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道家哲学研究著作盘点
2020-04-29闫淳纯
闫淳纯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道家哲学研究正焕发新机,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这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学派,也是当今古代哲学研究的主流之一。道家哲学体系既包括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也包括道教这一宗教派别。道家哲学发生于先秦,道家之名可能源自西汉,道家的内涵和外延则随时代而扩展。东汉末年假借老子学术为基础的道教兴起之后,古之学者多将道教视为广义道家之内的一个派别,或转型发展的新方式,统称为道家。当代学者则多参照现代西方哲学与宗教学的学术分科,将道家与道教区别研究。但事实上,道家与道教作为联系紧密的两个学术体系,形下部分相去较远,理论核心仍然相通,研究界限有时难以明晰。本盘点之文以道家哲学研究为主,兼涉及部分道教哲学内容。[1]
一、关键词:思想创发与诠释
《道家政治哲学发微》,郑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渊默而雷声: (庄子)的哲学论证》,章启群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
《道家与古之道术》,杨儒宾著,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古代中国的文明观》(原作名:古代中国の文明观一儒家·墨家·道家の揄争),[日]浅野裕一著,高莹莹译,新星出版社,2019年11月
《道家文化研究》 (第三十二辑),陈鼓应主编,中华书局,2019年4月
2019年,道家哲学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理论创新之作,以新的视角和范式为道家哲学思想做出新的诠释。
《道家政治哲学发微》是郑开先生新著,在此前的著作《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中,郑开先生已将先秦思想史从前轴心时期到轴心时期的转型,概括为从“德礼体系”到“道法体系”的推陈出新。如果说前书所要处理的是“德礼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宿命性崩溃,那么此书是以政治哲学为视角,解决“道法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理论建构。作者认为,“道法体系”的成熟主要经历了从先秦老庄政治哲学到黄老政治哲學的发展历程。其中,老庄哲学更偏重以“道的真理”对现实展开批判,通过与儒家“明德”观念的对比,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玄德”观念,成为其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石。而由老庄政治哲学发展而来的黄老政治哲学,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帝道”,作为对儒家政治哲学中“王道”“霸道”观念的超越,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看来,道家、道家黄老学派(包括法家)更能体现国家转型时期的时代精神,尤其是黄老政治哲学开拓出的新的理论世界,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做好了思想准备。作者将“道”与“法”结合起来,将“道”视为“法”的主要思想来源,把“道法”作为一个整体与此前“德礼”体系相抗衡。而黄老政治哲学正是在“道”与“法”的张力中展开的。此外,“道法体系”中所暗含的“法的精神”,不仅为传统文化所缺乏,也可为当代中国社会更好地适应世界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章启群先生在2018年出版《庄子新注》,2019年又出版《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阐述哲学思想。在本书的创作中,章启群先生首先关注的是哲学研究中的范式问题。在他看来,传统中对《庄子》的研究多为“诸子学范式”的,即通过注疏、点评等方式对经典加以阐释。相比而言, “哲学范式”角度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需要在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家所开创的中国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展开,做到既要有深厚的中国哲学功底,也要利用好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在研究中保持敏锐的批判意识和宽阔的理论视野。在本书中,作者以西方哲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为纲,从形上学、知识论、语言哲学、存在论、伦理学、自然哲学、美学七个方面对《庄子》文本的相关思想进行解读和重构。作者试图通过对《庄子》各方面的哲学考察,从《庄子》对宇宙自然、社会万象、个体生命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回答中,展现其“实质上的系统”的内在结构。
