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空间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2020-04-28ZHANGChengmingGAOXin

住宅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营造

■ ZHANG Chengming GAO Xin

0 引言

城市滨水空间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水陆空间的衔接地带、过渡地带,也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主要载体[1]。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具有自然元素密集、生态性稳定、方向性强、功能性复杂、历史文化元素丰富等空间特征。尤其近年来,随着生态城市理念的普及,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日益提高,开始重新思考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价值,并逐渐认识到滨水空间在改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1-2]。因此,在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营造滨水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人们在滨水空间中最直观的感受是来自于植物的色彩搭配、种植方式搭配等方面。所以,植物景观营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功能。因为它既是滨水空间的构成基础,也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同时还是为人们提供户外休息、游憩、观赏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另外,丰富的植物群落还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3-4]。因此,良好的植物景观营造是滨水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会使得滨水空间设计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 滨水植物概念及类型

1.1 滨水植物概念

滨水植物是城市中水域空间到陆域空间过渡区域中按照一定的布局方式所种植的植物群体,主要体现了植物组团的群体美和与周围环境共同配合下产生的意境美[5]。

1.2 滨水植物类型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应考虑滨水空间不同区域植物的种植类型,从而到相应的景观效果。根据种植区域不同,将滨水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水缘湿生植物和岸际陆生植物[6],其中,在植物造景时以水生和湿生植物为主,岸际陆生植物次之。

1.2.1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按照适水深度分为挺水型、浮叶型、飘浮型、沉水型[7]。在水生植物景观营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植物属性等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图1)。

(1)挺水型水生植物。挺水型水生植物枝干挺拔,傲立于水中,花型美丽且颜色鲜艳,大部分都有茎和叶,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有的沉在水下[7-8]。可以利用挺水型植株这一特点,丰富滨水空间的垂直空间。常见的挺水型水生植物有芦苇、荷花、菖蒲等(图2、3)。

(2)浮叶型水生植物。浮叶型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状茎,但是茎干细弱且不明显,不能伫立在水中,只能漂浮于水面上[7,8]。另外,浮叶型水生植物花朵艳丽、色彩丰富,能起到绿化、美化滨水空间的水体界面和划分水面空间、丰富水面空间景观的作用。最常见的种类为睡莲科类植物(图4)。

(3)漂浮型水生植物。飘浮型植物与浮叶型水生植物都是漂浮于水面之上,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根不着生在底泥中,会随水流的流动而流动。因其漂浮不定,并且水面空间景观也会随时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提前规划好使用范围和使用区域。常见的植物有马蹄莲、凤眼莲等(图5)。

(4)沉水型水生植物。沉水型水生植物由于大部分在水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水外,且花期短、花朵小,因此,在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方面应用不广泛。但是这类植物可以吸收水中过剩的养分,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类型为藻类植物等(图6)。

图1 水生植物类型

1.2.2 水缘湿生植物

水缘湿生植物是指生活在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区域,且有很强的耐水湿性的植物群落。水缘湿生植物与挺水植物都有着丰富垂直空间景观效果的作用,在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中应用较多,同时,还有美化城市滨水区水陆交界的驳岸地带和柔化水体岸线边界的作用,常见的有旱伞草、美人蕉等(图7)。

1.2.3 岸际陆生植物

图3 芦苇

图4 睡莲

图5 浮萍

图6 金鱼藻

图7 美人蕉

岸际陆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这类植物。北方常见乔木有杨树、柳树等,南方常见乔木有玉兰、桂花树等;常见灌木有丁香、迎春、黄杨、八角金盘等;常见的地被植物有铺地柏、麦冬、变叶木等;常见的草坪类植物如马尼拉草等。岸际陆生植物的运用最为灵活,形式最为多变,且有很强的塑造性和观赏性。

2 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城市滨水空间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植物景观类型所具有的功能不同,植物景观类型的有序排列会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水域空间和陆域空间对植物的选择要求和搭配方式也不尽相同。

