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间成为学生的美好时光

2020-04-28王颖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3期

【摘 要】课间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段,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课间也有安全事故高发的特点。所以,学校需要统筹考虑课间的教育衔接和动态管理,班主任需要把课间活动安排和安全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重点研究和指导。

【关键词】课间安全教育;课间活动;统筹协调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3-0065-02

【作者简介】王颖,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4)德育教研员、家庭教育研究员,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小学生的课间生活应该如何安排?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一、认识定位:在矛盾中理解小学课间的存在价值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课间10分钟释放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他们对空间、力量的把握和掌控都缺乏分寸,对于突发状况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去应对,所以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从身体发育的角度看,小学生处于长身体的过程中,课间适当活动顺应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从学习的角度看,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过程,课间活动可以调节大脑,释放压力;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小学生的归属感正从家庭向同伴社会转移,课间是学生交际的重要时机,满足他们建立协作和发展友好关系的情感需要,促进他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二、学校站位:课间是完整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学校应该将课间管理安置在学生在校的整体教育中,要对学生的课间活动安排有指导性建议,也要进行相应的课间安全教育。其次,考虑到学生课间释放的需求以及相应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等,学校在校园整体物型空间的设计上,要将课间活动场地统筹考虑进去。再次,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课间管理,教师应该准时下课,不能剥夺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教师要熟悉课间安全管理的要求,即使出现课间安全问题,也要熟悉取证处理和责任追究的流程。最后,关于学生在校课间活动的安排与管理,学校需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做好家校协同。

在国外,小学生的课间安全教育也是很受重视的。如美国小学生课间必须进行户外活动,学校安排专门老师看护,还有家长义工协助管理秩序或参与活动;英国学生课间活动的区域都有专门教师看护;加拿大会组织学生课间游戏,但他们对风险性游戏是明文禁止的。

三、班本突围:将课间活动和安全教育纳入班级管理

1.用好晨会和班会,发挥安全教育功能。

晨会和班会是小学重要的德育阵地,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或晨会进行专题安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课间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情景表演、实际操作演练等比较感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应的课间要求和自我保护措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多以正面表达的方式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少用“课间不许打闹”“不许推搡”等否定式的表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订课间安全管理措施,并通过班级约定的方式使其制度化。

2.培养课间管理员,让学生在岗位上助人助己。

班级的每一个岗位都是教育学生的平台。课间管理员不能仅仅被动地处理问题,还需要提出很多预见性措施,平时多与班主任沟通。课间管理员既能为班级、为他人服务,同时也会让自己更自律,助人也助己。当然,如果能让学生轮流做课间管理员,教育效果会更好。

此外,班主任要关注班级物型环境的建设,要关注与安全有关的细节,把安全隐患梳理出来,及早做好应对和预防。

3.引入校园游戏,让课间有趣又有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13所中学开展校园游戏实验,结果发现,游戏之后,中学生心情更愉悦、上课更专心。因此,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在课间玩一些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传统经典游戏经久不衰自有魅力,新游戏简单精练适合课间,益智游戏培养思维能力,搭档游戏培养合作精神,课前操帮助学生逐渐进入上课状态。不同游戏有不同的价值,游戏可以让课间变得更安全、更有趣、更有益。班主任应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课间玩的游戏,建立一个资源库。

四、科学作为:课间活动指导要尊重差异、遵循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间活动的需求不同,不同性别的学生课间活动偏好也不同,如男生比较喜欢激烈点的运动,女生更喜欢有趣的小游戏。基于此,小学课间安排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引導,营造出适合的活动空间和相应的活动形式。另外,因为课业负担的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对于课间活动越来越不感兴趣,但班主任不能任由学生这一取向发展,班主任要进行课间活动的积极引导。

不同学科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会有侧重,有的运用具体形象思维多,有的运用抽象思维多;不同学科动手用脑搭配不同,有的学科学生动手比较多,有的学科学生动脑比较多,有的学科本身就是运动。班主任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的特点来指导两节课之间的安排,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