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20-04-28吴芙蓉
吴芙蓉
摘 要:《消费心理学》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基于OBE理念,分析了其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和评价体系4方面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学生获得与岗位技能要求
相对接的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OBE教学理念;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7-011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713.36-4;G642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美国学者斯派帝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1]。
由此可以看出,OBE模式是一种聚焦学习产出结果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都应紧紧围绕在充分调研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基础上设定的预期学习结果展开。
2 目前《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都把《消费心理学》定位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因此,在课程体系当中没有《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原理》等前导课程,而且学生实践训练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实践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并且无法将心理学知识与未来的岗位联系起来,因而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不高[2]。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目标
《消费心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分析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行为及其背后隐藏的心理活动,从而开展针对性的网络营销活动。但是,《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信息传输模式,教师基于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行业知识设定教学目标,主要聚焦于教师該教什么,能教什么,因而不同的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同,导致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方法也不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也悄然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目标的设置与企业岗位结合度不高,同时对于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工具的掌握不够,也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2.2 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市面上《消费心理学》教材比较少,编写偏重于理论体系介绍,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编写的,没有充分体现消费活动的特征,而且主要围绕传统营销活动组织教材内容[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较少指导学生根据消费者的具体行为去分析推断其内在心理活动。
随着时代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虚拟的网络大环境打破了传统购物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消费者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要求营销人员要把握消费者个体的消费心理特征。但是消费心理学现行教学内容主要关注的是消费者群体的行为和理论活动,较少涉及消费者个体心理与企业营销活动的关系。这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利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 教学实施方式
《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度比较低。由于缺乏心理学原理或普通心理学的前导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显得比较吃力。部分老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仅仅是课前引例,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而且教师选取的案例大都是关于传统营销的案例,没有提供关于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和心理的案例。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案例使得学生很难将消费心理学与电子商务联系起来,因而认为《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没有必要学习该课程。学生对消费心理学的错误认知,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角戏”,案例分析常常变成教师的自说自解。
2.4 课程评价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基本上还是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测试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期末测试主要是闭卷考试。由于《消费心理学》基础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期末的闭卷考试主要考核的是原理等理论知识,而且试卷中客观性题目占据比较大比重,主观性试题也基本上来源于教材,作答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考核。
3 OBE理念下《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明确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可以将《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3类。知识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框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各种因素。
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背后的消费心理和影响因素,并能利用营销工具去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促进消费行为的达成,从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的职业化定位。学习《消费心理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从电商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聚焦于态度目标,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消费心理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建立起兴趣,就会自觉学习,主动探索,从而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于《消费心理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课程定位,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然而按照《消费心理学》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调研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其职业能力,然后根据职业能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
3.2 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由于目前市面上鲜有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材,教师可以与电商企业专业一起合作编写具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以电子商务主要岗位技能为核心、以电子商务工作过程为主线[3],构建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从进入店铺到最终实现购买行为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即购买或者离开。为确保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获得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网店经营活动为主线,分析影响网络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然后设计基于任务引领的实训,让学生分析实际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4]。
3.3 丰富教学方法,实现预期学习产出
《消费心理学》课程涉及很多心理学知识,对于没有心理学原理基础知识积淀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图片、文字、音像、动画集于一體,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述心理学理论,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深奥的知识[5]。
为实现学生预期的学习产出,教师还应从网络消费活动中选择某些经典消费情境和消费行为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的具体消费心理和行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交易达成。案例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消费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能在分析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案例的深入探究还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6]。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选用角色扮演法,在具体的消费情境中让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体验角色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变化,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3.4 构建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OBE理念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求课程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考试时不能沿用以往的考试方式,只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而应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平时要对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活动参与度等进行考核,期末试卷考核时也应增大案例分析题和综合性思考题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根据设计的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是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7]。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 )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李丹,王文福,梅晓丹,等.基于OBE理念的地图制图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7(21):216-217.
[3]苏红霞.电子商务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87-89.
[4]罗娜.基于OBE导向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经贸实践,2018(13):232-233.
[5]满东平,李海军,郭宁宁.基于市场导向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策略[J].2018(18):41-42.
[6]廖小平.基于大数据下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9(8):229-231.
[7]童红兵,任文杰,汪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三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8(10):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