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稳”增长
2020-04-29江一苇
江一苇
尽管2019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从严、融资收紧,碧桂园的各项业绩指标仍稳健增长。
3月27日,碧桂园(2007.HK)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权益销售金额约5522亿元,权益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0%和15.2%,销售继续领跑行业。
2019年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人民币4859.1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97.8%的收入来自物业销售,仅有2.2%来自建筑及其他分部。
在“稳”的基调下,碧桂园的利润增长态势良好,营业收入约为4859.1亿元,同比增长28.2%。毛利润约为1266.4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26.1%。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401.2亿元,同比增长17.6%。
不过,碧桂园总裁莫斌在线上业绩会上表示,不会对外公布2020年的增长目标,但公司会有内控目标。
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坦言,2月份的主要影响来自线下售楼处的关闭,以及影響了供货。碧桂园去年一季度的供货量约900亿元,今年只有510多亿元。
对此,碧桂园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每天的全口径销售金额达到6亿元以上。现在线下售楼部(除湖北)基本全部开放。程光煜相信,疫情的影响在销售端逐步消除。
随着疫情阴霾渐渐退去,市场也迎来复苏。程光煜表示,由于今年1月和2月的销售均价同比去年略有上升,3月销售恢复情况好于预期,因此碧桂园现阶段暂时没有全国促销的计划。
净借贷比率仅46.3%
2019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款约5301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高达96%。快速强劲的销售回款,保障了充足的现金流,大大提升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行业资金面持续收紧的背景下,碧桂园自2016年起第四次连续在年末实现正净经营性现金流,达到146.7亿元。
在民营上市房企中,仅碧桂园、龙湖等少数公司能够持续数年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分析人士认为,这折射出碧桂园自身强劲的造血功能和稳健的财务风格。
截至2019年年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683.5亿元,达到公司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4.1%,加上还有3167.9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未使用,现金流充裕。
在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入、房企融资全面收紧的背景下,碧桂园是少有的兼顾规模增长和负债管控的房企之一。
业绩报告显示,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同比下降3.3百分点,仅为46.3%,自上市以来连续12年将净借贷比率保持在70%以下。
亿翰智库的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位居前30名房企的净负债率均值为104.6%,最大值为230.4%。相较之下,碧桂园的净负债率远低于Top30房企的平均水平。
城镇化势不可挡
莫斌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国“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没改变,但城镇化势不可挡,相信凭借碧桂园在全国广泛而均衡的布局,以及精准科学地投资策略,可实现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做强做优。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园在国内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7022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货值约7159亿元,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2.4万亿元,可满足集团未来4年以上的销售量。
在已获取的可售资源中,97%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3%位于五大城市群,大多数货量的分布符合人口流动趋势。
2019年全年,按项目所在地分,碧桂园位于一二线和位于三四线的销售金额比例为39 : 61;按目标市场分,目标一二线与目标三四线销售金额比例为44 : 56。
程光煜表示,旧改是一个重要的土地投资手段,尤其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去年碧桂园的旧改权益货值超过1000亿元,今年大概有800多亿元。但全国均衡布局的策略不会改变,投资标准也不会改变。
从三四线项目投资转化情况看,截至2019年底,集团三四线城市项目获取18个月后的投资转化率为1.27,同行一二线城市项目的该指标为0.71或以下。在碧桂园进驻的三四线城市中,88%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合理状态,对应三四线城市权益货值的88%。
由于在大湾区拥有充足且优质的土地储备,碧桂园近年来在该地区的销售业绩也十分可观。2019年,碧桂园国内权益合同销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佛山、广州、惠州、东莞和清远。
克而瑞认为,在均衡布局策略下,碧桂园的项目覆盖五大城市群及其他区域一到五线城市。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五大城市群的权益可售资源占比达74.7%,这些区域人流密集,深受政策利好,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将为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