台湾学者杨儒宾先生新作《道家与古之道术》目前大陆地区尚未引进。杨儒宾先生将道家诸子的源头追溯至先秦神话,是一部“‘从神话到哲学的道家版”。庄子认为古之学术有道术和方术之分,古之道术与诸子之学也就产生了联系。本书认为道家的起源与神话有关,古之道术是“哲学之前的哲学”,在道家之名产生之前,道家思想的产生经过了从神话到哲学的过程,存在对古之道术的继承。作者分析了老子与大母神神话、庄子与升天神话、黄帝与天子原型、屈原与昆仑神话这些原始神话主题的关联,以还原上古史的角度讨论先秦思想,在道家之名确认之前的古之道术发展史中,追溯了从道术到学术的历程,也是关于道家诸子思想理解的深化。
《古代中国的文明观》一书呈现了日本学者浅野裕一先生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关注中国古代文明、哲学的独特视角。作者构述并重新评价了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文明观,以文明观的视角对三家思想体系的内涵和价值做出新的解读。作者从前文明时代谈起,认为远古文明诞生地黄河流域的荒漠化与环境、城市、文明的变迁,神灵巫术作用的变化,引发了先秦思想家的文明觉醒,使他们开始探索人的生存方式、生存能力、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对抗与共生。先秦诸子对文明思考呈现差异,儒家肯定并努力追寻文明,以肯定王者的绝对权威、阶级和秩序的固化、礼的作用等,确定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差别,强化文明;而墨子倡导节约型文明社会,以节约调节资源短缺。与他们相对,道家对文明持批判立场。庄子因文明对自然规律的破坏而思考自然、环境、生物、人与文明的关系并提出警示;老子因文明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本书围绕如何应对文明发展的问题,对比了西欧近代文明进程中对自然关系的处理,在当代自然与文明冲突的反思中,先秦道家的思考正可为当今中国和全球面临的环境与持续发展困境带来启发。
由陈鼓应先生主编、每年出版一期的《道家文化研究》2019年度出版至第三十二辑,为“儒释道三教关系专号”。人们一般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文化的支柱,其互补和互动共同形成了中华文明,对古代社会影响深远,在当代中西文明交锋中尤其受到重视,三教关系问题近年来受到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等多领域的关注,成为学界热门研究问题。“三教关系专号”邀请国内外17位专家以此为论题撰文,此形式的编辑、策划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专号”分为儒释道三教关系、儒道关系、佛道关系三个专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基本涵盖了近年三教关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对三教关系进行总结概括与意义价值评述,也有以三教融合、互动的视角讨论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唐代社会的多元文化、道教南宗、全真道、王安石“一道德”、王重阳心性论思想等。在儒道关系专题中,重新审视了儒道关系中的北宋易学哲学、老子思想、晚明思想转向,以及郭象、方以智的思想;在佛道关系专题中,涉及中古时期、隋唐之际以及重玄学中的佛道互动和关联。
概言之,郑开先生以政治哲学为视角论证了道家哲学特别是黄老哲学“道法体系”的理论建构,章启群先生以“哲学范式”建构了《庄子》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论证,都借鉴了西方理论资源。杨儒宾先生和浅野裕一先生分别从上古史和文明观视角着手道家思想研究,深化了对道家的理解。《道家文化研究》专号体现了三教关系视角研究的较高水准。几部著作展示了新的问题意识、研究理路、理论旨趣,是2019年道家思想研究的收获。
二、关键词:文献新证与集成
《考证与释义——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宁镇疆、赵争主编,中西书局,2019年5月
《竹简(文子)研究之回顾与反思》,何志华著,中华书局,2019年8月
《庄子汇校考订》,蒋门马著,巴蜀书社,2019年8月
《阴符经集成》,王宗昱集校,中华书局,2019年8月
《道教文献学》,丁培仁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
