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浑然天成,过渡无痕

2020-04-29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骨气段落技法

古往今来,好的文章必然是结构完整,讲究行文自如、上下连贯的。曹丕曾有言:“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李德裕亦有言:“然气不可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词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大意就是说,再好的文章,如果失去了过渡的技巧,也就不能称之为文中至宝了。由此可见,在议论文写作中,衔接技法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辨性强。因此,在写作中掌握好段落衔接技法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议论文段落之间的衔接有哪些出彩的技法呢?或者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有什么衔接技法可循呢?

谈骨气

◎吴 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这在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择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抵抗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施舍,没有吃那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流传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滋味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了他表现出的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选自《吴晗杂文选》,有改动)

各抒己见

老师: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徐羽鹭: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老师:是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非常明确,立论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是典型议论文的格式。那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正文的论述中,有几句过渡的句子?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并进行赏析。

周婧:第四段“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一个过渡段落。

王之:这一段从上文解释骨气的含义,过渡到下文的体现骨气的事例。它能够让文章从前面解释骨气“是什么”的论述转化到下文“为什么”的说明,自然流畅。

老师:王之同学分析得非常到位。一篇议论文,开头和结尾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中间的过渡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过渡的文章会使你的说理更加连贯顺畅,文章的结构也更加严谨。

林政宇:还有“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这句话从上文穷人的例子过渡到下文闻一多的例子,两个事例都体现了“不受嗟来之食”的骨气。有了这个过渡句,既能让两个事例有效地结合起来,又能让文章不偏于记叙。

老师:大家的分析非常到位,议论文的过渡的确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分析。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将目光聚焦到过渡句中,为自己的文章增分添彩。

有的放矢

1.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讲述和议论,一些简单的关联词是连接句子的零件。但是,段落與段落之间,事例与事例之间,关联词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此时,在每个事例的议论部分运用相同句式的小结句(过渡句),就可以增强文章的统一性和逻辑性。

2.议论文的标题就像是一个人的名字,围绕这个总称可以起许多的“小名”,这些“小名”就是文章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分论点的存在,正好是事例的总起句,为事例奠定了主题基调,同时也是一个留白技术。没有在两个事例之间进行明显的衔接,却正好在暗处切断了上一事例的讲述和议论,留一处空白,直接开启下一事例。需要注意的是,分论点的句式最好统一,每个句子只调换个别词语,起到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作用。

3.呼应是议论文常用的点明主题的技法,恰当的呼应可以使整篇文章上升一个层次。但是,呼应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想用就用的,如同自由,只有在制度的监管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所以,在不同的段落中应当采用不同的呼应方法,恰到好处地过渡,方能收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猜你喜欢

骨气段落技法
趣味•读写练 答案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手绘技法表现
【短文篇】
朽木颂
心理小测试
拓展延伸
作品一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