以测促读”的方法外,当然还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方法,规定学生完成相应的章节内容阅读后,让他们概括所看章节的内容或做读书笔记、或摘抄相应章节的好词好句并运用赏析。也可以写读后感,只要围绕相应的章节来写就可以,这种叫“以写促读”的方法。除此外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促使学生自觉去阅读作本。

(三)读后检测阶段

整书阅读完毕,很多老师都简单的采用写读后感的办法,这种办法不是不好,只是我们读的是经典名著,前人已经写有大量的读后感。要学生写读后感,他们中部分同学就会上网摘抄来应付老师,达不到效果。做手抄报也是其中一种形式。有人也会说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做过啦,为什么还要我做?因为做手抄报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可以做各种主题形式的思维的导图,如《海底两万里》可以尼摩船长的行踪为线索做一张思维导图,更清晰地知道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还可以开讨论会、辩论赛等目的是为了巩固读的成效。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在指导阅读过程中探究的方法体会,希望今后还有更多可以促进学生整书阅读的好方法,促进农村地区学生整书阅读的发展,也希望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能使学生收益,甚至找到能影响一生的好作品。

[参 考 文 献]

[1] 徐树忠.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指导探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7)

[2]寂寞天空.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博客,2016.6.3.

猜你喜欢

读后感名著教材
教材精读
如何写读后感
国外名刊名著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大闹天宫》读后感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