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促进策略

2020-04-28朱小艳

长江技术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

朱小艳

摘 要:在归纳湖南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网络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探讨、提出了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促进策略。

关键词:区域创新;创新动力;创新环境;创新体系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109

1   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意义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发展的基本载体和着力点。湖南属于中部地区的省份,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如何在“腰部”发力,通过区域创新推动湖南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  区域创新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创新环境、创新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创新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日渐凸显,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许多重大的、颠覆性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对创新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加大研发力度、重视技术创新”成为许多国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创新的格局仍将持续,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融入世界创新潮流之中,依靠区域创新发展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

1.2  区域创新发展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瓶劲约束矛盾日渐突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走出“三期叠加”的困境阶段,关键要看能否依靠区域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3    区域创新发展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力

改革和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力。特别是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渐成为新经济时代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区域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必将展现出它在推动产业融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巨大能量。

2   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开放程度。构建完善、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主体与其创新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区域创新主体、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企业处于整个创新体系的中心位置,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形成互动的网络关系,并受到特定的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从以下三方面深入分析新时代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创新主体方面的制约因素

从区域创新的参与主体来看,主要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湖南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经过国家审核认定反馈的湖南省研发投入总量为568.53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就高达461.77亿元,占全年研发总投入的81.2%,表明企业是湖南省技术创新的绝对主体。但受创新观念、企业规模、产权关系等因素影响,目前湖南企业的技术创新整体水平还不高,真正有很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还不多。特别与江浙等发达省区相比,湖南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投入效果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在137所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湖南就有4所高校入选。其中,在37所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就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所高校名列其中。然而,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湖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仅占全省研发总投入的1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2%。

(3)中介机构的科研服务能力亟待增强

近年来,湖南科研中介机构数量快速增加,科研服务队伍越来越庞大。但科技服务类、创新创业类、市场服务类、咨询服务类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多数中介机构规模小、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差,难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好应有的中介和服务作用。

(4)地方政府服务职能亟待改进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区域创新中主要发挥引导、支持、協调和管理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科技管理部门分割、科技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同时,在研发资源配置、科技项目管理、项目成果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有关问题,影响着湖南的区域创新发展。

2.2    创新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影响区域创新的环境因素,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等“硬环境”因素之外,还包括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软环境”因素。从“硬环境”来看,湖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与发达省区相比,在公共实验室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相对落后;从“软环境”来看,与新经济时代对区域创新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地方政府创新有待加强

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过程中,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对创新主体的激励、协调和服务。一方面,存在少数地方政府执行能力与效率不高、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强、对区域创新的激励与支持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仍然存在知识产权保护落实不到位、假冒伪劣问题突出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研发投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创新与创业的整体文化氛围不浓

一方面,重结果轻过程、求稳怕变等传统文化观念成为影响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湖南特殊的历史地理、自然地理特征,决定湖南区域文化相对封闭,影响了创新与创业文化环境的形成,制约了区域创新的发展。

2.3    创新网络方面的制约因素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体,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创新网络体系。

从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首先,影响区域创新最重要的主体关系,是不同企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集聚。湖南许多行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不同发育程度、不同规模层次的产业集群,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如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生物医药业等;二是产业集群富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如浏阳花炮产业、醴陵陶瓷产业、湘潭槟榔产业等;三是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如汨罗再生资源产业、永兴白银冶炼产业等。尽管湖南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发展层次较低,具有竞争优势且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不多,存在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内配套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区相比,湖南产、学、研之间缺乏内在合作动力,产、学、研的结合停留在浅层次上,合作深度和效果亟待改进;技术推广机构、咨询顾问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联系不紧密,不同主体之间尚未形成相互依存、协同共生的网络体系,也是影响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看,目前省内企业对区域创新平台的依赖程度不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企业的支撑作用有限,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良性互动关系,区域创新运行机制不健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南区域创新的快速发展。

3   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促进策略

针对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网络中存在的制约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因素,未来应该从这三个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动湖南区域创新的快速发展。

3.1    创新主体层面的促进策略

首先,要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当前要重点解决科技创新领域的“部门分割”问题,要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同时,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反腐力度,避免科技资源重复配置、低效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尤其是公共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次,要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一方面,要改革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引导科研评价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原创”“重实际贡献”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以创新成果作价入股,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再次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通过完善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加强主导产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大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

最后,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强化技术推广机构、咨询顾问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的中介传媒作用。此外,还要加快科研院所的分类改革,在强化公益类、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社会责任改革的同时,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以此激活各类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

3.2    创新环境层面的促进策略

首先,要加强“硬环境”建设,一是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保障文献资源的及时、有效供给。二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区域创新的质量。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借此提升重点实验室层次和区域创新的能力;三是组建区域共享研发平台,为本地区中小企业创新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四是加强中试基地和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及时转换。

其次,要加强“软环境”建设,一是加强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尤其要从法律层面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从制度建设层面,构建促进区域创新的激励和引导机制;二是营造有利于探索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利用国家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环境,积极倡导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湖湘精神,努力营造敢闯敢拼、探索创新的文化氛围。

3.3    创新网络层面的促进策略

首先,要深化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机制。一方面,要结合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特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并努力融入现代科技因素,推动湖南“低成本产业集群”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鼓励湖南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创新生态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主要是结合湖南传统产业,引导“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的融入,引导湖南本土企业充分利用区域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其次,要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一方面,要巩固企业与区域内技术推广机构、咨询顾问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使之形成联系紧密、关系牢固、利益共生的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机制,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湖南区域创新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參考文献:

[1] 王方,何秀. 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突破[J]. 高校教育管理,2018(12):65-71.

[2] 林民权. 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 经贸实践,2018(12):148-149.

[3] 张艳琴.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我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研究[J]. 辽宁经济,2018(11):14-15.

[4] 王京安. 创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J]. 新疆农垦经济,2018(11):72-76.

[5] 张治河,焦贝贝,李怡,李洋,易兰. 科技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J]. 科研管理,2018(2):46-59.

[6] 潘锡杨,李建清.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范式[J]. 科技管理研究,2014(11):70-75.

[7] 张可. 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11):9-14.

[8] 陈套,王英俭,程艳. 我国区域政府创新治理能力与创新驱动发展关系研究[J]. 软科学,2018(1):1-5.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Hunan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Zhu Xiaoyan

(Hunan 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410132,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Hunan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aints of Hunan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ree aspects:innovation subject,innovation environment,and innovation network,and then discusse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Hunan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regional innovation;innovation motivation;innovation environment;innov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
韩国国家创新体系对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借鉴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十三五”时期,烟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考试改革探索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农业科技创新的探索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现
试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