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抢走了我的快乐
2020-04-28李梅
一、最近比较烦
小薇(化名),17岁,职高一年级学生,家中独女,肤色白净,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小薇父母离异,父亲从事艺术创作,母亲从事服装生意。近两个月来,小薇情绪低落,不管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晚上睡眠质量很差,有时候会早醒,白天很疲倦,食欲也不好,感觉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二、明明白白“我”的心
导致小薇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自身原因:小薇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结合,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平时不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怕别人没反应,场面尴尬。她有时很自负,觉得以后肯定会做出一番事业来;有时又很自卑,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没能形成完整的自我评价。从小学到职中,小薇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她认为没人关注、关心自己,存在感不强。
家庭原因:小薇3岁时父母离异,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三年级时和父亲一起生活,六年级后和妈妈一起生活,从小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小薇的父母目前在外市工作,小薇平时在学校住宿,周末去舅舅家。
环境原因:小薇来到陌生的城市和学校,没有朋友,最好的一个朋友在老家,只是偶尔短信联系。她跟老师的关系一般,班主任对小薇的评价是“人有点怪,不爱与别人交流,跟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我与小薇沟通,确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认识到内部的冲突,纠正错误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新的有效的行动,改善目前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状态;掌握一定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技巧,改善低落心境,缓解抑郁情绪。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增强自我认识,完善个性,习得自我成长技巧,增强情绪调控和人际适应能力。
三、飞越迷雾
第一次咨询,小薇表情迷茫,说话、做事节奏较缓慢,声音低,有气无力,说话时不敢看我的眼睛。我对她的状态进行评估,并通过倾听、共情等方式,使她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贝克认为:“只有当认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来,进行正确合理的再认知,并予以有效调整,不良情绪才随之改善。”我向小薇简要分析了她的情况,要求小薇回去后想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感到不安的是什么。
第二次咨询,小薇对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很认真的思考,她说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缺乏完整的家庭,拥有的父爱和母爱不够,情感上非常空虚寂寞。我表示理解,并要求她讲讲最感不安的事情。她说自己最近焦躁不安,学习成绩一直在中游,人际关系也很淡漠、敏感,为此很心烦。我肯定了她对问题的认识,向她解释了理性情绪ABC理论,鼓励她从生活或者个别事件中找出哪些想法是合理或正性的,哪些想法是不太合理或负性的,这些不合理的想法或者信念怎样作用于她的情绪和行为,并要求她坚持写一周的“每日想法日记”,以检验其中的负性想法。
第三次咨询,通过对日记进行分析,小薇意识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负性想法是不对的。我顺势引导她认识到父母选择离婚有自己的理由,作为孩子要勇于接受事实。
第四、五次咨询,小薇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但仍觉得情绪不是很好,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通过交流发现,小薇在人际交往中采取被动选择和接受的模式,其中包含“害怕被拒绝”因素,深层原因在于希望通过以上模式得到情感需求(被关注、被认可)的满足。针对这个情况,我开展了相关的人际关系的指导和训练。我还主动联系了小薇的班主任,希望班主任适当改变与小薇的交流方式,并请班主任安排同学与小薇主动交流沟通,增强她的自信心。
第六、七次咨询,针对小薇的睡眠和上课注意力问题,我引导她学习使用音乐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以及一些小技巧,如给自己安排一些简单的事情做;投身集體活动,与他人互勉、鼓励、问候;适当进行运动。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她坚持练习,效果很好,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最后一次咨询,小薇告诉我班主任对她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不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含沙射影地提看心理医生的事情了。她对班主任的态度也改变了,以前被班主任训话时她表现得无所谓,现在能有所反馈,元旦及新年期间曾用手机给班主任发匿名的祝福短信。她和同学的关系也有所改善,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四、咨询反思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切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关系调整好了,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问题中的各种关系,教给他们正确的认知方式,引导他们学会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关系、评价问题,从而得到积极的情绪结果。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