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伏尔加纤夫》

2020-04-29

短篇小说 2020年2期
关键词:巧巧列宾纤夫

巧巧失踪了。

第一个发现巧巧失踪的是韦侦探。

不愧是“侦探”,从只言片语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蛛丝马迹中识破真相。

其实,大家都看到了巧巧那条群发的微言,都不相信这是真的,都知道平日里这小女子就喜欢折腾,喜欢“作”,从没一点正经。这一回呀,理所当然以为巧巧在开国际玩笑,在玩恶作剧。大家都不去理会,只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只有缪妙忍不住骂了一句“婊子”。

巧巧发到群里的微言说,她离开孤狐城回重庆老家了。说列宾的画和太公的故事,都是她编造的,纯属子虚乌有。说感谢大家陪着她玩了大半年,这半年她过得很快乐,很充实。说她不是成心骗大家,只是好玩而已。对不起了!“对不起”后面还有三个惊叹号和一个九十度鞠躬的表情图。

韦侦探把大家叫到孤狐城图书馆,这是他们一伙人的沙龙据点。韦侦探指着巧巧的微信说,你们看看这句“列宾的画和太公的故事”还有后面这句“只是好玩”这明显是在玩解构。

什么解构?缪妙不明白,这臭婊子,花样真多。

韦侦探解释,解构就是开始有这么回事,后来全不是这么回事。

在一旁整理图书的倾城再也按奈不住了,我的爷,不要玩绕口令了好不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韦侦探说,事情是假的,失踪是真的,不信你们发条微信试试。

按照韦侦探的授意,大家同时发了一条同样的微信:别把玩笑开大了。

见没有回复,又发了一条:适可而止!!!

这回巧巧在群里消失了,退群了,她把她自己拉黑了。

别这样啰里吧唆了,直接打电话不就得了。缪妙正要拨手机,被捣素抢先了一步,我来吧。

巧巧的手机先是忙音,后是没接,再后是关机,再再后是停机。缪妙又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婊子,我们都被骗了。

韦侦探说,文明一点好吧,不要老是婊子婊子,看看我们是什么组织?文化沙龙。你的文化都哪去了?

老娘就是没文化,怎么着?老娘不跟你们玩了。

从一开始就没说一句话的胡记者拉住正要走的缪妙说,他是逗你玩的,别当真,少说一点粗话死不了。

像是找到了靶子,缪妙对着胡记者联珠炮一样一阵扫射。都是你惹的祸,把那……“婊子”两字正要出口,连忙又打住了,变成“家伙”带来和我们玩。她的演技够超群了,称得上是影后了。她把我们耍了,我们却死心踏地陪她疯癫,让老娘白白浪费了半年时间。

这下可好,就像火盆里浇了油,呼的一下燃起来了,大家对着胡记者纷纷讨伐,说要不是胡记者把巧巧拉进沙龙,我们根本就不会认识什么重庆小女子。说在一起玩玩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是不能骗人,我们的时间就那么不值钱么?说得胡记者大气都不敢出,只好低着头自认倒霉和晦气。

胡记者带巧巧到原先的据点孤狐城书画院和大伙一起玩,正好是文化沙龙主题周的第三周,讨论侦探小说与现代生活及当代文学的关系,由韦侦探主讲。他说侦探小说会成为将来文学的主流,这是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生活发展的趋势。今后人人都可能成为侦探,比如现代通讯工具,就是侦破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讯越发达就越没有秘密,人们就越想把一切变为秘密,以至于好奇心就越来越重,偷窥者就越来越多。生活充满着侦探,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捣素问,那还要不要诗歌?是不是诗歌也要破案?

韦侦探说,诗歌仍然要,只是糅合了侦探的某些元素,突出推理。

不要抒情了?捣素又问。

韦侦探用指头弹了一下捣素的脑袋,这下捣素开窍了,抒情是小儿科,推理才是文学的最终归宿。文学拼到最后,不是拼才气而是拼智慧。韦侦探喝了口水,呵呵地笑了两声,样子有几分得意,推理靠的就是智慧。绕了一大圈,又绕到侦探上来了。

巧巧冲着韦侦探说,这下可好了,算我来对了,你可以帮我侦探侦探了。

也就是这一次,巧巧说出了从重庆来到孤狐城的目的。

巧巧的家在重庆。巧巧外婆的爸爸,也就是巧巧的太公,是个革命者。他曾经到过苏联留学,在列宁格勒一所大学学美术。回国时,带回一幅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据说是列宾的原作。太公酷爱列宾,经常观摹列宾画展,整夜整夜临摹列宾作品。还到过列宾家乡。他感觉列宾作品中的人物,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精神光芒。他尤其喜欢那幅《伏尔加纤夫》,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一直深受伏尔加纤夫那种不屈不挠精神的鼓舞。

