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黏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0-04-29李想刘建强暴苗苗

山西农经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玉米

李想 刘建强 暴苗苗

摘 要:黏虫是常年危害禾本科作物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玉米黏虫对禾本科作物的稳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玉米黏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玉米;黏虫;综合防治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10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志码:A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黏虫是常年危害禾本科作物主产区的害虫之一,因此防治玉米黏虫对粮食稳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战略的施行,我国对害虫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这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也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安全。

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为迁飞性害虫,体长17~20 mm,黄褐色,喜食禾本科作物。黏虫又名行军虫,幼虫没有食物来源时,会迅速迁移到其他田块进行侵害。根据黏虫的危害习性及规律,介绍了玉米黏虫的监测预报、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研究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生规律

1.1  危害习性及规律

玉米黏虫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和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喜食糖醋液等。趋光性较弱,但对黑光灯有趋性。黏虫幼虫3龄后具有假死性。

黏虫幼虫孵化后多寄生在寄主的叶鞘、叶腋、杂草叶缝处等。张丽萍(2013)[1]报道,一二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幼虫蜕皮5次成为老熟幼虫,随后进入蛹期。黏虫成虫迁飞能力强,因为其没有滞育性,成虫期亦会侵害叶片,但不及5、6龄幼虫即暴食期危害性大。

1.2  环境条件及规律

1.2.1  气候因素的影响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黏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有明显的影响。赵彤华等(2016)[2]研究表明,黏虫存活最适宜的温度在20~25 ℃,高温对黏虫影响极大,1龄幼虫在50 ℃条件下3 min会全部死亡。黏虫卵孵化最适宜相对湿度在75%以上,相对湿度低于60%不利于卵的孵化,相对湿度低于30%,卵的孵化率不足8%。说明了黏虫在中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有利于其生存繁衍。

1.2.2  生态环境的影响

降雨较多,空气湿度大的地区是黏虫成虫适宜的迁移地。郭海鹏等(2013)[3]指出,陕西省第二代黏虫为害夏玉米,在地势低洼、玉米植株高低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生严重,陕西省关中、商洛市部分玉米生产区常年发生较重。夏季杂草丛生的玉米田中易形成相对湿度高的小气候,加剧了发生黏虫为害的可能性。

1.2.3  食料的影响

黏虫对食料科属的选择决定其存活率。刘金平等(2011)[4]研究得出,供试6种科属植物是川西北牧区人工草地的一般杂草,为黏虫产卵场所,且部分科属植物能满足幼虫发育和存活的要求,成为黏虫的中间寄主,而禾本科植物的构造及适口性决定其为黏虫的最佳寄主。玉米、小麦是黏虫的喜食作物,且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性,玉米、小麦等大面积种植区应该加强对黏虫的预防。

2  综合防治技术

黏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禾本科作物种植区域广泛,各地区之间互为虫源基地,因此控制为害和压低虫源基数为重要防治策略。

2.1  虫害监测预报

在虫害监测预报中,虫害综合防治前期提高监测准确性和满足经济效益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昆虫雷达监测成本高,难以实现虫害综合防治的经济效益。遥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虫害防治应用上取得了一定阶段性进展。杨粉团等(2013)[5]研究表明,建立了基于多时相RDVI的玉米叶片生物量监测模型,实现研究区玉米黏虫灾情的空间分布监测;使用的环境减灾卫星影像2台CCD组网,数据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达到爆发性虫害发生监测的成本和时间的需求。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和现代信息等技术对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具有现实意义。

2.2  农业防治

2.2.1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

在玉米水分临界期(开花至乳熟期)、生育前中期,若缺水、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偏施氮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易降低玉米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且成本高,污染生态环境。

2.2.2  清除田间杂草

杂草是黏虫的食物来源之一。在二代黏虫发生区,即6—8月,田间多杂草,易形成相对湿度较高的小气候,可加剧黏虫危害。清除杂草有利于降低虫源基数。

2.2.3  物理防治

利用黏虫成虫的趋性,用糖酒醋混合液、黑光灯、性诱捕器诱杀成虫。

2.3  生物防治

2.3.1  利用天敌消灭黏虫

黏虫的天敌有鳥类、蜘蛛、黏虫赤眼蜂、螟蛉绒茧蜂、寄生蝇、线虫等。洪晓月等(2016)[6]研究表明,幼虫早期的寄生天敌为黏虫中华卵索线虫,一般年份寄生率为20%~40%,有的年份高达90%以上。

2.3.2  选用抗虫品种

依据当地玉米虫害发生种类,选用抗虫品种,对生态环境安全和其他防治措施没有影响。

2.4  化学防治

当玉米田中黏虫幼虫数量达到30头/百株时,需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陈玉环等(2018)[7]表明,黏虫在3龄以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450 mL/hm2兑水450 kg喷雾;幼虫在3~4龄用0.5%甲维盐450~600 mL/hm2兑水450 kg均匀喷雾。为杀死杂草中的黏虫,要喷洒田边的杂草。郭海鹏等研究表明,低龄幼虫期用25%灭幼脲1-3号悬浮剂50 mL/667 m2,兑水30 kg,均匀喷雾,既保护天敌,也对作物安全[8]。

3  结束语

我国对黏虫的习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较多,但是对玉米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黏虫在不同区域发生代数不同,危害程度不同。针对不同区域玉米黏虫综合防治模式对生态调控能力的差异和害虫表现出抗药性的差异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协调应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难度很大,也制约着我国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黏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装备,2013(8):24-25.

[2]赵华彤,许国庆.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对粘虫活动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6(4):74-75.

[3]郭海鹏,冯小军,卫军锋.陕西夏播玉米粘虫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3(6):242-243.

[4]刘金平,游明鸿,白史且.食料与培养条件对川西北高原粘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   949-953.

[5]杨粉团,顾晓鹤,李刚,等.利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空间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   2013,29(14):156-163.

[6]洪晓月,丁锦华.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22-125.

[7]陈玉环,刘艾英,张焕玲,等.渭南市2017年玉米粘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农艺农技,2018(6):40-42.

[8]陆宴辉,崔丽,张礼生.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发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7,54(3):349-363.

作者简介:李  想(1990—),女,汉族,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