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基层政策宣传效果
2020-04-28安学文
摘要:基层宣讲是我们党思想宣传工作中的基础阵地,也是我们党思想宣传链条的关键环节,更是我们党落实群众路线的先导工作。积极开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宣讲工作是基层党校的一个重要职责。特别是对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宣讲更是县级党校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每年开展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以及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普法宣传、草原防火等方面的宣讲宣传,这是县级党校的常备科目。通过多年的下乡宣讲,笔者认识到,好多时候我们的宣讲工作,往往是宣讲者唱独角戏,党政工作者完成了宣讲任务,但群众接受了多少,无从得知。在具体的政策理论宣讲中,理论讲多了,群众听起来常常是一头雾水,效果欠佳;实践讲多了,听起来就零零碎碎,毫无章法;若是和实际工作结合紧密了,又会偏离宣讲主题,总是收不到好的宣讲效果。下面就如何有效提升基层政策宣讲效果,笔者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层政策;宣传效果;政治
中图分类号:D2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1-0064-03
1会前多交流,积极与参会群众建立信任关系
到基层(村、社区)宣讲,需要让群众对宣讲工作者产生信任,群众会由被动到主动倾听和询问相关的政策信息,他们甚至希望通过宣讲接收到更多、更新、对自身发展更有效的政策信息。因此,基层宣讲者需要对群众的状态、心理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充分的准备。
基层宣讲者通常会选择以组织群众开会作报告的形式来落实我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一般在村、社区作报告的时间会定在八点钟,由于村、社群众的时间观念和组织意识不强,在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内人员才能到齐,这样开始作报告的时间就推到了十点钟。但是作为宣讲人员,必须提前赶到会场。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一定会有提前赶到会场的群众,我们要利用正式开始宣讲前的这段时间,与提前到达会场的参会群众做广泛的沟通交流。可以先唠唠家常,问问家庭情况、几个孩子,都上学了没有,家里有多少亩地,收成如何,牛羊有多少,今年生产了多少头(只)牛犊、羊羔,成活率高不高等等,以便提升群众对宣讲者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另外,在交谈的过程中,可以提一些和党和国家政策相关的问题,如最近有没有看新闻,理解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吗?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们村里得了哪些帮助?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怎么样?扶贫干部到过家里没有?以此类相关的问题和话题,引起他们的思考,在群众不知不觉中,将重点要宣讲的内容和群众做了探讨、交流,为正式开展宣讲工作做好铺垫。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由于提前掌握了群众的所思所想,在正式宣讲时,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住群众的思想脉搏,从而顺利完成了此次政策宣讲任务,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能让群众感觉到党一直在身边,一直在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二是在宣讲时,如果有出现小孩哭闹或者个别人玩微信、看快手、打游戏或故意打呵欠伸懒腰的情况而影响宣讲时,建立了信任感的群众就会主动维持会场秩序,制止这种影响宣讲的行为。在宣讲会结束后,依然要对心存疑虑和想要更深入探讨、交流的群众给与热情的回应,点燃基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激情和热情。
2 充分备课,掌握宣讲村社的基本情况
俗话说,入乡随俗,宣讲前除充分备课以外,还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前去宣讲的村情、社情做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将要前往的具有独特特点和长处的村,要分析归纳做好相关情况的准备。在做宣讲时一定要结合村情、社情实际,传达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信息和声音。同时,在宣讲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现实,也不能一味地回避掩饰农牧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正视村里现实、尊重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宣讲一定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如笔者在去贵南县一个叫塔秀村的村民委员会驻地宣讲时,提前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发现塔秀村除了“移风易俗”方面走在全县前列,还发现这个村80岁以上的老人也比其他村多很多。在宣讲会正式开始前,笔者对这一现象做了评价:“塔秀村长寿老人较多,这说明:一是党的政策好,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孩子义务教育全免费,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大家心情舒畅能长寿;二是塔秀村全体群众敬老、爱老,你们的孝心使老人们能够长寿。”就这两点刚讲完,从参会群众眼神和表情中完全可以看出他们希望我继续讲下去,这无疑是这次宣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3 注重语言针对性,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
语言是一种说话艺术和技巧的反映,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情感的表达。理论宣讲是在单位时间内主要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不间断地听来接受信息的,宣讲现场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宣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个宣讲水平不高的人,常常把准备好的内容讲的稀里糊涂,群众听得迷迷糊糊,不知其所以然。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影响群众听讲的兴趣,群众会产生:真是浪费时间,与其在会场里耗着,不如去干自己家事的想法,进而会离开会场,导致宣讲起到反作用。因此,在宣讲过程中宣讲人使用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到村社一级宣讲,最好使用当地方言,方言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否则,宣讲任务看起来是完成了,效果如何还是很難判定,最后是一本正经走过场而已。
