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运动寻初心 商务馆内铸使命
2020-04-29陶蕾
陶蕾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腐朽的封建统治,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目睹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入党那一刻起,便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
苦涩童年认识民族自强重要性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生父陈梅堂,务农兼做手工业;生母廖顺妹,原籍广东,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陈云家境贫寒,既无田地也无房产。
陈云的童年是苦涩的,两岁丧父、四岁丧母。父母双亡后,外婆抚养到他6岁的时候又过世了。外婆过世前,把她的儿子廖文光叫到了床前,说:你们夫妇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就把陈云过继给你们当养子,改名叫廖陈云。因此,陈云是由舅父母抚养长大的。
陈云自幼性格文静,举止端庄,待人接物很有礼貌。在舅父母的抚养下,他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学。8岁在镇上上私塾,初受启蒙教育。9岁上初小,根据已有文化程度,被校方分在三年级,11岁初小毕业。后来在亲戚的资助下,到青浦县立乙种商业学校学了一个多月的打算盘和记账。之后,由于没有钱,便辍学在家。
就在这个时候,陈云遇到了他生命当中的第一位贵人。时任颜安小学校长的杜衡伯常来陈云舅父开的小酒馆吃酒。当时,陈云在小酒馆里帮忙。通过交谈,杜校长发现陈云对国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对算数学得也很快。就问他的舅父母,怎么不让他去上学?舅父说,没有钱,上不起学。杜校长爱才心切,免费让陈云到颜安小学读书。
陈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凭着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班主任张行恭老师对陈云思想的影响极大。张老师是位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经常向同学们讲述近代历史故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谭嗣同舍生取义,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等。陈云听得特别认真,笔记一丝不苟,有时还提问题请老师解答。渐渐地,陈云懂得了什么是帝国主义侵略,什么是封建主义剥削,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油然而生。
五四运动爆发后,青浦与全国一样,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在张老师的带领下,陈云与同学们组成童子军、“救国十人团”和宣传队,上街游行,号召大家坚决不当亡国奴。通过这次反帝爱国运动,陈云非凡的组织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他立志报国的思想也逐渐萌发。
小学毕业后,陈云又待在家里。这时,张行恭帮他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1919年秋季开学后,张行恭从松江度假归来,到各个毕业生家里去走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来我是喜欢关心人,二来责有攸归,了解了哪几个升学、哪几个就业,于心就安了。”那次访问,张行恭了解到有的同学考取了松江和青浦县的中学,有的就业,“独其最优秀的廖陈云同学,株守在家”。这引起他怜才之念,便问陈云的舅父母:为什么让孩子失学?当得知是出于经济困难的原因后,他又问:为什么让廖同学闲在家中,不让他去就业呢?廖文光回答:就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托好亲好友去介绍,我们哪里去托啊?张行恭慨然表示:“像廖陈云同学这样优秀的学生,假使一直待在家里,就误了他的前途。升学,我无多余的经济补助;在就业方面,或可与他想想办法。”
回到学校,张行恭给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担任文具、仪器柜主任的二弟张子宏写信,希望他留意一下,帮自己的一位优秀学生找个工作。大约一个月后,张行恭接到弟弟的回信,答应陈云前去上海应聘。他高兴地通知陈云动身前往上海。
此时的陈云尽管只有14岁,但他却过早地尝到了世间的悲苦和心酸,也感受到了人间的亲情和友善。陈云虽然年少,但此时已初露出他非凡的胆识、才能和沉着、坚毅的性格。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更是将他内心稚嫩的爱国之情,凝聚成坚定的报国之志。自他懂事起,就已经耳闻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深感愤懑不平。社会的不满,人民的苦难,在陈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陈云心中民族自强的感情愈发强烈。
学徒店员生活认识工人阶级不易
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是当时中国最早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文化教育出版单位。在全盛时代,不但在上海设有总务处、总发行所、总编译所以及机械、技术相当完善的印刷总厂,还在北京、香港设有印刷分厂,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有分馆80多处。商务印书馆职工人数众多,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拥有不少知名学者。仅就上海总馆而言,是当时上海最重要的一支产业工人大军和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在中共最早的一批党员中,陈独秀、沈雁冰(茅盾)、董亦湘、杨贤江等都在这里工作过。
