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29张燕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4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应用型高校

张燕

摘 要:《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本文基于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结合项目化教学特点,在分析《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科学设计项目化教学思路,对应用型高校《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展开研讨,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应用型;高校;课程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同于职业技术型高职院校和学术研究型高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型高校需加大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传统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实践性的锻炼不足,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不符合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利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这门课程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创新。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最早出现在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区别于传统的理论式教学。随着学者们不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20 世纪中后期项目化教学方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面授教学法是一种单向的理论传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而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锻炼,更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項目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设计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团结互助下一起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负责引导、辅导任务,为学生提供教学条件和环境,对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学生小组协作情况进行观察评分,加强过程考核的公平性。

2.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设计展开,课程评价将课程过程考核及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项目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既要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参与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又要对整个任务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任务成果作综合评价。

3.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对现有知识体系的感悟。由此,项目教学法重视学生潜能的激发,通过对课程项目的设计及项目的实施,结合课程对不同企业情境由浅入深的设置,让学生以课程小组形式来完成预先设定的项目任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

二、《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教学问题

1.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授课方式单一,普遍呈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首先,现有授课条件有限。应用型高校多为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有限,综合实验室较少,教室设置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学课时问题。课程多以两节课为单位,无法完成一些时间集中且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课程考核多以考试形式且期末考核比重较大,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参与平时课程教学活动的意愿不强,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获得高分。

2.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是无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很多高校目前还不能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只有依靠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与此同时,师资队伍也是高校教学脱离实践的因素之一。目前,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实践经验。民办高校条件有限,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3.教学创新不足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不足,主要源于高校教学创新条件和氛围的缺失。高校尚未意识到教学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相关投入费用较少,教学创新的监督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缺失等。同时,教师教学创新意识淡薄、教学方式过时、教学成果较少等。然而企业的培训活动多采用新兴的培训设备和培训方法,例如多媒体培训、E-Learning、计算机辅助培训等,教师对新的培训设备和操作不熟悉,很难体现教学的前沿性以及应用性。

三、《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人员培训和人员开发的含义及差别,了解常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掌握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和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培训方法、技术。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学习,具备企业相关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不同情境下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任务。

2.教学目标

课程总目标:该课程以企业的培训类初级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突出岗位职业训练和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能够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知识目标:明确现代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培训与开发中的学习原理;掌握培训与开发的需求调查方法,撰写培训需求报告;能够根据实际培训需求设计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编制经费预算;能制定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能熟练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方法;能了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学科前沿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围绕培训需求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组织、任务及员工自身的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保证培训过程的全面实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情境、不同岗位类别的员工合理设计培训课程、选择适当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评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

3.课程项目化教学主线设计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以提升技能为落脚点,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单元设计,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对标行业技术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通过任务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7个项目形成了员工开发的系统闭环。项目①:课程认知学习,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及内涵差异、学习理论、培训与开发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在项目①中,设计由学生以项目小组完成企业培训和开发调研的教学任务。项目②:企业培训需求调查,教学内容设计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撰写培训需求报告在内的5个子任务。项目③:培训方案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拟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师资选择、培训对象确定、培训日期选择、培训场所和设备选择、培训预算8个子任务。项目④:培训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单节课的设计、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大纲设计、考核方式设计4个子任务。项目⑤:培训方法的设计与运用,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里的讲授法、导师制、教练技术、行动学习、情境模拟法、案例讨论法、敏感性培训、角色扮演法、自学法、行为示范法10个子任务。项目⑥: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估,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培训评估报告的撰写3个子任务。项目⑦:培训制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6个子任务。《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通过7个项目、37个子任务,构建出基于项目化教学法改革下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多地践行教学内容,课程组设计出与学生未来工作实践相关的4个教学情境。情境①:基层管理层培训与开发。情境②: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情境③:生产线工人培训。④情境4:新员工培训。4个教学情境都围绕着项目设计的闭环系统,4个情境的教学任务基本相同,每个项目小组团队重复执行各教学任务,不断地深化知识认知,熟悉培训与开发的业务流程,提升培训业务技能。

四、《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1.改善教学环境

完善课程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授课。安排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验室,(转97页)(接122页)便于学生组织多样性培训,感受现代化高新技术培训现状;同时授课过程中可以借用手机APP学习软件,加强与学生互动,授课形式多样化,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程教师可根据《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理论知识部分可采用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法;项目任务教学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加大平时成绩对总评成绩的权重、丰富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为总方向。根据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教学情境的差异,灵活设計课程评价指标。不仅对学生的实操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要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团队意识等进行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及在课程中的重要性,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表。实行多元化考核主体的改革,任课老师考核学生课程出勤、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项目团队队长根据队员的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对其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工作能力等加以评价;项目成果展示由各组选拔代表和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委小组进行评分,全方位、多维度地对学习成果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教材选用合理化

课程教材适应项目化教学方法,内容编排上要以项目化设计为纲,结合课程的教学情境,满足教学对学生的培训项目需求和实践锻炼。学生在项目教学导向下提升培训开发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如果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教材选择,教研组也可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应用型办学特色自行编制教材,满足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韦文联,谢传会.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

2.孙静 . 人员素质测评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

3.张维,姚常青,杨亮等.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应用.电子世界,2013(7).

4.王江涛.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应用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技能训练》为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1).

5.吴红生,钟清,莫亚之,等.高职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究.教育界,2015(36).

6.王兆明,王枫.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8).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法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