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探教法,提高兴趣促效果

2020-04-29吴以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吴以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初中阶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断普及,各个学校开始重视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逐渐开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由于信息技术受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教师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探究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初中阶段   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113-01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重要时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内驱动力。为了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项重要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纵观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法,采取有效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影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问题

(一)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为深远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重要时期。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将教学中心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被大大缩减。另一方面,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只是单纯传授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忽略学习技能的培养,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自然也不好。

(二)学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对于经济较落后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硬件基础设施支持,老师的教学很难做到“双管齐下”,教学内容简单、枯燥乏味,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都把重心放在中英数的学习上,认为这项课程的学习不具备太大的价值,觉得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而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大大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目前,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快速地对信息进行获取、筛选、加工和应用。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实质性帮助和巨大改变。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欣赏课、展示课。比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当前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各领域的运用情况,介绍它们给人们带来的便利。通过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如引导学生制作的一些旅行攻略、电子贺卡、电子相册、简单的游戏编程等,制作完成后再进行作品展示,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通过感知和亲身实践,学生获得了全新的教学体验,打破了原来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也会愈发浓厚。

(二)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合理的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事先对学生基本信息要做一定的了解。如了解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的分配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小组长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带队管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之后便可以安排小组长来带动和指导组员。此外,需要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都存在哪些欠缺,及时去查漏补缺。让学生可以掌握一些自学的能力,为学生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小游戏的开发设计,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动画设计大比拼》的游戏,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参与自定义动画游戏的制作,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注意力会更加地集中,成员之间出谋划策,讨论交流来解决学习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调动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学习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地将讲解、练习、观察以及动手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多项感官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组装电脑,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事先收集好计算机各部件的实物和一些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借助于实物以及课件的图片展示来帮助学生增进对电脑硬件以及各部分功能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始动手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拆开主机箱,引导学生了解到每一部件的名称、所处的位置和特征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循序渐进,对于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当课程完成之后,再给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學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信息课堂的学习,推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论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起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作用。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晶.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7,(98):140.

[2]王保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五步"教法[J].赤子,2017,(33):298.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