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音乐教学活动,提升美育品质
2020-04-29邓小华
邓小华
【摘要】 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讲话精神,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中小学教育品质必须不断提升,培养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公民。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载体,音乐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其美育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将聚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角度,探搜提升美育品质的可行性做法,增强品质提升的内涵。
【关键字】音乐 教学活动 美育 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87-01
当前中国的教育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比例和结构正在优化,教育硬实力建设成效显著。要使中国教育的综合实践持续增强,必须增强教育的软实力。而教育软实力中具有根本意义的一种核心要素,这就是“教育的品质”。可以说,教育的软实力在相当程度上就取决于教育的品质。
教育品质的高低评价标准要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品质,即培养具有自由精神的纯真之人,具有平等精神的正义之人,具有创造能力的独立之人。审美教育教人辨别美丑善恶,赋予人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狭义的美育指艺术教育,而音乐教育就占据艺术教育的半壁江山。
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内容具体、形式丰富教学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音乐教育对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有直接作用。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纯真、向善、会美的独立人格。因此,音乐教育承载的美育功能十分强大,提升音乐教育活动的美育品质至关重要。
一、激活课堂师生互动,谱写流动的乐章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实施美育品质提升最鲜活的部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音乐教学在于体验美的旋律、美的歌声、美的意境,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口传心授,还是多媒体教育环境下的模仿,都要放大和放慢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交流和体验。
在音乐教学各个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与教师和伙伴互相交流,在情感的交流中谱写和谐的乐章。
如在学习《我爱中华》这一首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抒发自己对国家的情感,这样的互动之后,使情感鲜活起来。接着引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深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他们多次尝试、反复找到自己的感觉,结合师生之间协调互动,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丰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美的教育扎根生活
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既能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又开阔生活视野,体验到个人价值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一座桥梁。
学校开展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的形式要多样,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各个层面体现美的教育,同时大力塑造符合自身特点的美育品牌,真正提升品质,使师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利用校园广播选择优秀歌曲,让学生多听,围绕各个主题教育活动,播放相关的歌曲,针对重大节日,选择性播放具有教育背景的内涵音乐。例如,在教师节我们播放《老师,您好!》,国庆节我们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等。只要精细策划,校园广播可以成为课外音乐教育的生动教材,使音乐飘荡在校园,走进生活,洗涤学生的心灵。
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性音乐活动。各类地区性的竞赛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专业要求高,影响大,为学生感知现实、融入社会、学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音乐课外教育实践活动更应以此为契机,以竞赛促进音乐教育,提升美育品质。如我校在参加“挂绿树下,我与爸妈同唱一首歌”庆六一合唱比赛中,请爸妈们为我们当评委和化妆师,同学们与父母同唱好幸福!
课外音乐实践活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特长,展现音乐才华的广阔天地,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氛围,这就是提升美育品质的题中之义。
三、重视乐器教育,体验美的创造
乐器进入音乐课堂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乐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全员单一的某种乐器演奏。乐器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习完成基本乐器操作的同时,通过合奏、伴奏、等掌握大量音乐演奏知识,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形成优势互补。
组织乐器教学的模式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乐器教学的广阔天地在课外。例如,组建乐队,组织学生根据课内外学习程度,选择擅长的乐器进行演奏,个别擅长某一类乐器的完全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学习,体验创造之美。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地区各类音乐比赛,进行合奏、独奏、伴奏等演出,体验创造美的愉悦。挖掘乐器演奏方面的有专长的人才。尝试将乐器教学融入学校特色学校建设中,因地制宜地打造符合学校师生实际的音乐特色活动,让乐器的美育品质更深刻地烙印在同学们心中!创造之美,是提升美育品质的高标准体现。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性感型、形象性,固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提升音乐教学活动的美育品质,对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具有特殊作用。音乐教育效果的生成依赖于学生对内容的体验和对技能的掌握,因而更能体现以生为本的主体地位,音乐教育活动的品质提升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作出应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李娟.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9,39(12):182+186.
[2]王雪蔚.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与育人内涵[D].西南大学,2018.
[3]李思特. 音乐美育对中国青少年品德培养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赵雅杰.音乐美育功能、多维内涵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