2.1 水域空间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在滨水空间设计中,水域空间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可以用点、线、面的形式进行搭配组合[7],其中,线的形式是最为常用的,也是应用比较丰富的植物造景方式。

2.1.1 点状形式

点在空间中具有强烈的存在感,常常是视线的聚焦处,用于凸显出某个特定景观点。同时,点还具有扩张性,表现为对整个空间的控制力。灵活运用点的聚焦性和控制性,可以让空间感变得更为强烈。如在较大水域的空间中,配置一株或几株王莲,其硕大独特的形态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景观聚焦点。或者在水面上设置观赏性强的水生植物,与水面静态相比,衬托出植物跳动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达到以点控面的景观效果(图8)。

2.1.2 线状形式

线状形式的应用更为灵活,直线形式表现为简洁庄严,曲线形式则表现的更加轻快活泼。植物的线状景观表现不仅体现在水平空间上,还体现在垂直空间以及植物群落的整体效果上[7-8]。

图8 王莲形成的点状景观

(1)水平空间。在水平空间中,滨水植物景观营造以水缘湿生植物为主,种植的植物群落边缘形状应顺应驳岸边界或者与其互补,同时还要考虑到与岸上其他植物景观的协调性。如对自然驳岸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是在水岸交界处以片状种植方式种植湿生植物,既美化了驳岸边界,又丰富了岸形。

(2)垂直空间。在垂直空间中,滨水植物景观营造大多以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为主,利用其本身的形态丰富垂直空间景观。如对有高差的台阶式驳岸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在岸边种植垂柳,水边种植挺水型植物(芦苇、唐菖蒲等),以此来相互呼应,既丰富了立面景观,又加强了水陆空间的协调性。

(3)林缘线和林冠线。林缘线是指树丛或植物群体树冠投影的连线,主要功能是营造空间变化。林冠线是指树丛或植物群体顶端的轮廓线。在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时,尤其是在大水域边缘和周围搭配大量植物的时候,林缘线和林冠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搭配得当会使得水域整体空间层次鲜明且有一定的韵律感以及美感(图9)。

2.1.3 面状形式

在滨水空间环境中,水生植物以组团的形式在水面上形成了单独的面,面积不宜超过水面的1/3,留出足够的水面以展示岸边植物的倒影,并与周围植物景观相呼应,形成如画景象(图10)。

2.2 陆域空间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在滨水空间设计中,为满足人们在观赏、游憩时对不同空间的需求,营造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开敞型植物景观、半开敞型植物景观、封闭型植物景观及湿地植被带景观[8]。

图9 林冠线与林缘线

2.2.1 开敞型植物景观

开敞型植物景观是指大面积绿地空间中无成群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仅是有少量的孤植树形成的景观。孤植树一般体型高大优美,在整个空间中起到视线集中、增强空间感的作用。开敞型植物景观构成的空间,最大的特点是空间开阔且视野通透,与水域空间景色形成对景,对陆地一带的景观起到组织引领的作用,给人轻松愉悦的感受。

2.2.2 半开敞型植物景观

半开敞型植物景观是指植物种植方式在空间中以点状(丛植)、线状(列植)、面状(群植)的方式种植形成的植物景观,这种空间下的植物种植形式多以乔、灌木相搭配进行丛植,其配置的基本形式有两株配合、三株配合、四株配合等,最常用是三株配合。两株配合在构图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原理,树的大小、姿态、动态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或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动势呼应,距离不大于两树冠直径的一半;三株配合应选用大小姿态可以不同,但是树种最好相同的乔木或者灌木,栽植成三角形,大、小离得近一些,中等的远一些。这种配置方式行成的空间较为通透,有遮阴纳凉功能,会给人一种半虚半实、若隐若现的感受,适合休闲漫步、倾心交谈等令人放松的行为活动[7-8]。

