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4-29陈贤金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磨难金钱语文

陈贤金

【摘要】语文教学是在发展学生的智力的同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珍爱生命的热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机地渗透生存危机与生存教育。

【关键字】语文教学   生存危机   生存教育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37-01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健康高尚的情趣”自然涉及到怎样育人?语文教学在完成学科知识目标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发展,树立生存的意识就责无旁贷了!

一、生存教育的认识

马克思总结了前人的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明确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离不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环境是错综复杂的,人的一生,包括生理、心理方面,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时对个人的发展有利;有时会遇到困难,使个人陷入困境。

说到这,我自然想起2020年3月24日在《澎湃新闻》网的一篇文章:“12岁男孩独自回國,戴口罩20小时不吃不喝,医生发现异常。”对12岁男孩,他能做到“百分百的执行力”!那就是他心中的支撑:生存!

二、生存教育的现状

1993年11月25日作家孙云晓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原因是两国间家长教育观念的迥异:日本的家长花钱为孩子买罪受,而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上把儿子拉上车。

一个民族有没出息,有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见微知著,正确的从中反省自己,改造自己,避免潜在的、长远的灾难。

确实,当今社会,对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幸福的。特别是独生子女,受到两代人的宠爱,学校的环境又非常优越,学习、生活总是在顺利的环境中。因而容易养成脆弱的神经,许多孩子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就会经受不住。这就是当今学校中生存教育的现状。

三、几种生存教育意识在语文教学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是贯注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要求无处不在语文教学中自然渗透,体现出来。

如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之时,曹刿在面对国家危亡之际,加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局面之下,不顾其乡人的“肉食谋之,又何间焉”的阻挠,毅然“请见”。多么崇高的忧国忧民行为。此时应点拨激发。

又如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那一种是“近亦忧,退亦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更高爱国情怀。

一篇篇这样的课文是我们渗透生存教育的典型案例。唐代诗人杜甫也有诗为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祖国破败不堪,甚至丧权辱国的时候,那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而这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保障,既要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又要有曹刿“请见”的实际行动。

所以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时,向学生介绍丁肇中这位海外华裔诺贝尔奖奖获得者的事迹,激励教育学生之时,我不失时机地插入共和国几位扬国威的科学先锋。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磨难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人本质锻炼的基础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体现的是磨难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磨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回溯古今中外的历史长卷,那些成功人士,英雄豪杰,大都经历了人生磨难,仲尼扼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眠,厥有国语;韩非囚禁,《说难》、《孤愤》;司马宫刑,著有《史记》;孙武膑足,兵法修列.....所有这些都是圣贤蒙难发愤的所创所为。

有磨难意识的渗透就不会产生现代人的某些脆弱举动了:

2001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一名三好学生在家中洗手间自杀,原因不明。

还有,北京市一13岁男孩,仅仅因为学习成绩一般,便从12层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一初中男生因学校、家长要他理长头发而服农药自杀....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悲剧,究其原因都是缺乏磨难教育,导致心理意识的脆弱。

3.金钱教育是语文教学不能永远唱高调的课题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小说里菲利普夫妇确可憎可恶。这是初中少有的“金钱”话题的课文。在现代生活中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新课标下的师生对话,不能回避,不能欺骗学生,不能只唱高调,应有机激发:金钱是生存的需要,是人们努力进取、努力奋斗,从而实现梦想的有效动力。因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金钱,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生活都离不开金钱;更因为正确的金钱教育往往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只有初中文化的辽宁省兴城的李明明能在中关村创业是金钱的动力;成为中国首富的大连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15岁就参军,虽失去很多受教育的机会,但凭他的努力打拼,终于在金钱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世界级大亨比尔盖茨又何尝不是金钱的斗志成功的有力佐证!

4.环境保护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九年级下册有这么一篇散文:《那树》。 那树,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它却倒下了。这是台湾作家王鼎钧从散文的角度向人们提出的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这“战疫”时期,宅家办公。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叶盛教授的“冠状病毒知多少——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及传染的预防”。从中了解到新冠状病毒可能与蝙蝠冠状病毒有联系,也明白了我们人类要减少传染,必须不吃野生动物,不玩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更明白一句话:人类必须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参 考 文 献]

[1]张荣. 生存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青海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磨难金钱语文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夜里的光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语丝画痕
二则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磨难是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