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学与教”的变革及反思
2020-04-28张香来
张香来
摘 要:“信息化”深刻改变了中职语文的“学与教”,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改变了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改变了教学评价。在“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初期,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慎的原则找寻“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与教”,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底线,落实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聚焦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 学与教 中职语文
课 题:本文为淮安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化背景下学与教变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hazy17031)研究成果。
信息化社会必然带来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技术必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带来“学与教”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加快了信息化步伐。中职院校普遍升级了办公自动化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化实训设备,建成了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基础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与此同时,面向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大赛”“教学大赛”和“技能大赛”合而为一,成为中职教育的聚焦点之一。
一、信息化浪潮改变了中职语文的“学与教”
1.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的“学”
“信息化”深刻改变了中职语文的“学”。
就学习内容而言,“信息化”对文本加以多角度补充,除了阅读、理解和想象外,还可以带来多角度、情境化的体验。如学习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就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更直观地了解荔枝果、荔枝花、荔枝树的形态,对文字描述的荔枝的外部形态有更真切的认识。
就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而言,“信息化”拓展了信息获取和情感体验的渠道,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思外,还增加了网上学习、情景模拟、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等多样化、综合化的学习途径。如学习汪曾祺的《五味》,可依据个人口味按“酸甜苦辣咸臭”进行分组,上网了解中国各地的饮食习惯,结合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领会饮食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亲情。
就学习习惯而言,“信息化”真正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使之成为具有主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主体或团队成员。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也使得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对贾府的主要人物及相互关系,对贾府的建筑布局及室内陈设等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的“教”
“信息化”深刻改变了中职语文的“教”。
从教学内容来看,“信息化”推动了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运用。与语文课本相对应的电子教案和PPT已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必备资源,与语文课堂相对应的微课程、网络同步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变得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正在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和语文课本和教辅资料一样,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助手。
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看,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信息化”改变了教师的角色,由领导者变为设计者、参与者。“信息化”改变了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途径,由封闭的“一言堂”走向多渠道,主动且开放。“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评价也随着“信息化”而发生变化,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评价取代了一元化、一律化、主观化评价。“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包容性和人文性,能够更好地关注生成而不只是聚焦结果。“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应该更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通过评价去育人。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观念方面、思维方面的表现”。
二、反思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学与教”
1.有的放矢,“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与教”聚焦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包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顶层设计;第二层面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过程性指引;第三层面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学校职能部门的各项规定等精细化要求。“信息化”主要涉及第二和第三层面。
第一层面的“指挥棒”相当于法律和法规,应该具备权威性和长期稳定性。以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城头变幻大王旗”,使得一线语文教师无所适从,要么疲于应付。好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颁布,统编的中职语文教材呼之欲出。
第二层面的“指挥棒”相当于风格和流派,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行政力量强力介入,商业力量大肆渗透,使得“信息化”一度在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中“喧宾夺主”。前些年的“两课评比”“信息化大赛”,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过度行政化和商业化只能打造“样板戏”,很难贴近真正的语文课堂。现如今,职业院校的“教学大赛”与“技能大赛”合二为一,不再是颜值与技术的比拼,更加关注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更加关注有效学习和学生成长。
第三层面的“指挥棒”,相当于道路和路标,应该简便易操作,可复制和可推广。“指挥棒”太多,又不能协调统一,有时候还自相矛盾、前后冲突。现如今,正自上而下地给一线语文教师“减负”。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回归语文学科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信息化”在这一层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它本身并非教学目的。
2.过犹不及,找寻“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职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短期来看,“信息化”會给中职语文教师带来精神压力;长期来看,“信息化”会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任何一种变革,都要立足于现实基础。任何时候,都不应高估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价值,也不应低估传统教学、个性化教学的价值。传统的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正所谓过犹不及,对“度”的把握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初期。
中职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底线,落实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始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则,以正确理解课文文本为前提,要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实基础;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本位,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中职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要“不忘初心”,回归文化的、人性的本真,防止过度行政化、技术化、商业化和模式化;要更加关注普遍状态和真实课堂,不能因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偏离轨道;要适当降低各类竞赛和评比的热度,找寻到“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让“信息化”为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戴智敏老师在专题讲座《未来已来——信息化背景下语文课程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探索》中对中国近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观点——也就是在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基础质量的前提下,促进个体个性的健康成长。戴老师认为“信息化”不能替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只能担当“助教”的角色,而教师才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参考文献:
[1]赵占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J].中学生物教学,2017(13).
(作者单位:盱眙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