文献研究是道家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资源保证。《考证与释义——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是宁镇疆先生主编的一部研究论文集,收录了对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的专业学术论文17篇。四古本《老子》即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的郭店楚简本《老子》、马王堆帛书甲本和乙本、北大汉简本《老子》,本论文集包括了当前四古本《老子》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和重要成果,论文涉及对四古本《老子》在文字释读、结构流变、年代学与接受史、思想流变等方面的研究。
主编宁镇疆先生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与古书成书问题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早在北大汉简本发现之前,他于2006年出版专著《(老子)“早期传本”结构及其流变研究》并首次提出“早期传本”概念,获得学界好评,此后也持续关注古本《老子》研究。此论文集的学术论文主要来源于2015年关于《老子》古本讨论的论坛“考证与释义: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以及2017年“出土文献与诸子学研究新境——第四届诸子学论坛”学术研讨会,包括了当前出土文献或《老子》研究界重要学者对《老子》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證”与“释义”代表了当今《老子》研究的两个热门方向,此论文集也代表了老学的文献、演变“考证”和学术史“释义”研究的较高水准。
《竹简(文子)研究之回顾与反思》是香港中文大学何志华先生继2004年出版《文子著作年代新证》之后的又一部《文子》研究力作。本书考察诸家《文子》研究论据及推论脉络,重新考证出土竹简《文子》内容;对竹简《文子》之成书年代、竹简《文子》和今本《文子》之关系、今本《文子》与《淮南子》之承传关系等学界争议问题和《文子》研究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见解,是《文子》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新著。
《庄子汇校考订》是蒋门马先生在收集珍本善本和出土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长达十年的潜心校勘、标点,最后校订的一部全面、客观、精良的《庄子》权威版本。本书近两千条校勘记和考订所引资料,为读者全面理解、研究庄子提供了宝贵的文本资料。
如今通行的《庄子》文本,基本上以王孝鱼整理的清人郭庆藩辑《庄子集释》为标准,蒋门马先生在校勘过程中发现了这个版本的一些问题,也在新书附录中以《王孝鱼整理本庄子集释缺陷举隅》对《庄子集释》中的缺陷和漏校、误校做了说明。蒋门马先生长期致力于整理道家典籍、传播道家道教文化,他的“白云深处人家”道教文献网站在道教学界享有盛名。这本《庄子汇校考订》以国家图书馆藏的文本讹误最少的南宋精刻本为底本,集现今能见几乎所有汉唐宋各种竹简本、古钞本、古刻本,而未收录南宋以下的版本,也可看出作者考察版本来源的严谨,确保了版本的真实可信。本书版本全面可靠,校勘客观翔实,考订客观简明,文本校订精审,不根据主观理解多加论述,客观探究原文文本,尤其是最早钞本或刻本的用字,有疑而存疑不改。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庄子》原文,便于阅读;下册为校勘考订,方便与上册对照研读。下册附录中除《王孝鱼整理本庄子集释缺陷举隅》,还有《陈景元南华真经阙误疑谬辩正》一文,分析了北宋道士陈景元的《南华真经阙误》这一后人校勘《庄子》最有参考价值的校勘文献之一中175条校勘记中最典型的50条,为一些历来争议问题提供新解,都是为本书特色之处。
《阴符经》是道家道教哲学经典之书,仅三百言却言简意深,历来被认为是一部奇书。可能由于缺乏文献资料,《阴符经》的来源和诞生年代有很多谜团,现在只能大概确定产生于唐前,学界的相关研究与其重要性也不成正比。在版本上,《阴符经集释》 (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是此前流行的常用版本。王宗昱先生的《阴符经集成》作为中华书局2019年推出的权威之作,是目前对注本收集最为全面的一个版本,对《阴符经》的传承和推广十分有意义,也为人们了解不同时期的《阴符经》理解、接受情况,以及深入研究《阴符经》的文本和思想提供了丰富资料。
目前可见的《阴符经》基本包括三章,关乎强兵、修仙、治国,后世又融人道教思想,从唐末被看作道家作品。在唐以后各种学说的解释使《阴符经》影响深远,历代注释近一百种,包括唐代李筌、张果,宋代朱熹、胥元一,元代王道渊、俞琰等著名注本。北京大学王宗昱先生对《阴符经》历代注本做了全面收集,利用了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刻本和抄本,使长期不在世上流传的注本得以再次印行,除了少数几种有经无注本或今人注本未予收录外,本书汇集民国之前的五十一种《阴符经》历代注本,进行汇编、标点、校勘,并在每部著作标题小注里对其文献著录和流传做了介绍,也对使用的底本和校本做了说明,对某些著作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表达了新的见解。总之《阴符经集成》 “为往圣继绝学”,是一部集大成的高水平道家古籍整理作品。