1919年12月8日(农历十月十七日),陈云在张行恭的带领下,背着简单的行装,离开家乡练塘,搭乘一叶小舟,经松江到达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这一天,给陈云留下的印象很深,以至20多年后他在延安写自传时,还清楚地记得“农历十月十七”这个日子。
陈云在商务印书馆被分配到发行所的文具柜台当学徒。由于个子比较矮,他就站在长凳子上接待顾客。他悟性高,且刻苦谦虚,很快熟悉了业务,受到老职工的称赞和信任。学徒期满后,陈云升为店员。
陈云在商务印书馆一共待了七年。在这七年中,他利用商务印书馆的便利条件,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看遍了书店中的童话、小说、少年丛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馆里为职工办的图书学校学习英文,图书分类及出版、印刷的有关知识。在图书学校结业后,又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政治书籍,探求救民强国的真理。所以,他虽然只有高小学历,却成为发行所的年轻人中学识最渊博的人。此时的陈云身上已经体现出刻苦、谦虚、节俭、自制力强等优秀品质。
发行所营业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加上从发行所到宿舍的时间,每天实际超过十四五个小时。陈云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抓緊一切时间读书、练毛笔字、念英语。陈云生活节俭,从不乱花钱,把节省下来的钱积攒起来,寄给家里,还帮助有困难的同事。他待人诚恳、谦虚,一些老职工和顾客都非常喜欢他。
对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情况,陈云后来在自传中回忆:“我十五岁的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七即到上海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发行所主任(应为所长——引者注)不要我,说我太小,后张子宏说情,收下了,即在文具部当学徒,每月三元,公司还供食宿,其余自备。第二年加二元,第三年加二元,第四年不加。大约到一九二五年还只九元一月。此时在商务虹口分店。”
商务印书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族资本企业,也存在严重剥削,底层工人工资低,工时长,待遇不平等。工人们处境艰难,郁积强烈不满情绪。对此,陈云深有体会。因此,当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地投入到工人罢工的洪流中,为自己、为工友、为全商务馆的工人们争取他们应得的利益和权利。
领导工人运动寻“初心”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2000多名学生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在租界内开展宣传,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军警逮捕100多人。随后,数千群众集中在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群众,英国巡捕竟开枪杀害群众13人,伤者不计其数,造成五卅惨案的发生。
五卅惨案引发了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在这场激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商务印书馆参加了上海总工会举行的同盟罢工,陈云和职工一起参加游行,开展募捐、义卖《公理日报》等活动。五卅运动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也使陈云从中体验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群众的斗争热情。陈云后来总结说,“我对于职工运动及党的组织工作最有兴趣”。在五卅运动大潮中经受的洗礼,无疑对他有重要启蒙意义。
五卅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陈云在五卅运动中的勇敢表现,商务印书馆的党组织开始注意这个年轻人。在进步同事的介绍下,陈云来到了当时由几个进步青年合办的上海通讯图书馆看书。在这里,陈云有机会接触了大量进步书刊,并开始系统研读马列主义书籍和苏联革命的有关书籍,大大提高了觉悟,彻底抛弃了原来信仰的三民主义、国家主义等,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且积极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中去。
五卅运动受到反动军阀的镇压,上海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但党中央准备再次掀起罢工高潮,推动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职工由于革命觉悟较高,在当时是一个重要活动据点。编译所的沈雁冰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在1921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在商务印书馆发展党团组织了。到1925年时,已有党团员五六十人。于是,党中央派徐梅坤到商务印书馆领导斗争,陈云因为有较高威信,并且在五卅运动中表现突出,所以成为斗争骨干。
1925年8月的这次罢工,陈云被推举为职工会委员长和罢工临时委员会委员长,而且从发行所扩大到“三所一处”(发行所、印刷所、编译所和总务处),并提出了复工条件:如承认职工会、改善待遇等。经过斗争,资方才接受全部条件。
这次罢工胜利之后,商务印书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董亦湘和另一位党员恽雨棠找到陈云。大概在八九月间,在他们的介绍下,20岁的陈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步入职业革命家生涯。9月,上海总工会被奉系军阀查封。10月,直系军阀孙传芳进驻上海,不但查封了商务印书馆工会,而且资方又趁机解雇了百名职工。于是12月,商务印书馆又有了第二次罢工。陈云代表罢工委员会与资方谈复工条件,资方派警察来威胁,陈云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概,最后资方妥协,基本同意了复工条件。