突然被捕的太公,来不及处理那幅名画,只好悄悄带到监狱。被关在歌乐山渣滓洞监狱的太公,时常与狱友偷偷分享列宾这幅传世之作。太公牺牲前,嘱托狱友将这画带出去好好收藏,有朝一日送给国家文物馆收藏。

若干年后,听说这幅画几经辗转,流落到民间,杳无音讯,不知所终。

外婆长大后,为了找回这幅画,历尽千辛万苦。后来听说有人在福建一带见过这幅画。

从小受外婆影响的巧巧,迷上了美术,更迷上油画。从外婆的嘴里,知道了太公略显传奇的经历。知道了列宾那幅画的命运,也迷上了这位大胡子的俄罗斯画家。记住了外婆的嘱托,无论如何都要找回那幅画,了了太公的遗愿。

巧巧在群里发布了寻找列宾画的信息,很快群友纷纷反馈,提供了很多线索。巧巧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疏理,把寻找的范围,从福建缩小到闽东。于是,两年前巧巧南下福建,又到闽东。又几经周折,把范围从闽东缩小到孤狐城。

我正是为寻找列宾,才背井离乡来到孤狐城的。巧巧说。

听完巧巧的故事,大家面面相觑了一阵,都觉得有趣,觉得神奇,像听一个传奇的故事。

好一阵沉默,大家都不说话,书画院一下静了下来,风吹草丛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还是话多的韦侦探打破了寂静。我见过列宾的《意外归来》,那种突如其来的惊慌、惊诧、惊奇和惊喜,混杂成一种神秘、暧昧的氛围,就像侦探小说。

又来了又来了,三句话不离本行。捣素打断韦侦探说,我也见过一幅《普希金在中学考试时朗诵他的诗“皇村回忆”》。

我家有一本列宾画册,很薄很薄,总共才十几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出版的,我父亲买的。胡记者说,列宾作品场景都很大,人物神态逼真,我超喜欢那幅《伏尔加纤夫》。

巧巧一脸喜悦,既然大家都超喜欢列宾,那就帮我找找吧。

大家被巧巧的故事和诚意感动了,决定参与巧巧的寻找行动。

胡记者说,巧巧,这是很好的新闻题材,题目都有了《千里寻列宾》。之后的寻找还会做追踪报道。

缪妙说,重庆到福建何止千里,应该是万里。

捣素说,万里也不止,要加上“迢迢”。

胡记者说,还是捣素聪明,“迢迢”好,那就将新闻标题改成《千里迢迢寻列宾》。

缪妙横了捣素一眼,就你小美女话多。

之后,寻找代替了沙龙,大家分头去寻找,一有线索,就凑在一起分析、研究,就像侦破案件一样。韦侦探亮出写侦探小说的看家本领,用了破案中的俗语和专有名词:回声定位、顺藤摸瓜、剥茧抽丝。其他人也学着运用推理的方法分析线索。人人似乎都成了侦探小说里的侦探,成了推理专家。

因忙着图书馆里的事务,离开现场好一阵又回来的倾城,突然问胡记者是怎么认识巧巧的?

大家都把眼睛望向胡记者,眼神里各种各样的意思都有。胡记者慌乱了,想了好一阵,才想起来,说是这样的,那天书画院办一个画展,我也过来看了。中途接到报社临时采访任务的电话,就匆忙离开。捣素跑出来送我,正好巧巧有事赶着回去,她有车,捣素就叫我坐巧巧的车。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还互相留了电话和微信。我们谈得很投缘,我才知道她是学油画的,通过微信看过她的油画作品,画得还不错,还是蛮有功底的。可她从来没有和我提起过寻找列宾的事。

太有意思了。韦侦探说,这是很好的侦探小说的素材。他问捣素,你又是怎么认识巧巧的?

