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切缅怀敬爱的于家珊研究员

2020-04-29郭建梅,伏金娟,郭妍

电加工与模具 2020年2期
关键词:老前辈电火花特种

我国电加工界元老、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于家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噩耗传来,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以及行业上下无不错愕惊骇、悲痛万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院士等单位、行业前辈与同仁,纷纷通过微信、电话、邮件、公众号等发来唁电和慰问,缅怀纪念于家珊老前辈!

于家珊同志祖籍山东蓬莱,1934年7月出生于大连,中共党员、研究员。1956年大学毕业,师从电火花加工技术发明人前苏联拉扎连柯教授学习电加工技术,1958年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电加工研究室,1978年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一手创建了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并带领该所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其在电加工领域的重要地位。于家珊同志1974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年第一批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于老前辈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电加工技术研究的专家,是我国电火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数十年来致力于电加工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产业化工作,身先士卒,成绩突出,硕果累累。他研制的“KD-103型电子管高频电蚀加工装置”荣获1964年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联合颁发的创造发明二等奖;“型腔模电火花加工研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69年主编《电蚀加工》、1980年编著《电火花加工》、2011年主编《电火花加工理论基础》,一生出版多篇译著,为行业留下了众多宝贵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财富。自我国正式开展电加工研究以来,于老前辈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一生从事电火花事业,坚持不懈对电加工理论的深入研究,对电加工技术的潜心钻研,对电加工事业充满了奋战的激情、创新的热情与深深的爱,为电加工和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于老前辈生前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原电加工分会)第一至五届常务理事、第一至三届副秘书长、第四届副理事长、第六至十一届高级顾问,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理事长,为我国电加工、特种加工学会的创建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老前辈退休后始终心系电加工事业的发展。2019年7月,在参观新建成的北京平谷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时,看到整齐美观的产业园区、高大的厂房和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新研发的大型精密数控六轴联动电火花成形机床后,他不顾行动不便的腿脚,兴奋不已地让工作人员为他在大机床旁拍照合影,对电加工事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大深感欣慰;2019年8月,在特种加工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视频短片中,于老前辈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激情洋溢,对行业发展及后辈从业人员深情寄语,提出了殷殷期许和深深祝福。

正如朱荻院士所说,“于老从事特种加工研究数十年,硕果累累,贡献突出,他的去世是特种加工行业重大损失。”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尊可敬的兄长和老师,于老前辈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他的音容笑貌、谦卑风骨犹在眼前,但此刻却斯人已去、天人永隔,空留嗟叹!

引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原所长叶军前辈悼于家珊所长诗,“苏俄取火有几人?君今逝去泪沾襟。好在神州花璀璨,无悔一生追初心。”于老前辈代表了我国第一代电加工前辈不断开拓进取、勇创先河的精神!于老前辈虽然已离开我们,但电加工人对神奇火花事业的热情已经传递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必会不忘初心、牢记所托,开拓创新、勤奋工作,让神奇的火花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我国特种加工事业发展、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前行、奋斗终生!

于家珊老前辈,请您安息!我们永远怀念您!

猜你喜欢

老前辈电火花特种
插头插入时为何偶尔冒电火花
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专刊
牛!这家浙江本土料企19年专注特种板块,2021年增量50%
小型地面特种机器人初露锋芒
神功馒头
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
老爷子的电火花
老前辈的小法宝
鹧鸪天 悼念李维嘉百岁老前辈
浦东:雄安“老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