2.2.3 封闭型植物景观

封闭型植物景观是由乔木、灌木、草地、地被组成的结构紧密的密闭性空间景观,对视线的垂直和水平角度都有遮蔽性,目的是为了遮挡住水域旁视觉效果差的景观。同时,它也是滨水空间中优美的自然景观实体——风景林带,它还保证了水域空间的独立性与稳定性。这种密林景观在营造时也要考虑它的竖向景观效果,由不同类型的乔灌木通过合理的搭配,进而形成优美、律动、活泼的天际线(林冠线)。如在一片丁香花、连翘、迎春等灌木群里搭配玉兰、樱花、女贞等冠型优美的小乔木做背景树,勾勒出一条优美的天际线,使得整个空间更具灵动性,整体景观效果更具生动性、韵律感、层次性。

2.2.4 湿地植被带景观

湿地植被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的过渡性地带,该地带的水位平齐、接近或低于地表[8]。生长在湿地植被带的植物一般都是当地野生植物,少有人为修饰的痕迹,展现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天然野生景观,如落羽杉林等。

3 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原则

3.1 适地适树原则

滨水植物应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如哈尔滨当地街道使用最频繁的树种为银中杨,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像这些当地植物都可以作为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的素材,这样形成的景观才具有稳定性和表现力。

3.2 景观多样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应符合生态学理论,在空间内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或孤植、列植、丛植、群植,或几种方式混合搭配,每种种植方式根据其特性,选择相同、相似或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以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

3.3 地域性特色原则

滨水区植物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风俗文化等元素,创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滨水植物景观。

3.4 植物季相原则

植物造景在遵循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季节变化对植物景观产生的影响,要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切不可在某一季节或时间段内无景可观。如大部分水生植物、湿生植物花期在夏季,春季时还处于萌芽期,而无法形成景观,这时需要在岸边种植连翘、迎春、桃树等春季开花的树种形成春季繁花盛开的景象。冬季的时候,大部分植物已然凋零,剩下枯木枝干,这时可结合亭台楼阁等其他景观元素进行搭配,也别有一番韵味。

3.5 艺术构图的基本原理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在满足空间功能需求、生态效益要求的前提下,还要采用园林艺术处理手法,通过色彩、线条、远近、节奏、韵律等因素优化构图[7-8],体现出植物的个体美、植物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与空间中其他元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意境美。

3.5.1 构图原理

构图方式包括水平构图和垂直构图[8]。水平构图要考虑植物的林缘线设计,林缘线的设计要求进退有序,不宜与岸线平行。营造出来的绿色廊道蜿蜒曲折,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增添了水岸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变化。

垂直构图要考虑到植物的林冠线,乔灌木相搭配,高低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一般在一定区域中,会有一个或几个高大乔木位于林冠线最高处,是节奏感变化最强的一处,起到立面空间统一的作用(图11)。

图11 构图方式

3.5.2 韵律原理

韵律空间的创造对于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将植物或植物群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富有动态的视觉景观效果[8]。如在游步道两旁等间距地插入灌木组团(如黄杨、榆叶梅等),创造有节奏韵律变化的植物景观(图12)。

3.5.3 均衡与多样统一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将大小、形状、颜色一致或相近的植物按照均衡的方式配置,可以使得空间整体而不零碎、稳定而不混乱。规则式水体或者绿地在植物造景时一般采用对称或者有规律的组合种植方式,不规则式水体或绿地在植物造景时,可以将不规则的空间划分成几个小的空间,每个小空间可采用三株配合、四株配合或者五株配合中的一种或几种配置方式,然后找到空间中的平衡点,将这些配置方式进行组合,也可形成一个均衡稳定的空间。与此同时,每个小空间可选用相同或者相近的树种,以此体现植物的多样性,而小空间之间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起到统一的作用。

图12 韵律空间

4 结语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生态开放空间,滨水区景观对城市的环境改善、形象塑造以及生态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是滨水空间的基础,也是滨水空间的灵魂,良好的滨水环境离不开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营造,随着植物的造景理念和造景方法的不断完善,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必将会开启新的时代。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对共享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