捣素想了想说,我也记不清怎么认识巧巧的,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进到书画院的。

缪妙骂了句,一群糊涂虫。

尽管捣素始终闹不清自己是怎么认识巧巧的,但她始终把巧巧当作好朋友,对“寻找行动”始终热情不减,一有蛛丝马迹,就第一时间通报,和寻找自己失踪的亲人没什么两样。

一天,捣素在孤狐城的影展中,发现了列宾的《伏尔加纤夫》,叫大家赶快过去辨认。

列宾的作品挂在所有展品的尾巴,又是在展厅的拐角,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作品气势恢宏,足有3米长。让人奇怪的是,整个展厅都是摄影作品,唯独这一幅是油画。仔细看又不像油画,像个混血儿,是摄影与油画杂交出来的两栖作品。

他们问展会的工作人员,作者是谁?工作人员指着画上的落款说,无名氏。

胡记者说,这显然是笔名或者艺名。

不知道。工作人员说,你们去问我们会长吧,也许他会知道。

问了会长,会长也说不知道。

韦侦探问,谁送来的总知道吧?

也不知道,会长说,一脸无奈与痛苦。

这就出鬼了,巧巧说。

几乎把脸贴到展品上的韦侦探说,看色彩像油画,看线条又像摄影,真他妈的怪。韦侦探问,有没有放大镜?也许用放大镜可以辨出真伪。

捣素说,书画院有,我去拿。

拿来了放大镜,韦侦探对着画惊呼,看到了,看到了!一小阵又说,又模糊了。

关关问,你到底会不会?不要一惊一乍,鬼吼鬼叫。

韦侦探说,破东西。

捣素说,这放大镜一万多块买来的,书画院鉴定古书画都用它。

韦侦探建议,请私人侦探。

很贵的,我可请不起。巧巧哭丧着脸,再说请这些人也没用,我外婆请过好几回,花了不少钱,一点影子都没有。

捣素建议,叫公安破案。

关关说,我朋友丈夫的表弟在公安刑侦科,我去请他帮忙。

韦侦探说,公安有屌用,雷声大雨点小,咋咋呼呼折腾了半天,没一次正经破过案。

于是,大家又把眼光投向胡记者,觉得胡记者结交的人多,见多识广,也许能提供一点有效线索。胡记者脑袋一拍,既惊喜又自我检讨说,真该死,这段时间忙七忙八,快忙疯了,脑瓜子里像一团浆糊,把一个重要人物给忘了。

胡记者所说的这个“重要人物”,就是住在离孤狐城三十多里的木公村的一个怪人。说这个人怪,首先是容貌和长相怪,谁也看不出他有多大年龄,猜测时的年龄差距悬殊得离谱。有人说他二三十岁,有人说他五六十岁;有人说他七八十岁,有人说他只有二十出头。其次是行为怪。他原来家在孤狐城,他把房子卖了,老婆也离婚了,一个人跑到这么偏僻的小渔村来,住在一座破烂的房子里,听说还是由牛舍改成的,就为着折腾一种似画非画,似章非章,似票非票的玩艺。

韦侦探问他,知不知道列宾?

他说知道。

见过列宾的画么?

他说见过。问他都是什么画?他说很多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意外归来》还有《伏尔加纤夫》。于是就大谈列宾画的色调,说列宾的色调是灰暗、阴沉的。说列宾笔下的人物也是阴郁、沉重的。他说列宾是个天才画家,在他看来胜过凡高、毕加索和达利。列宾的燃烧在灵魂。他是愤怒和痛苦的。他的变形在内心。外在的写实,才是深处的变异与撕裂。

真是惊世骇俗。大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又频频点头。

巧巧等不及了,您这有没有列宾的画?拿出来让我们瞧瞧。

有啊。他说,现在不行,我这太乱了,不好找。

巧巧说,我们帮你找。

那怪人冷笑了一下,好像说你们凭什么帮我找?但说出来的话却是,怎么找?要在大几万东西里找,那是大海捞针。

胡记者说,老兄,帮个忙吧,这是件大事,就像寻找失踪的亲人一样重要。他简单地说了巧巧万里迢迢寻列宾的故事。

不知是被巧巧的故事所感动,还是看在胡记者的分上,抑或是想早点打发这群难缠的人,那家伙很爽快地答应,找到了就通知你们。

回来的路上,巧巧说,他该不会骗我们吧?

