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社团课程超市 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2020-04-29曾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团课程学生

曾静

【摘要】近年,我校十分重视课程建设,我们逐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组建学校课程建设团队,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体系。我们的理念是:把活动变为课程,用课程统领活动,把课题纳入课程,用课题引领课程,通过搭建社团课程超市,达成拓宽学生成长空间的愿景。

【关键字】中学社团   社团课程超市   自主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145-01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它融入校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我校的理念是把活动变为课程,用课程统领活动,把课题纳入课程,用课题引领课程,拓展了社团的教育功能。

一、社团课程化的现实意义

1.社团活动课程化,拓宽其教育功能。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课程加以传承,精彩纷呈、不断创新的社团课程又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2.社团活动课程化,解决其瓶颈问题。社团课程化的设置也会大大增加社团的积极影响力,对社团精神的传承,组织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社团良性发展铺就了道路,对促进学校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团课程化的实施过程

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对社团发展以及社团作用的新探索,因此我校开始了中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1.确立社团课程目标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的家园乐园,我们从我校办学理念出发,把“有个性、善合作、会创新”作为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2.形成课程工作模式

为了使社团工作便于统一操作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根据我校社团活动走向课程化的路径,社团开课的一般路径。我们已经形成“调研、宣传、督导、展示、评价”社团课程“五步”工作模式。

(1)调研:经过前期调研和相关部门的座谈会,对开课及拟开课的社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开课的社团。经过严格的论证,确定开设艺术兴趣類、文学语言类、体育竞技类、科技创新类、综合实践类等五大类社团课程,目前共开设涵盖60种多元化社团课程超市。

(2)宣传:抓好舆论宣传,创设健康向上的适合社团特点的育人环境。我们倡导学生每学年至少要修两门不同的社团课程,每学期要进行社团报名指导、社团现场报名咨询等宣传活动。

(3)督导: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对课堂进行及时跟踪,对课堂质量进行适时监督;最后在课程结束后,以选课学生为样本,对所开设的课程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最终的总结。此外,社长和指导教师要指导社员培养社员的自我监督能力,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监督机制。这种机制可分为五级,即学生的自我监督、小组的集体监督、干部监督、社长监督和指导教师的监督,最终使社团成为一部能自动运转的机器,让每个学生通过“他律——自律——律人”的转化和“人助——自助——助人”的提升,变成自己的“促进者”。

(4)展示:倡导学生社团要有成果意识,多提供平台给社团进行展示。我们如创客中心的机器人展示,微电影社《点亮诚信之灯》原创作品的出炉,紫檀文学社开设的《名著大讲坛》系列讲座,生物社的花卉养殖等等。

(5)评价:推行学生社团课程学分制,开展先进评选活动,以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具体操作,下文将详细介绍。

2.搭建社团课程超市

(1)明确“社团课程分类与设置”的方向。

我校社团开课是在我校实施学年规划制,经过严格的论证,确定开设艺术兴趣类、文学语言类、体育竞技类、科技创新类、综合实践类等五大类社团课程。

(2)实现“人人有社团,携手齐发展”的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主要采取本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社团、外聘专职教师指导、家长义工走进课堂、学生自主申报组建社团等多种形式,让我们的社团课程走向专业化路线。

(3)形成了学生社团课程立体式管理的格局。

我们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章程》《学生社团工作制度》《社团自主申报表》等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学校定期对社团干部和指导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形成“学校课程建设中心——学生会——学生社团”三级管理格局,加大学校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社团课程化的评价机制

我们尝试将管理学激励理论运用到中学学生社团活动中,要坚持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1.实施社团课程学分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团课程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团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学生社团课程学分管理办法。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分(每学期总分40分,包含出勤分、纪律分、参与分、成果分等)第二部分是附加分(每学期最高分10分,对能够在国家、省、市、区等不同级别比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加分。)

2.完善星级社团激励体系

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活跃社团活动氛围,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社团健康发展,增加社团凝聚力,更好发挥社团育人功能,特制定星级学生和星级社团评选方案。年度总评是对学生在本学年(两个学期)累计参加社团活动表现的总体评价,获得五星级的同学将在每年的奖教奖学大会中上台领奖,并获得优先评优评先进的资格。

社团建设不仅承载着素质教育的希望,更坚实着孩子成长的基石。通过社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探究能力,以社团课程化奠基孩子们的成长生态园,已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

猜你喜欢

社团课程学生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赶不走的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学生写话
社团少年
自行车的发明
聪明的学生等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