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及抗性来源分析

2020-04-28孙瑞东臧振原慈佳宾任雪娇姜良宇杨伟光

作物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感病斑病自交系

孙瑞东 臧振原 慈佳宾 杨 巍 任雪娇 姜良宇 ,2 杨伟光

(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130118,吉林长春;2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30118,吉林长春)

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1876年首次在意大利[1]报道,而后相继在美国、墨西哥等地发现,我国于1899年首次发现。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我国多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尤其发生在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2],一般会造成玉米减产15%~20%,严重时会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3],因此,防治玉米大斑病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0、1、2、3、N、1N、2N等16个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4],10个主效抗病基因,分别为Ht1、Ht2、Ht3、HtN、HtM、HtP、NNc、St、Ht4和Rt[5-9]。由于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数量众多,变异复杂,目前推广的品种多属于专化性品种,推广几年后抗性下降,所以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有效的途径,而在常规抗病育种中筛选抗源材料是抗病育种最为重要的一环。桑立君等[10]通过对国内外18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性鉴定,高抗系仅占5.5%。曹天昌等[11]对49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仅为5份,抗病材料58份。前人研究多为单一抗性鉴定,本研究对玉米自选系抗性来源进行分析,对18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病鉴定并进行分级,筛选抗病玉米自交系,为玉米抗病品种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185份玉米自交系,分为自选自交系和骨干系,自选系95份,骨干系90份。自交系Mo17(中抗)和获白(高感)分别为抗、感对照。供试大斑病病菌株为混合菌,由吉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分离保存。

1.2 试验方法

1.2.1 接种菌的制备 将高粱粒用水煮沸30min,再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h,取出备用。接种前把菌株放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在25℃条件下培养4~5d,对灭菌后的高粱粒进行接种,继续25℃培养至高粱粒长满菌丝,将高粱粒备用。

1.2.2 鉴定方法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高粱粒放入植株心叶中,每株接种5~10粒,每个自交系至少接种10株。接种后24h内人工辅助喷施清水,提高植株心叶内的湿度,增加病菌侵染成功的几率。

1.2.3 抗病鉴定圃设置 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基地温室进行,单行区,行长5m,密度为6万株/hm2,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2.4 评价方法 在玉米乳熟期之后进行调查,以玉米棒三叶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玉米棒三叶上下两部分叶片发病情况。田间鉴定采用的反应分级和抗性评价标准: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5%,为高度抗病,简称高抗(high resistance,HR);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为抗病(resistance,R);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的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为中度抗病,简称中抗(moderate resistance,MR);穗位上下部叶片上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的31%~70%,为感病(susceptibility,S);全株叶片基本被病斑覆盖,叶片枯死,为高度感病,简称高感(high susceptibility,HS)。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评价

将18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2年的重复鉴定试验。2017年鉴定结果如表1所示,大斑病病情表现为1级(HR)的种质仅有16份,占鉴定材料的8.65%;病情表现为3级(R)的种质61份,占鉴定材料的32.97%;病情表现为5级(MR)的种质有36份,占鉴定材料的19.46%;病情表现为7级(S)的种质有38份,占鉴定材料的20.55%;病情表现为9级(HS)的种质有34份,占鉴定材料的18.37%。其中7份自选系表现为高抗,37份表现为抗病,分别占自选系鉴定材料的3.78%和20.00%。

表1 2017年不同来源的玉米种质对大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Table 1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Exserohilum turcicum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maize germplasms in 2017

2018年鉴定结果如表2所示,大斑病病情表现为1级(HR)的种质仅有16份,占鉴定材料的8.65%;病情表现为3级(R)的种质59份,占鉴定材料的31.89%;病情表现为5级(MR)的种质有38份,占鉴定材料的20.54%;病情表现为7级(S)的种质有39份,占鉴定材料的21.08%;病情表现为9级(HS)的种质有33份,占鉴定材料的17.84%。其中7份自选系表现为高抗,36份表现为抗病,分别占自选系鉴定材料的3.78%和19.46%。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于大斑病的抗性差异较大,表现抗病的种质相对较多,中抗及以上的种质共113份,占鉴定材料数的近61.08%,但表现为高抗的种质较少,仅有16份。主要以3级和5级抗病种质为主,占抗病种质总数的52.43%;而38.92%的种质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表3和表4分别是玉米自选系和骨干系具体病斑面积和抗性评级。