不会的,你放心。胡记者安慰巧巧说,他手头的东西确实有大几万,垒起来像座山,摆起来几千米。不算全国之最,也是之一。他现在正在研究这些东西,准备写一本书。

从寻找列宾,扯到了那人的东西。捣素说,他那些东西很像木刻版画,很精致。缪妙说,什么木刻版画?那是粮票和电影票。巧巧说,你们都错了,那是火柴盒上的火花。关关说,你们没看出来吗?他写了好多信,那是他自制的邮票,用来寄信。韦侦探说,什么都不是,因为什么都不像。其实我一开始就在观察他了,他跟我们玩了一个谜,让我们猜,和我们捉迷藏。我们要以侦探的眼光,用推理的方法,才能破解他的谜底。

胡记者说,你们说得对也不对,这是藏书票,是美术中的一种门类,一个品种。这是一种冷门,可这家伙就偏偏喜欢这种冷门,到了痴迷和癫狂的程度。别看这家伙表面怪怪的,可内心很执着,很燃烧。他原是孤狐城纸箱厂的职工,专门设计纸箱的图案。纸箱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每月领取不足两千元的社保工资。为了玩这藏书票,他全国各地几乎跑遍了。他广交朋友,找人切磋、交换和收藏藏书票。他把一整座房子的钱都“跑”光了,几乎沦为乞丐。有几次沦落街头,一路乞讨回来。他就想成为“票王”,他的目的达到了。他手上有几张很珍贵的东西,有人出一座房子的价买一张票,他也不肯放手。我几次想采访他,都被拒绝了。他说,你把我写了,我的灵魂就出窍了,就跑到纸上来了,生命就终结了,成了行尸走肉了。

捣素突然冒出一句,纤夫!

巧巧忙问,在哪?

我是说那怪人。

缪妙揶揄捣素,小美女又作诗了。

在寻找行动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日子里,他们的据点转移到孤狐城图书馆。

其实,韦侦探一开始心里就有巧巧,他觉得巧巧很对自己的脾味,这就是重庆女孩的辣味、爽气、直接混杂成的一种特别的气息,和侦探小说里的某些元素很相似。他嘴上没有说出,只用行动表明他对巧巧的在意。大家误以为胡记者对巧巧有意思,不然怎么会把巧巧拉到群里,拉进沙龙?

寻找没有什么进展,大家都有怨气。尤其是缪妙,埋怨韦侦探,我们都上韦侦探的当了,这段时间来,我们什么正经事都没做,天天跟着他疯癫,搞什么推理、侦破,到现在都没搞出一点点名堂来,连列宾的影子都没见着,白白浪费老娘很多时间。

韦侦探心里不是滋味,觉得对不住大家,只好“蹲坑攥拳暗使劲”。他到孤狐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中外最新的侦探小说,埋头研读悉心揣摩。

在图书馆,认识了管理员倾城。韦侦探问,美女,你认不认识福尔摩斯?

倾城说,福尔摩斯是我家邻居大爷,我知道他很多事,连他的咳嗽声都可以听出轻重、辨出真伪。

韦侦探说,英雄所见略同。

图书馆很大也很空,事情又不多,倾城觉得无聊和寂寞,就叫韦侦探把朋友带来玩。为了阅读方便,韦侦探就以尽快破案为由,把据点从书画院移到图书馆。

这一天,他们一伙第一次到图书馆聚会。除借书间和阅览厅外,他们从来没有进过图书馆内部,感觉很新奇,就东瞧瞧西瞅瞅到处溜达。胡记者突然接到木公村怪人的电话,以为找到列宾的画了,欣喜若狂。谁知那人却告诉胡记者,说画还没找到,是突然想到一件事,那年他在纸箱厂搞设计,到图书馆查资料,好像看到过列宾的画,印象有点模糊,不敢肯定,叫他们去找找看。

胡记者告诉说,我们正好在图书馆。

那人又叮嘱了一句,最好悄悄进行,不要太声张。

胡记者就把这事也悄悄告诉正在图书馆内四处闲逛的巧巧、捣素、关关和缪妙。一伙人很兴奋,像做贼一样,趁倾城她们工作人员不注意,就偷偷摸摸尽往那些禁区钻。

不知过了多久,都到下班时间了,还不见这伙人出来,倾城就到休闲室问韦侦探。

韦侦探正埋头研究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新近的推理小说。头也没抬说,杞人忧天,别担心,他们都是大人,丢不了。

又等了一阵,还不见人影,韦侦探说,图书馆不是有好多门么?说不定早就从哪个边门溜走了,我们还在这傻等。

倾城里外关顾了一下,关上门,和韦侦探一起回家了。

晚上,胡记者家人打来电话问韦侦探,韦侦探胡乱搪塞了事,说胡记者不是经常临时下乡采访么?没打电话是因为采访工作忙,一时腾不出时间。

到了半夜,捣素、关关和缪妙家人也来电话了,这下韦侦探慌神了,连夜把倾城约到图书馆商量对策。两人把整个图书馆角角落落巡了一遍后,韦侦探问倾城,你回忆回忆看,图书馆近来有没什么大事情?

