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疑病症缠身
2020-04-29佚名
◎文/佚名
张伯虽然患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得很好,平时在作息和饮食上也很注意,所以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最近张伯参加老友聚会,老友看他嘴唇的颜色变深,就问了一句。回到家里,张伯就开始不思饮食,闷闷不乐。家人发现后一询问才知道,张伯在网上查询,怀疑自己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觉得又要花很多钱,又要受罪,就开始变得没有胃口。之后,家人带着张伯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结果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医生也说了,张伯没有脑血管病变的指征,但是张伯情绪依然低落,身体也越来越差,最后被转到了心理科,心理科医生确诊他患了疑病症。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为对疾病的恐惧,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
临床发现,性格内向孤僻的人最容易产生疑病症,他们往往有较强的自恋倾向,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不感兴趣。有心理学家甚至认为,疑病症其实是自恋的另一种形式。
另外,外界的一些不良刺激也会加剧疑病症倾向。患者往往接触过疾病的环境,例如家庭、朋友中有人患过病,或者亲密的家庭成员在他的成长关键时期去世,或者在童年时家人对他漠不关心等等,这些早期的不幸经历对人造成心理创伤,也有可能引发疑病症。
专家指出,疑病症是种心理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如果长时间地相信自己体内某个部分或某几个部分有病,求医时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甚至喋喋不休,或者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会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形成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就有可能患了疑病症。另外,患了疑病症还有可能经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得越多,疑虑就越重,即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的结果证实患者没有病变,仍然不能相信,医生的再三解释和保证不能使其消除疑虑,甚至会认为医生有故意欺骗和隐瞒行为。
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常见的心理疾患,发病多为老年人群,因为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较多,身体难免会出现不舒服,一旦家庭中的环境、气氛不和谐,或周围人群对自己病情的反映,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引起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有的人出现一些症状,便对照医学书籍或者网上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通常是越比越像,由此而产生恐惧、悲观的消极情绪。
消除老年人的疑病症情绪,首先要设法让患者转移注意力,可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娱乐活动,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寻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和活动领域,多交一些朋友,倾诉情感,这样可使老年人逐渐淡化疑病症情绪。
其次,有些疑病症患者病痛虽发生在老年,但早期经历往往构成疑病症的根源。因此,要尽量摆脱不愉快往事,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一直笼罩在生活里。
老年人还要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因为家庭是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家庭成员的理解和照料。
另外,专家指出,疑病症是种心理病,往往是由生活空虚、没有动力引起的。学习新事物、追求新事物的心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