同时,由于每次宣讲的受众对象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在宣讲的时候必须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或是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或是用大白话、大实话和接地气的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或是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或是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或是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情达意。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充满亲和力、感召力、穿透力、冲击力,宣讲人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产生的亲和力、感召力,往往能让听者感觉如沐春风、如浴春雨,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一个好的宣讲人能把政策一针见血地讲清楚、说明白,真正让政策要求、纪律方针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4 创新宣讲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传统的宣讲方式就是我们在台上讲、群众在台下听,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台上讲政策,台下玩手机,台上大声喊,台下打呼噜这一基层宣讲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政策宣讲者要创新宣讲的方式、方法。笔者在宣讲中尝试运用互动研究方式,主要包括案例、情景模拟式、辩论式、体验式、团队列名法等互动方式。比如事先找一个案例、情景模拟、辩论(讨论)等形式宣讲。这种政策宣讲方式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架起了宣讲者与听众之间平等对话的桥梁,鼓励引导参会群众从不同角度,大胆提出疑问、勇于探讨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听众的学习兴趣,让听众自己梳理互动中产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培养听众的创造力,进而生成行动能力,达成讲听相长、学学相长的效果,进而达到政策宣讲的目的。
比如,在笔者县宣讲“移风易俗”时,按照乡镇粗略分成了6个组,每一个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本乡镇在“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他组的同志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宣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来自基层一线的群众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为县委宣传部门制定全县“移风易俗”相关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
5 善于聆听,多给受众话语权,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资源
作为一名党和国家政策的宣讲者,首先要放下架子,要有“不当老先生,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融入到群众当中去,在心理和思想上抱着一种我是讲授者,同时也是学习者的心态,作为一个调研员的姿态去讲授、去询问、去聆听。尽管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宣讲,但不一定所有的时间都要用来讲。要给参会的群众充分的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早到宣讲会场,积极与部分参会群众会前交流,善于发现有特点、善于表达的人,协助完成此次宣讲任务。受众由于有了话语权,思想就会活跃起来,并且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宣讲氛围一定会融洽、和谐。期间,宣讲者略微引导,最后加以总结,将今天宣讲的重点内容作解释说明,这样本次宣讲任务就能成功有效地完成。
笔者在一次党员干部进社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讲工作中,遇到一位回族老人,他今年90岁高龄,妻子去世好几年了,儿子也早年去世了,他身上患有高血压、痛风、高血脂、白内障等好几种疾病,前几天自己一个人刚从西宁住院回来。现在每月低保、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能拿到700余元。他说,没有共产党他也活不到90岁。老人精神矍铄,比较健谈,交谈中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无限感激。在宣讲开始前,笔者首先介绍了这位老人,然后请大家鼓掌,热烈欢迎老人给我们讲讲旧社会的故事。老人很健谈,他把旧社会和新社会对比着讲了近30分钟,他讲的很有说服力了,引起了所有在场老党员的共鸣,凡参会的都想说几句,谈谈自己的感受,结果本来计划2小时的宣讲会,整整开了四个小时这次宣讲会最受精神洗礼,触动最大的是笔者本人,而不是笔者的宣讲对象。
6 注重理论宣讲的政治导向性,强化受众的政治认同
一名好的理论宣讲者肩负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责任。发挥着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的作用。在宣讲中要特别重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政治导向性,增强政治引导力。作为党的理论宣讲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理论宣讲的纪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们常说学术研究无禁区,三尺讲台有规矩。理论讲坛不是自由论坛,理论宣讲不是理论探讨,宣讲者所传达的应该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符合党章党规要求的信息和声音。如:在对乡村、社区党员作党风廉政建设宣讲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也不能一味地回避掩饰问题。而应当正视现实、尊重规律、透过当下看未来,既要讲清问题的性质与严峻形势,也要讲好党的历史功绩和反腐决心,透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防治腐败的有效举措。这样才能引导受众深入思考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强化其对中央反腐倡廉举措的政治认同。二是注重理论宣讲的现实相融性,提高群众的理论认可。理论宣讲内容是提高理论宣讲效果的灵魂,新时代理论宣讲的内容要遵循理论与现实相融的原则。在平时的宣讲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三要:一要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设计宣讲专题,增强宣讲内容和时代发展的交汇度。及时将理论宣传的焦点、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社会改革发展的重点形成专题,引入课堂,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改革发展的信息、动态,对受众进行教育、引导和动员。二要结合本地村社发展的实际开发宣讲专题,增强宣讲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融度。三要针对参会群众的差异安排宣讲专题,增强宣讲内容与受众对象需求的契合度。既充分体现共性,又适当突出个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年龄层次党员干部的需要,以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在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他们关注的不再是吃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群众大量网购,现场购物也都在使用手机支付。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之下,基层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积极发挥基层宣讲工作的作用,时刻保持宣讲的有效性,可使我们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但是基層宣讲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难点。一是群众的关切视角与文化素养已经出现较大的变化。宣讲者仅仅依靠提前准备好的宣讲稿来完成一场宣讲任务的宣讲方式,已经面临多重挑战,因为,你所要宣讲的内容,群众也许早已耳熟能详。你的一场宣讲,不过是受众心中的一张白纸而已。二是宣传平台与现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宣讲者一定要在宣讲形式、宣讲技巧上狠下功夫,认真研究宣讲方式方法,针对不同村社实情和村民文化层次,对症宣讲,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宣讲工作才能不虚此行,取得实效,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
(编辑:陈静姝)
作者简介:安学文(1977—),男,藏族,青海贵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哲学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