倾城说,有啊,最近我们刚进一套四库全书,这和他们失踪有什么关系?

韦侦探说,先别管有没有关系,你继续往下说。

一套四库全书就等于一座房子,倾城说,一个小小书橱就要两万多,光书橱就花了30多万。

韦侦探问,什么书橱这么贵?

倾城说,樟木。

韦侦探说,你再说一遍,什么木?

樟木。倾城加重了语气,把声调提高了。

打住,韦侦探说,问题就出在这了。

倾城说,不可能,我们经常进出那书房都没事,况且门都是锁着的,外面还有一个警示牌:图书重地,闲人勿进。

韦侦探说,坏就坏在警示牌上了,越是重地他们就越往里钻,我猜想他们不仅仅因为好奇,而是在寻找列宾的画。快,去看看。

把门一打开,一股浓重的樟木味迎面冲来,那伙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倾城拨通了120电话,救护车很快来了,把他们送到医院急救。吊瓶,输液,扎针,观察……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韦侦探和倾城跑上跑下,颠左颠右,无条件服从医生的差遣和打发,没有半句怨言。

这帮狐朋狗友,虽经常彼此之间相互调侃、挖苦、埋汰、编排、争执、吵架,甚至于互相贬损、诋毁,但是关键时刻,仍会为朋友尽心尽力,两肋插刀。他们就像寒冬里相互用体温取暖的刺猬,不能靠得太近,太近了彼此挨扎;又亲密不得,若即若离,不离不弃。

他们出院后,家人极力反对他们再混在一起,还说图书馆是不吉之地,竖着进去,横着出来。捣素建议重回书画院,遭到大家反对。什么时代了,还相信那些鬼话。他们都如同做了一场梦一样不可思义,没有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一点也不真实。

那是禁地,门还锁着,你们是怎么进去的?倾城大惑不解。

胡记者说,我们为找列宾的画,越是禁地我们越好奇。门是关了,但却没锁,我们才进得去。是你们的疏忽差点把我们送上不归路了。

我的预言没错吧?韦侦探说,生活处处充满推理,当今世界就是侦探世界。

关关说,又在写侦探小说了。

倾城为韦侦探辨解,这回多亏他,用推理救了你们的命,要不然你们都已经进了鬼门关了。

又是缪妙牢骚满腹,老娘不干了,差点把老命都赔上了。

话虽这么说,事后所有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一如既往,就像什么事从没发生过一样。这就是缪妙,直性子粗线条的缪妙。其实,这伙人的性子和缪妙也差不离,要不就凑不到一块了。

巧巧失踪前的事,如同电视连续剧,一集又一集在大伙儿的脑子里播放着。时间长了,急性子的缪妙就有点不耐烦了,禁不住唱起歌来。一出口,却是那首捣素写的词、缪妙谱的曲、他们一伙寻找行动的主题歌。她自己都觉得好笑,都这个时候了,还好意思唱这首歌?被人当傻冒,当二百五耍了,还自以为是,真是二百五N次方了。

缪妙说,真是一群疯子,人家把我们当狗屎,我们还那样较真。我当时也是神经病,一整夜不睡觉,通宵达旦谱那曲子。

关关说缪姐,你是因“祸”得福,得了好处还卖乖,要不是这首歌,还没有机会得大奖呢!

说的也是。缪妙自我解嘲一番,如此说来,还要感谢那位重庆影后了?

事情发生在巧巧失踪前的两个月。那天,捣素心血来潮写了首诗歌叫《寻找》,发到群里,说是为寻找行动鼓鼓劲。大家纷纷点赞,一片叫好。也是心血来潮的缪妙,一整个晚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尽想着那首诗。子夜刚过,索性起来坐在钢琴前谱起了曲子,一直到凌晨四点才上床躺下。天刚亮,缪妙就风风火火跑去找捣素,把谱好的歌唱给捣素听。

我跋山涉水苦苦地寻找/不见了昨日的热闹与喧嚣/是风儿吹走了我的思恋/还是沙儿掩埋了世间的纷扰/这一切我无法预料/所以我默默地寻找/沐浴了今日的阳光/我已不再彷徨。

