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里窗外
2020-04-28
我们总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贪恋更多的美景,殊不知,在古人的建筑智慧里,已经将所有的美好都藏在一扇扇窗户中。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窗里,记载着流年的曲折轮回,演绎着生命中的悲欢离合……
【前世溯源】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第一次对窗作出了详解:“囱,在墙曰牗,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这是说,窗开在墙上叫牗(yǒu),开在屋顶叫囱(cōng)。“窗,或从穴”,最早的窗是在屋顶上开一个洞,同时兼备排烟、通风、采光三种功能。汉字“窗”上面的那一个“点”,就是最初窗的位置。至于烟囱和窗分开,则是之后的事了。
“窗”的前世,人们注重的更多是排烟、通风、采光等功能,是内外交流的通道。而到了今天,“窗”除了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人们又加入了它的审美功能,把“窗”比作房子的眼睛。而那些文人雅士们,也把“窗”融进诗画中,使其具有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诗词风流】
窗,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部件,它更似一个渠道,将自然环境与人为空间悄然地形成连接。从最初仅满足采光通风到后来的精致小巧,窗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功能性装饰。
凭栏而伫,倚窗而立,大抵是文人们最热衷的姿态之一。或许太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都是源于那临窗一站后的灵光乍现吧。
“窗”内有家:南北朝《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诗人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描绘了木兰换回女兒装束后对窗梳妆的过程。昔日征战疆场、威风凛凛的木兰归家见到父母后,就变回了婀娜女子的形象。
“窗”外有国:南宋诗人陆游有“推枕坐南窗,悠然待清旦”一句,让一个一夜无眠、愁容白发的爱国人物形象成功跃然纸上。诗人坐在家中,想的却是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国家。“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辛弃疾面对窗外的斜风细雨,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表达的却是对南宋当局的不满,抒发的是英雄壮志难酬的悲凉。
“窗”内有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诗人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出人意料;然而设身处地,又觉情真意切,字字句句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窗”中有泪:“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中,苏轼借妻子对窗梳妆这样一个常见却难忘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其无尽的思念。十年的思念,三千六百五十天的话语,又能向谁诉说,无奈,千言万语只能化作千行泪痕。
“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世间万物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你在观赏窗外风景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只不过站的角度不一样罢了。
“窗”联系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刘方平在《月夜》中有一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乍暖还寒的日子里,“虫”却加入到歌颂春天的行列中,透过窗纱传进屋内,传达给听众轻松、喜悦的心情。
【心香一瓣】
窗外的风景
◎何 昕
窗内是宁静的剪影,窗外是流动的繁华,窗里窗外皆风景。
——题记
“唉,这雨怎么这么烦人呀。”今天是节假日,爸爸早就计划好要带我们去游乐场玩,没想到,后半夜就开始下雨,下到今天上午九点多也没有要停的意思。更令人郁闷的是,整个春天几乎就没下过一滴雨,却偏偏在我们即将出行的这几个小时内没完没了地下开了。
没办法,我只好待在家里等待雨结束。从卧室走到客厅,从客厅再回到卧室,能吃的零食全吃了,能玩的玩具也玩烦了。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偶尔瞪我几眼、唠叨我几句,我也全当没看见、没听见,谁让他们非选这么个鬼天气出游!
实在无聊,我回到窗前,拿着本漫画快速地翻着,想借此打发这无聊透顶的时间。
“咦——”此时,窗外的栏杆上居然立着一只黑色的小燕子。黑瓷珠般的脑袋上长着像葵花子般的嘴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它的嘴上还衔着一只绿色的蚂蚱。或许是它一时没反应过来吧,居然对我的出现没有任何反应。待了一会儿,它又“嗖——”的一下飞到了街道的电线杆上,略作停留后再次飞走了。
远处的街道上,一位母亲一手撑着雨伞,一手牵着她的女儿。为了不淋着女儿,母亲的肩膀一侧已经被雨水淋湿了;而小女孩却快乐地蹦蹦跳跳,把地上的水溅起老高,溅湿自己的衣服,又溅到了妈妈的裤腿上。
再往前,是一个十字路口,一辆汽车正安静地等待行人过马路。可能是行人感受到了司机师傅对自己的礼让吧,加快了脚下的步子。行人走后,长长的车流才又流向远方。
路口有一个不大的梅花园。此时,梅花开得正盛,平日里,上学放学一天要路过四趟,但这云锦般的灿烂花海我却第一次看到。想必朱自清先生眼中那“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的春花图,也是如此美丽吧……
“宝贝儿,我们准备出发喽!”我耳边突然传来爸爸底气十足的声音。回过神来,才发现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金灿灿的阳光穿透云层,带着暖意倾洒下来。
今天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河北五莲县第二中学)
点评
“窗”,不仅仅是现实中建筑的窗口,更是心灵之窗。小作者立足于后者,在极度的烦躁中通过现实的窗口,打开心灵之窗,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实现了对“窗”的升华。正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何茂勇)
精彩选段
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它一年之中大约有半年时间是在冬天。冬天更是读书的好时节。夜晚,你坐在灯下,听着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感受着室内有如春天般的温暖,你随便拿起一本书来,都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尤其是下雪的日子,你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手中握着一卷书,会更加思绪翩翩。这种时候,你会想起叶芝的诗:“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地读,回想你昔日眼神的柔和……”所以我每年创作力最旺盛的季节,就是冬季。大自然进入了休眠状态,再没有绿树红花了,但我的思维却空前活跃起来,不仅创作激情飞扬,而且爱大量地读书……好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一片片飘舞的雪花,让人赏心悦目、滋润心田。
哈尔滨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你能感受到暖融融的微风;夏季,雷声常在城市的上空响起;秋季,林阴道上会堆积着金黄色的落叶,而冬季,这城市在雪中看上去一派苍茫。读书写作之余,到道里的中央大街踏着青色的石子路走上一程,随便踅进哪家咖啡馆呷上一杯咖啡,你会有一种格外温存的感觉。
(节选自迟子建《窗里窗外的世界》)
读后涟漪
对作者来说,窗里的世界是与书籍的交流,这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对话。窗外的世界是与城市的沟通,它喧闹、世俗,却也现实、温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景和风俗人情,我们可以试着去感受、去理解每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当你静静地欣赏城市风景的时候,城市也在悄悄地打量你;当你真正了解城市后,城市也在慢慢地塑造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