《道教文献学》一书针对道教发展历程中积累下的浩如烟海的道教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填补了国内迄今尚无系统的道教文献学专著这一学术空白。本书作者丁培仁先生传承了四川大学道教史学与文献考据的学脉传统。他在本书中界定了道教文献学的性质、对象、范围、任务、意义,认为“道教文献学跟传统文献学一样大体由校勘学、版本学和目录学三大部分组成,其整理、研究道教文献的具体工作而言,还应包括考证、辨伪、注解、翻译、辑佚、索引等”。并认为道教文献学是道教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全面地了解、把握道教的历史演变和内部结构,研究道教(尤其是历史上的道教)主要依靠道教文献,而不是人类学方法,也不能单靠史书资料。在本书中,丁培仁先生对道经的来源,道经的流变,道书分类法,道藏的编纂,道书的传写、刊刻与收藏诸形式,道经目录及校勘几个专题做了探讨;并从教理教义类、戒律清规类、科范礼仪类、符篆道法类、术数图像类、修炼摄养类、仙境官观类、神仙传记类八个类别对主要道书做了解题,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及书名索引。可以认为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实用的道教文献学之作。
综上,《考证与释义——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是近年《老子》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集成,《竹简(文子)研究之回顾与反思》为《文子》文献研究提出新证,《庄子汇校考订》《阴符经集成》和《道教文献学》都是道家文献整理方面的全面、精良、集大成之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基础。
三、经典阐述与通识
《道家与道教思想简史》,王卡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1月
《问道:(老子)思想细读》,[曰]池田知久著,王启发、曹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庄子内篇读本》,[El]福永光司著,王梦蕾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8月
《中国道家》,陆玉林、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淮南子:神仙道家》,吕凯编撰,九州出版社,2019年3月
《抱朴子:不死的探求》,李丰 楙编撰,九州出版社,2019年3月
《列子:御风而行的哲思》,罗肇锦编撰,九州出版社,2019年3月
《人生真諦——道家适性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肖玉峰著,中华书局,2019年3月
《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周耿,巴蜀书社,2019年5月
道家精神的普及与传承仍是道家思想研究的重要意义。王卡先生的《道家与道教思想简史》是一部关于道家与道教关系、支系流派、道教修炼方法的研究著作。王卡先生已于2017年逝世,本书是他历时两年留下的唯一思想类作品。本书主要包括老子与中国哲学的突破、出土文献所见道家思想、杨朱庄周派的人生哲学、黄老哲学的政治实践和变化、道家与道教的主要思想流派、早期道教神学观念、隋唐道教重玄哲学、内丹派与全真道修炼理论、道教符派咒术思想,以及现代新道家等重要问题,对从先秦道家学派到现代新道家2000多年历史中的道教与道教思想进行了简要梳理。经过相关研究,作者肯定了道家和道教思想中的普遍性价值,如道家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着警惕的批判的态度,对于解决“文明异化”的弊端有着重要意义。而道家固有的反思、考虑对立面的思维方式,也能够使人更具宽容精神,有利于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和多元化。
《问道:(老子)思想细读》是日本学者池田知久先生的老庄研究新作,本书结构简明,分为老子其人、其书、其思想三大板块。一向重视出土文本的池田知久先生将四古本《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比较后,推出从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老子》的成书过程,将《老子》思想置于其间时代的思想背景中考察,并以马王堆甲本为研究底本。作者依然以严谨的态度通过文献文本还原、接近真实的《老子》原义,从原文中概括出《老子》的思想,而非以新的理论进行重构和猜想,避免了主观、随意的解释。本书从哲学、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养生思想、自然思想五个方面阐述《老子》思想。作者以为,以“道”为中心的哲学,是本书展开《老子》思想的基础,《老子》中“道一万物”关系的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哲学;在《老子》的伦理思想中,以“德”为“道”之用,或以悖论式逻辑的价值转换寻求人类在现实社会的生存方式;养生思想中,使人把“道”与“天”赋予的身体与生命,按其本来的样子“长生久视”,与同时代的单纯长生思想不同而与政治思想相关,以“天下”之人整体的“养生”为目的。在自然思想部分作者有一些新的见解,认为自然是“道”在各领域以“无为”存在方式导致的客体结果,也考察了老子自然思想作为战国晚期道家重新提倡的新思想,直至魏晋玄学、宋学的思想史发展。《老子》五种思想的关系以哲学思想为伦理、政治、养生思想根本,自然思想却与《老子》以往的哲学相互矛盾而发生作用,在对立互动中保持理论平衡。
