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重和赏识搭建沟通的桥梁
2020-04-29林新强
林新强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中较为忽视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虽然对教学有了创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但却忽视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思想问题、行为问题等,都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就以农村留守儿童为探究对象,简要概述当前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从思想、尊重、赏识三方面对教师德育教育的优化提出有效建议,期望以此为参考促进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更好的沟通,用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字】赏识教育 尊重差异 留守儿童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44-01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德育问题
1.1亲情缺失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长辈照看,或是亲近的人照看,父母大多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改善生活而在外务工,这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甚少,出现亲情缺失的问题,甚至有些长辈的落后思想使得他们为了逗孩子,说出“你爸妈不要你”之类的话,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消极情绪,自卑心理也使得他们不愿与其他学生过多的交流,性格出现或内向,或蛮横的极端现象。对教师也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2思想偏差
亲情的缺失使得在外务工的父母只能用给予金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认为金钱才是维系亲情的最好方式,就会过多的关注物质,过多的重视金钱,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出现功利主义。再加上长辈的落后思想,认为教孩子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不会对孩子的思想进行引导,甚至还会过分溺爱孩子,支持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出现偏差。教师在德育教育时思想观念与学生养成的观念有较大的出入,就会激发学生的抵抗情绪,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受阻。
1.3行为失常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在长辈溺爱,疏于管理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行为失常的现象,没有规则意识,教师越不让做的事学生越想做,例如笔者学校中就有这么一位学生,学校老师严令禁止私自下河游泳,他还是喊了小伙伴一起去水库中玩,在水中突然抽筋,不仅自己丧失了性命,还连累了去救他的朋友,实属可惜。同時留守儿童还会为了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故意做出不良行为,像是逃学、打架等,甚至为了交更多的朋友,拥有安全感,会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密切,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也是教师德育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对策
2.1转变思想观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当前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树立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教育理念,以正确的思想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的指导。例如:学校要能够引导教师加强德育教育意识,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提前备课,将德育教育融入自己的教育中,发挥德育教育的最大作用。学校管理层方面要加强对班主任得培训工作,使学校班主任能够认识到德育教育得重要性,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不定期进行家访慰问,给予学生学校的温暖。在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得帮助下,与远在他乡得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使父母能够感受到留守儿童得成长。对有思想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将先进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教师,引导教师重视德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2尊重学生差异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脆弱且敏感的特点,教师在德育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看到留守儿童贫困的家境就对其施以过多的同情心,这样会引发学生的自卑情绪。因此,教师要以一视同仁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例如:笔者面对性格内向,心思敏感的留守儿童,就采用主动加强交流的方式,课堂上时不时的提问学生一些简单问题,强化学生的信心,私下可以用朋友般的心态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面对蛮横骄纵的留守儿童,就用任命其为班级管理者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如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等,以尊重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以师爱弥补亲情的缺失。
2.3重视赏识教育
小学留守儿童有着较强的向师性,虽然行为上与教师没有那么亲近,但只要教师给予表扬,学生也会不自觉的害羞,实现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学校要积极对班主任得赏识教育开展引导工作,帮助班主任形成赏识教育得方法。例如:笔者就在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中以赏识教育代替批评教育,学生课堂上问题回答正确及时进行表扬,回答错误用“你很勇敢,但是仔细想想或许会更好”的语言进行变相表扬。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主动帮助他人要表扬其乐于助人,认真劳动要夸奖其热爱劳动,不仅能增强留守儿童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班级融入感,使留守儿童更加信任老师,更加亲近老师,从而学习教师身上的美德和良好的言行,使教师的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受亲情缺失的影响出现思想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失常,这些都导致了留守儿童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也使得德育教育难以进行,师生间的沟通也受到了阻碍。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就需要及时转变沟通教育方式,通过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来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心理进行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留守儿童在亲情缺失的情况下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还要重视赏识教育,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综合作用下用尊重和赏识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刘东源. 尊重和赏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 好家长, 2019(7).
[2]向荣. 关爱留守润无声, 德育花开满园春——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 科技信息, 2012(16):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