关于为什么入党?陈云是这样回忆的:“当时之加入共产党最大的原因是大革命的潮流的影响,同时生活上眼见做了五年学徒,还是每月只赚七元钱的工资,罢工以后,就接近了党了。但当时入党时有个很重要的条件把三民主义看了,把列宁主义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浅说都详细地看了,那时确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个思想对于我影响很大。”“我先是相信吴佩孚的,后来相信国家主义,后来又相信三民主义,最后才相信共产主义。因为经过比较,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最好的主义。”
陈云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终身信仰的,而是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才最终确信只有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就是共产主义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也是陈云的“初心”。
商务印书馆内铸“使命”
入党后,陈云自觉此身已今非昔比,他说:“我自觉入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这个人生观上的改革,对于我以后有极大的帮助。”
接下来,陈云要面对“三关”的考验。
第一关:生死关。
到1927年时,陈云的革命活动超出了商务印书馆的范围。1927年2月8日,陈云正在出席上海总工会召开的各工会负责人联席會议,突然遭到英国巡捕房的袭击和逮捕,同时被捕的有64名党员与工会积极分子,一起被押往提篮桥监狱。审问时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他们又都有正当职业。事发后,中共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赵世炎的积极营救,并提出如不立刻放人,第二天将举行全市总罢工。英国巡捕房被迫于当晚十时将被捕者全部“无条件释放”,陈云有幸逃过此劫。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虽然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但由于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的掩护,陈云等几个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还是国民党员,所以仍能进馆做工。可是,不久陈云所在的发行所职工会遭到国民党当局强行改组。陈云等被排除出职工会。到九十月间,中共江苏省委按照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动员在上海的共产党员到外县去发动农民,组织秋收暴动。陈云积极报名参加,并主动离开商务印书馆。不久,国民党淞沪卫戍司令部便在全国范围内以高价悬赏并通缉陈云。
但陈云对此毫不在意,他以一名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洒脱地说:“我此去一不做官,二不要钱,三不妥协,只为了要跟反动派坚决斗争到底,求工人的解放。”因为他很清楚,这就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
第二关:生活关。
陈云对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面对资本家的威胁呢?陈云虽然是主动辞职离开商务印书馆的,但资本家“非但扣除了他的退职金,甚至连他应得的工资也给扣除了”,对于出身贫苦的陈云而言,就是饭碗没有了,他怎么吃饭?对此,陈云也曾经犹豫过。他回忆说:“做店员的人,有家庭负担的人,常常在每个重要关头,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有冲突时,要不止一次地在脑筋中思想上发生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克服,必须赖于革命理论与思想,去克服个人利益的思想。”但想到自己的“使命”,他很快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他说:“当我在参加革命后,资本家威胁我时,我想到吃饭问题会发生危害,但立即又想到:怕什么?手足健全的人到处去得,可以到黄埔军校,可以卖大饼油条,只要立志革命,不怕没饭吃,归根结底,只有推翻现在社会制度以后,才大家有饭吃。”
第三关:亲情关。
当陈云回乡领导小蒸和枫泾农民暴动的消息传到陈云舅舅那时,他的舅父曾再三劝阻,并哭着在他面前求他,不让他走这条路。对此,陈云这样回忆:“在1927年秋收暴动时,我的舅父已经知道乡下快要暴动了,那时他在我面前哭着说:我们是穷人家,将来靠你吃饭,你如果暴动了,不能立足,家庭将来不知如何过活,你还是去找找朋友找些职业吧!当时矛盾的思想又起来了。”
面对养育自己的舅舅,陈云犹豫了。他想想,舅父说的也有道理,因为当时陈云在商务印书馆的工资也还可以,他一个月可拿到9块大洋。9块大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不仅可以供他自己在上海的生活,剩下的钱可以接济他舅父母一家的生活。所以他的舅父母就不理解陈云为什么好好的工作不做,要去冒着生命危险去做“造反”的事。陈云面临着革命需要和家人劝说的两难境地,把自己关在屋里,想了三天三夜。可以说,三天三夜,决定了他的人生。陈云想了三天三夜后,出来对自己的舅父母说:“不推翻现在社会制度,个人及家庭没有出路,只有到了革命成功时每个人可以劳动而得食时,人人家庭都可解放,我的家庭也就解放了。”
時间是短暂的,但思想斗争是激烈的。在这三天中,陈云在“初心”的指引下,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只有“推翻现在社会制度”,人人才能得到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陈云的初心和使命。从此,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再也没有动摇过。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本文选自:党史文苑 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