大家都跟着唱起了这首歌。唱得最卖劲的无疑是巧巧和捣素了。每次上KVT,这首歌便成了主打歌。

孤狐城举办本土青年歌手大奖赛,有人鼓动缪妙去试一试,结果拿了个金奖。那次比赛缪妙确实发挥得很好。但也不是最出色,而是词曲都是原创锦上添花拔了头筹。于是,这首《寻找》如同插上翅膀,传遍了整个孤狐城。后来,他们把这首歌作为“寻找行动”的主题歌。

鬼使神差,突然间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了这首歌,唱得那样豪迈又伤感,似乎要把这半年来的艰辛和委屈发泄出来。除了缪妙外,其余三个女孩子都唱哭了。

等她们的情绪平定下来后,韦侦探问大家,巧巧失踪的前一天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举动?

捣素说,有,我好像听到她大声喊着,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列宾的《伏尔加纤夫》了!我当时也觉得莫名其妙。

那是什么时候?韦侦探问。

就是那天在木公村的沙滩上。

巧巧失踪的前一天,木公村的怪人打来电话,说找到列宾的《伏尔加纤夫》了。大家果真在木公村那人家里看到了浓缩在10厘米长、3厘米宽的一张小纸片上的《伏尔加纤夫》。图上的人物和场景如同微雕。主人用放大镜一照,还原了原作的模样。韦侦探惊呼,这放大镜才是真品,书画院那是赝品,赝品只能鉴定赝品。

巧巧说,说不定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我太公那幅画。

缪妙说,真是一群疯子,尽说鬼话。

别急,主人说,实话告诉你们,这是一张藏书票,是我当年花重金从北方的一位朋友手上挖来的。今天叫你们来,绝对与列宾的画有关。我在地摊上认识了一位古书画收藏家,听说他手头有一件列宾的真品,也许就是你们要寻找的,他稍后就到。

响起敲门声,主人说,他来了。

来人戴着一副茶色的金边方形眼镜,挺括、白亮的衬衫上系一条金色的领带,艺术范儿十足。

主人介绍说,这些都是我的好朋友,本土文艺界的男豺女豹,你我和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如同打了预防针和注射了鸡血一样,来人的脸上多云转晴又阳光灿烂,且兴奋无比。他从一个大提袋里,一件一件往外掏,又一件一件挂在墙上。掏一件,报个名,这是任伯年的,这是傅抱石的,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

主人问,列宾的呢?

来人说,我内急,洗手间在哪?

主人告诉他,出了门,直直走,再往左,往右。

来人抓起大提袋。韦侦探说,去去就来,袋子先放这。

来人说,我解大的,要草纸。

主人说,洗手间里有。

你那用不习惯,来人说,还是用我自带的。

去了一阵后,不见那人回来。

又等了一阵,还不见回来。主人慌了,知道上当了,赶紧叫人去看看。

洗手间的门关得紧紧,怎么敲怎么叫,里头没一点动静。撞开后,人没了,早已不知去向。

巧巧说,搞不好是主人和客人串通一气忽悠我们。

捣素也说,一切皆有可能。

两人一组,多出一人,胡记者主动提出和捣素、关关三人一组。一群人兵分三路,一路东,一路西,一路南,分头追击。

像是有一条线将他们一伙扯在一起,一个小时后,他们莫名其妙地聚到木公村的滩涂边上来了。

关关说,我们被施了魔法了。

疑神疑鬼,倾城说,真是痴人说梦。

这时候的滩涂边上,已经围了很多人,一律背着长枪短炮一样的照相机,一触即发地瞄准前面的滩涂。滩涂上,一群衣裳褴褛的渔人,正弓着腰,将一条破船往上拉。纤绳勒进他们的肩膀,深深浅浅的脚印,显示了他们的艰辛。他们再现了列宾笔下伏尔加纤夫,演绎了一百多年前那个悲壮的场景。

巧巧说,我找到太公失踪的那幅画了。

捣素莫名其妙地望望巧巧,又望望眼前的场景。

也就在第二天,巧巧失踪了。

倾城说,我也听到巧巧说她找到列宾的《伏尔加纤夫》了。

关关说,我也听到了。

缪妙说,我也听到了。

韦侦探喃喃自语,是的,她找到了,的确找到《伏尔加纤夫》了。

猜你喜欢

巧巧列宾纤夫
凶爸爸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点一盏照亮他人的灯
点一盏照亮他人的灯
列宾的决定
纤夫号子
丰子恺送画
列宾画像
巧巧巧妙妙妙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