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究

2020-04-29欧阳亚兵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科学

欧阳亚兵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普遍由于形式单一,手段陈旧,容易造成学生课程学习倦怠、课堂评价片面、艺术素养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也会阻碍学校美育的开展。笔者尝试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从课堂评价方式的构建、实施、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探索,找寻适合初中美术课堂评价的科学方式,以此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更好的开展。

【关键字】核心素养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47-02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中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学,因为学科地位的边缘化,美术教师群体的弱势,美术课堂教学很难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生课堂评价方案。不完整、不科学的美术课堂评价等同于美育的失败。科学合理的美术课堂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之后,美术课堂评价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紧跟政策,抓住机遇构建新评价体系

日本漫画家宫崎骏说过:“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如果你拒绝了变化,你就拒绝了新的美丽和新的机遇”。 随着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艺术不再是一门兴趣课,学校美育从“软任务”即将变成“硬指标”。机遇如期而至。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学课堂评价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

美術教学评价是初中阶段学生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素养形成的主要参照标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中提出: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 “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它们之间各具意义,但又有所交集。为新背景下美术课堂评价改革指明了的方向。

基于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着手建立一个科学有效且长期作用于学生的评价方案势在必行,以解决传统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不足和诟病,提高学生美术课堂积极性和信心,达到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全面解读教材,对教材内容按照五大核心素养进行分类。如“欣赏·评述”模块可以纳入“图像识读”,“造型·表现”可以纳入“美术表现”,“设计·应用”可以纳入“创意实践”等,而“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既可单独成立,也可以融入其他模块当中。其次是要对课堂的架构有清晰的认识,把课堂从纵横两条线进行分解。可以把课堂评价分成学前准备、课堂表现、艺术实践、学业测评、总评等五个部分。基本涵盖了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表现,以达到全方位评价的目的。

二、注重落实,科学有效地实施评价方案

科学的课堂评价可以监控、评定、改进和管理课堂教学,也可以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课堂教学。但如何有效的运用方案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代课堂教育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应该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美术课堂评价表格可以先对各个美术小组长进行培训,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再由小组长培训小组成员,每个成员根据自身特点负责其中一部分,按照一周一份,期末汇总的形式来操作。如A负责课前检查,B负责课堂表现,C负责收发作业,组长负责监督管理,尽量做到人人能参与评价,让学生更关注自己,关心课堂,课堂才能生动,才会精彩。还要适时引入加分机制,每个问题按照类型模块都有具体的分值,可以是图像识读,也可以是美术表现,这些分值通过学案、课件明确标注,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为自己抢分,为小组加分。有加分就有奖励,周、月、期得分高的个人或小组都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并且可以换取班级德育分,并在家长群通报表扬。事实证明:这种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促进课堂发展是非常明显的,得到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且具有普遍性,可全校推广。

三、全方位思考,评价方式力求多元化

当下是大数据时代,评价学生不能仅靠一张作品,遵从科学的数据,更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未来数据会成为全面评价一个人的有效佐证。除了数据,多元化的评价应该并举,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学生互评

如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采用掌声鼓励,口头评价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作品评价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模式,学生互评反而能发现更多的亮点,所谓“+”就是除了互评之外的自评和师评。通过作者本身、同学、老师三个角度的评价来深入发掘作品,做到全面合理的解读。

(二)家长反馈

光学生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要时我们还可利用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母亲节、感恩节,制作贺卡来表达对长辈的情谊,再通过问卷星收集反馈信息来得到相关数据。

(三)智能评价

当把小组长课堂评价、学业考试、学科实践、家长反馈等数据收集之后,很容易发现这个数据是庞大的,保存数据又是对课堂评价的一个考验。经过不断的探索,智能时代APP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班级优化大师”便是一个。通过设置美术学科的评价标准,能够将学生的各个数据有效的录入保存,并形成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数据和图像呈现,还能形成评价性的文字,学生也能更轻松和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学科表现。

四、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评价形式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我们这个讯息万变的时代,教育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学生的评价也需要不断优化。

(一)抓住教学对象的变化,优化评价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作为群体,每一届的学生特点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体现出来的时代特质也是非常鲜明的;学生作为个体,每个学生的特征更是千变万化。为了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我们的评价标准也要适时做一些新的突破和改变。比如,以前我们的评价只是停留于纸面上,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在网络上进行评价。

(二)紧跟上级政策的变化,优化评价方式

当下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的新理念,我们的美术评价标准就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些方面去进行改变。再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艺术素养在评价体系中的建立,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也是我们评价的内容。

在当今教育中,随着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美育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提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美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的经验,结合时下的国家政策,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等综合因素,构建出美术课堂教学科学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校美育教育的良性发展,更个性化的形成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张金花.核心素养下的单元组课式美术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 2019.ISSN:1673-2162(11):26-26.

[2] 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J].中国美术教育,2016,04:7-10.

[3]王玉山.浅析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良性评价体系建构[J].《美术教育研究》,2010,06:98-98.

[4]朱妹.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元性评价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134-135.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科学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术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美育教师
科学拔牙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