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女性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4-29常海晴朱琪邢家轩朱梦婷

山西农经 2020年6期

常海晴 朱琪 邢家轩 朱梦婷

摘 要:农村女性就业是就业扶贫的短板之一,女性就业关系着脱贫进程和社会文明程度。研究就业扶贫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实例,分析农村女性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北省农村女性就业相关建议。

关键词:女性就业;模式借鉴;就业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05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2020年,中共中央第1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锁定脱贫和补短板两大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和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政府主导的扶贫治理实践下,河北省不断改进就业扶贫工作,以技能培训、典型带动、创建基地及救助扶持等形式助力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女性就业面临的机遇

1.1  女性地位

男女平等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全社会都在持续推动性别平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国女性地位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我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再是“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新时代女性能够在“家庭妇女”和“职场女性”之间实现角色互换[1]。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得出农村贫困妇女人数大幅度减少,2018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为1.7%,比2010年降低15.5个百分点。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女性医护人员占6成以上。中国女性坚守岗位、奋战一线,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巾帼力量撑起半边天”。

1.2  女性就业扶贫开展现状

调查发现,针对妇女自身发展力不足致贫的问题,一些贫困县通过特色技能培训、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以及龙头企业创新带动等方式,增加女性就业,使家庭纯收入增长,大大提高了贫困户收入水平。兴国县推崇“兴国表嫂”月嫂培训班;磁县打造“互联网+童鞋”产业,带动8 000余名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實现灵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2]。我国投入3 000多亿元贷款帮助有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妇女。越来越多法律保障和扶贫措施向弱势群体倾斜,加大了对残疾人、妇女、弱势群体的关注,形成了政府、企业、贫困户联动机制。

2  女性就业面临的挑战

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女性就业问题。

2.1  内部因素

农村女性劳动者70%以上受教育程度偏低,并且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主要依靠父辈传授劳动技术[3]。自身能力和意愿不足,直接影响女性就业岗位与层次。一些农村妇女素质低下、思想落后,认为自己在家庭和生育上“没拉社会后腿就够了”,对丈夫的依赖性非常大。

《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女性认为就业存在性别偏见。虽然女性自身素质、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大大提高,但常因婚姻生育问题被企业和用人单位辞退。一些妇女没有脱贫意识,始终没有迈出脱贫的第一步,导致农村贫困女性陷入“贫困怪圈”。

2.2  外部因素

从技能培训效果来看,培训机构薄弱,培训技能多而杂,培训项目与培训执行相分离,导致穷在思路和文化的农村妇女不知道培训的意义[4]。

女性技能培训大多是短期和小规模培训,现有培训的规模、内容、覆盖度和实际效果无法满足女性就业需求。从保障程度来看,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消除就业歧视的法律文件,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问题一直存在[5]。妇女就业扶贫政策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乐观。

一些扶贫资金不能专款专用,扶贫措施不能反映贫困户真实意愿,影响了农村女性就业。因此,女性就业扶贫措施要从“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提高女性就业能力,改善女性就业环境,使扶贫工作获得良好效果。

3  积极借鉴省内外扶持女性就业的经验

据河北省扶贫办数据显示,在36.45万人的贫困劳动力中,已有13.66万人就业,17.77万人未就业,暂时没有就业意愿的3.66万人,河北省脱贫工作仍不容乐观。在有意愿就业的劳动力中,女性占比较大。河北省要借鉴省内外扶持女性就业的经验,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3.1  激活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湖南省巾帼巧手创业就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让苗族服饰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收入。基于女性就业需求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可以围绕民间艺术手工生产与三产融合,帮助农村妇女提高自身价值。根据各地区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公益岗位和微工厂。还可以发展生态经济,带动农村女性就业。结合农林牧渔和农村文化生活发展休闲农业,从农家乐、采摘业出发,线、点、面联动,开发具有观赏性、实践性、综合性的不同类型模式,以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3.2  构建网络平台

达川区构建的“互联网+就业”体系和深圳龙华区的“龙凤就业+”扶贫品牌,对河北省有一定的启发。河北省要抓紧摸清贫困县,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农村发展情况。就业是民生之本。搭建良好的供需平台,充分借助电商网络平台,配套现代物流行业,发展B2C模式。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开展扶贫专卖活动和农产品网上销售,让女性在家门口获得发展机会。

3.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南昌新建区通过“公司+党员帮扶+贫困户”模式,开发食用菌产业基地。兴国县通过龙头品牌,带动“兴国表嫂”月嫂培训。河北省可以结合产业扶贫带动就业扶贫,进一步完善贷款企业项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技能培训基础上,增强扶弱助贫主动性,降低女性就业门槛,减少女性相对过剩的劳动力。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可以充分组织村内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家庭农场,大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旅游服务业,争取把贫困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巾帼先行。从女性高就业率、低杰出率的就业现状来看,女性实现就业“逆袭”仍需要一定时间。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必须更加关注女性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蓝.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女性就业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20):12-13.

[2]赵丽娜,田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路径研究——河北省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8(6):140-141.

[3]木凯代斯·阿布拉,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农村女性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207,274.

[4]谭平,夏海鹰,马超.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问题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成人教育,2018(6):65-68.

[5]康琛宇,胡日东,白先春.残疾人就业与扶贫需求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非线性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J].西北人口,2019(6):83-92.

作者简介:常海晴(2000—),女,河北唐山人,本科,研究方向:农村女性与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