日本道教、老庄研究泰斗福永光司先生的经典之作《庄子内篇读本》为《庄子》的入门读物和畅销书,已经数次再版。福永光司先生的研究大都在中日文化的广大学术视野之下展开,他自述因《庄子》对中国哲学产生兴趣,《庄子》慰藉心灵,赋予勇气,庄子精神对他的人生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可认为这部《庄子》解读之书饱含了福永光司先生的用心和深情。福永光司先生按《庄子·内篇》七篇文本的篇目顺序,分章解读了《庄子·内篇》全文,并不拘泥于学术注解,而是以思想家的眼界和关怀,以富有文采和情感的语言阐释了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引用了西方存在主义等近现代哲学理论。作者认为《庄子》揭示的是“中国式的解脱逻辑”,对现代人来说,“《庄子》会是一本引导他们回归故里——回归人类本来的自我——的书”。
此外,还有一些通识类著作面向大众普及道家文化,引发人们对道家哲学智慧的更多思考。比如,《中国道家》是国学大观丛书之一,本书将道家发展脉络概括为六个阶段,简要介绍了从道家到道教的基本发展和基本思想。台湾学者吕凯的《淮南子:神仙道家》、李丰楙的《抱朴子:不死的探求》、罗肇锦的《列子:御风而行的哲思》这三本道家重要典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影响最大的大众学术普及读本的大陆引进版。该系列由大家学者对经典原文翻译点评,使传统经典飞人寻常人家。另有肖玉峰的《人生真谛——道家适性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和周耿的《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前者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成果,后者为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纵观以上著作,不论是梳理道家道教思想发展脉络,还是阐释思想家文本的思想体系,都做到了既具有专业水准,又深入浅出,不仅对传承经典、普及思想有所促进,也为现代人解决精神困境、提升人生境界提供了启发。
总体而言,2019年道家哲学研究在稳步推进中有所收获,既有注重理论创新的思想类著作,也有扎根于文献的集大成作品,同时注重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和传播普及,展现了学者的理论深度、严谨治学和现实关怀。
注释
[1] 2019年道教研究收获颇丰,出现了一些宗教学、历史学视角的优秀作品,本文不多加展开讨论,仅列举部分书名如下:《道教女仙考》,姜守诚、张海澜,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明代藩王与道教——王朝精英的制度化护教》(原作名:The Ming Prince and Dao-i.sm:In.stitutional Patronage of an Elite),王岗著,秦国帅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0月;《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原作名:Making Tran-.scendents: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康儒博著,顾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山中”的六朝史》,魏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8月;《神物的终结——法剑信仰兴衰变异的历史考察》,冯渝杰,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陈抟及其后学研究》,栗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另有两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道教的著作,目前尚未出版中文版。分别是《宋金元道教内丹思想研究》[松下道信,(东京)汲古害院,2019-2],涉及了中国近世道教的内丹思想,包括宋、金、元代的内丹思想和全真教的性命说,以及日本神道与中国内丹思想的关系;以及《六朝江南道教の研究——陵修静の霊宝経观と古霊宝霊》(林佳惠,早稻田大学出版部,2019-3)。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魏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