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0-04-28夏祥祥

关键词:钢球在实践中科学知识

夏祥祥

摘要: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瞥见科学知识的“影子”。对于小学生而言,仅仅从科学教材和网络信息中了解科学知识,形成的认知无疑是肤浅的。为了引领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教学应聚焦生活,着手实践。或通过在实践中探究新知,或通过在实践中验证假设,或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指引学生架设起一座贯通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实践性课程

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瞥见科学知识的“影子”。对于小学生而言,仅仅从科学教材和网络信息中了解科学知识,形成的认知无疑是肤浅的。为了引领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教学应聚焦生活,着手实践。

一、在实践中探究新知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于小学生而言,探究科学新知的过程亦如是。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精心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入浅出地探究新知。对于刚接触科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通过鲜活的科学实践活动来开启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

例如,每年教学“开学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时,筆者都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滚小球”的实验活动。课始,让学生回忆滚球的经历,学生会联系滚篮球、滚皮球、弹玻璃球等经历。笔者顺势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把球滚得更远呢?”学生对此争论不休,得不出统一明确的结论。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做实验:“到底小球怎样滚得远呢?其实,你们自己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做实验。说是实验,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小游戏。”一说要做游戏,学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于是,笔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小钢球(可用玻璃球替代)和标记刻度的绒布。

首先,笔者为学生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将带有刻度标记的绒布铺在桌上,将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架设在绒布的一端,并将坡度调整至最小;让小钢球从坡顶滚下,记下小钢球停留在绒布上的位置;将坡度调整至最大,再次让小钢球从坡顶滚下,也记下小钢球停留在绒布上的位置。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坡度越大,小钢球滚得越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实践、探究。不仅如此,笔者还要求每个小组合理分工,要有“观察者”“操作员”“记录员”等角色。当然,学生可以交换角色,尝试实验的不同分工。

进入自主操作环节,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变得更加浓厚了,每一个“操作员”都一档一档地调整凹槽轨道的坡度,每一个“观察者”都目不转睛地观察实验过程,每一个“记录员”都分毫不差地记录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懂得了如何才能够让小球滚得更远,还亲身经历了“观察—实践—记录—发现”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在实践中探究新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让他们了解到:学习科学要像科学家那样,有了问题就去思考、观察、实践;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听别人说的要理解得深刻。

二、在实践中验证假设

根据已有经验和科学理论,提出假设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践则是验证假设的一条必由之路。为了让学生深刻感知这一科学研究过程,笔者在教学“树叶变黄了”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出示四片银杏树叶标本,分别是绿色的树叶、有些微微泛黄的树叶、一部分变黄的树叶、黄色的树叶)请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这些树叶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

生这些树叶的形状大致相同,应该是同一种树的叶子。

生这些树叶的颜色不同,应该是不同时候的树叶。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思考得也很认真!那再请同学们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还能猜测到些什么?

生老师,我想知道这几片树叶分别是什么时候的?

生这几片树叶的变化顺序是什么?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之后是什么样子的?接下来,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最后,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生我猜测这些树叶的变化顺序应该是这样的:绿色的树叶—有些微微泛黄的树叶—一部分变黄的树叶—黄色的树叶。

师你的假设似乎是准确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记录树叶的变化过程。

(教师播放树叶逐渐变黄的视频。)

生我发现,我们一开始的假设是正确的。

师是的,同学们在观察实验开始之前的假设是正确的。不过,这只是一段视频,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认真观察学校银杏树的树叶颜色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树叶颜色变化实践活动期间,笔者会在每次科学课上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并提供自己的观察记录供学生比对和完善;同时表扬认真观察的学生,指出部分学生观察记录的缺漏。于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享受了观察成功的喜悦,收获了科学探究需要具备的毅力和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掌握了用实践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法宝”。

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浅表化到深层次地认识一些生活现象,还能够从感性层面到理性层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因此,笔者经常围绕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精心设计一些动手实践活动,以此引领学生“再认识”生活现象,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教学“感官总动员”时,笔者设计了一项“品茶”实践活动。首先,笔者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在三个透明的玻璃杯中,分别泡了绿茶、红茶和普洱茶。然后,笔者给每个小组各倒了一小杯绿茶、红茶和普洱茶,让他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辨别这三种茶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说:绿茶的颜色浅一些,是浅绿色的,闻起来有一种嫩绿叶的清香气味;红茶的颜色深一些,是暗红色的,闻起来有一丝淡淡的咖啡香味;普洱茶是焦黄色的,闻起来像干蘑菇的香味。最后,笔者让每个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尝一尝三种茶,辨别三种茶的不同之“味”。学生说道:绿茶的味道入口就很香;红茶的味道尽管入口苦一些,但余味很香;普洱茶入口厚厚的、甜滋滋的。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实践”——用视觉辨别颜色、用嗅觉辨别气味、用味觉辨别味道等。如此一来,学生既清晰地认识到了各种感官的不同作用,也逐步地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低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用音像视频完全替代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或通过在实践中探究新知,或通过在实践中验证假设,或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师就能够指引学生架设起一座贯通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经由这座桥梁,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透过生活现象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地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不竭动力,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陈青秀.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7(6).

[2] 钱俭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探讨[J].吉林教育,2014(34).

猜你喜欢

钢球在实践中科学知识
浅谈钢球用钢的推广使用和发展
党纪与国法在实践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巨型钢球里的奥秘
饮料瓶中的云
本期主题:为学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读报的启示
梦想中的学校
钢球磨煤机钢球补充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