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个习惯造就“湿人”

2020-04-29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孙保军

饮食保健 2020年8期
关键词:水湿秋收冬藏中医科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 孙保军

1.洗头后用毛巾捂着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汇聚于头。

如果洗完头一直用毛巾捂着,很容易让湿邪入侵。而湿邪性黏腻,会损伤阳气,导致“因于湿,首如裹”的情况。

因此,洗完头要尽量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2.晚上9 点后洗澡

洗澡本身并不会导致体湿,但总是在晚上9 点后洗澡,湿邪就容易入侵。

在中医看来,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而在一天中也有四季之分,晚9 点至第二天凌晨3 点为冬,这个时候应该把自己“藏”起来。

晚9 点又是亥时,是“太阴之时”,此时阳气伏于体内,体表失去了保护,人体抵御湿邪的能力最弱。这个时候洗澡,湿气会更容易进入体内,导致寒湿。

3.过食生冷

夏天不少人会吃生冷食物来解暑,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生冷寒凉之品会影响气机升降,让水湿无法运化,滞留在胃肠道,诱发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

4.猛吹空调

夏天过度使用空调也是不健康的。

流汗本来是散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身处于空调房中,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去,湿气自然也散不出,只能聚积体内。

因此,空调应该适当使用,当室内湿气较重时,最好开启除湿功能。

5.喝酒不节制

夏夜吃烧烤、喝啤酒,听起来十分舒爽惬意,但酒助湿邪,很容易让体内湿气聚集,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6.久坐不动

《黄帝内经》中说“久坐伤肉”,其实伤的就是脾。

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缺乏运动会导致脾气亏虚,水湿不化。

因此,不想让湿气缠身,还得多运动。像慢跑、健步走、太极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水湿秋收冬藏中医科
叙事护理与情志护理在中医科的运用探讨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灿烂与平凡
好事近·中秋感怀
秋天来了
中医科临床带教中一对一及一对多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
秋收冬藏
综合医院中医科奖金二次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水湿痰饮为何引起代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