表2 2018年不同来源的玉米种质对大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Table 2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Exserohilum turcicum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maize germplasms in 2018

2.2 玉米自交系抗性来源初步分析

玉米大斑病抗性是由质量抗病性和数量抗病性共同控制,这种多基因联合控制的抗病性可以通过育种程序累加来获得[12]。通过分析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血缘,可大致分析出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性来源,为改良玉米抗病自交系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连续2年抗性鉴定(表3、表4),筛选出 B12-1、J1881、J1577、J1828、6L1072、3DH2- 99、3DH2-108、Y1、Y2、Y3、Y4、Y5、Y6、Y7、

Y8、Y9高抗自交系共16个,其中B12-1、J1881、J1577、J1828是由Y6改良获得,可能带有相同的抗性基因;而6L1072是由Y25改良而来,3DH2-99、3DH2-108是通过DH选育,可能抗性基因来源不同。

表3 95份自选玉米自交系大斑病2017-2018年抗性鉴定结果Table 3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95 self-selected maize inbred lines in 2017-2018

表4 90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大斑病多年抗性鉴定结果Table 4 Multi-yea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90 elite maize inbred lines

由J1577和B12-1改良自交系,选育出6S4-30、6S4-44、6S4-32、7S5-25、7S5-29 等,抗病性优良。由Y70和B12-1作为亲本,选育出5S3-53-1、5S3-29-1、5S3-96-1、5S3-98、6S4-32、6S4-11、6S4-13等,其中只有5S3-53-1和5S3-29-1表现为中抗,其他均为感病或高感。由此推断Y70和B12作为亲本在抗性表现上更加倾向Y70,推断上述自交系的感病基因可能来自Y70,而抗病基因可能来自B12。

由Y57和Y70、Y42、Y25混粉作为亲本选育出了 7H1、7H2、7H15、7H16、7H17、7H18、7H19,他们多为抗病,而Y70、Y42、Y25混粉作为亲本改 良 出 7L120、7L124、7L145、7L1406、7L1411、7L1420为感病或高感,以Y23为主的先锋母本多为感病自交系,推断抗性来源为Y57。

3 讨论

通过分析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来源,发现父本系 Y6、Y25、B12-1、J1881、J1577和 旅 大 红 骨系Y11、Y22、5S3-96-1大多表现为抗病,瑞德系Y58、Y70、J4195、J1490等多为感病或高感,瑞德系抗性一般,但大多自交系配合力较好,通过将部分父本系血缘引入瑞德系,得到高配合力且高抗自交系。但将旅大红骨系血缘引入瑞德系,改良系抗性较好但配合力一般,所以可通过引入父本系血缘改良自交系。

高卫东等[13]进行玉米病害鉴定结果表明先锋群抗性表现为中抗,与本试验结果大致相符,温义鹏等[14]研究表明昌7-2抗性为中抗,而在本试验中昌7-2抗性为高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大斑病的生理小种不同,或者是由于环境条件影响导致结果偏差。

虽然大斑病抗性来源复杂,受多基因共同控制,但通过材料改良和抗病基因累加可以改善玉米自交系的抗性[11]。然而,玉米自交系改良时间漫长,改良结果不稳定,通过筛选抗性基因,应用分子标记、遗传作图等技术,对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分析[15]可以加快抗病玉米自交系选育。开展抗病多基因聚合育种,通过轮回选择和群体改良快速、高效、准确地选育抗病玉米自交系。

4 结论

通过2年连续鉴定,从185份自交系中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6份,其中自选系7份,通过抗性来源的初步分析,发现Y6和其改良的自交系B12-1、J1881、J1577抗病性遗传稳定。本试验自选自交系大多为改良自交系,改良基础大多为Y70、Y6、Y23、Y5等,通过抗性鉴定试验和其对应杂交种可以得知,Y6、Y5为高抗,Y70等为高感,通过血缘分析,Y6和Y70改良自交系B12-1、J1881、J1577、5S3-53-1、3L1585都是抗病自交系,由于Y6为高抗,Y70为高感,可以推断由Y6可以将抗性遗传给后代,故推断Y6在改良抗病玉米自交系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综上可知,Y6和其改良的自交系B12-1、J1881、J1577可以用作改良玉米大斑病抗性的材料。

猜你喜欢

感病斑病自交系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