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民俗艺术发展
2020-04-28常凯暄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常凯暄(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湘西少数民族多为苗族人。苗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受地理和历史背景影响的苗族人民,过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当地有句谚语,“苗族住在山上,汉流落街头”,可以大致说明他们的生活分布状态,反映湘西苗族的地理环境和对山区事物的认识,直接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历史上,苗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徙至黔东南,形成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在被迫南迁的过程中,苗族妇女为纪念故土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用针线将动植物纹样绣制在本民族的服饰之上,世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同时,黔东南苗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造就了苗族服饰多元化的特征,形成了“一里不同俗,十里不同服”的现状。苗族服饰纹样与苗族服饰一起发展而来,苗族妇女运用纹样记载苗族的人文风貌与生产劳作的全部内容,反映了苗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如今中国服饰史上的活化石。千变万化的图案纹饰,不仅是对苗族浓郁的习俗风尚以及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延续,同时也表现了苗族妇女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非凡创造力。
一、苗服中的刺绣
苗族刺绣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朵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奇葩。苗族民间艺术是最重要、最流行的服饰装饰手法。湘西的苗族刺绣是用针和钉在各种织物上,如丝绸、棉花、毛织物或彩色织物上,形成装饰图案的一种方法。在他们的刺绣中,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1.湘西湘绣
湘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技艺之一,有苏绣、蜀绣、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分为平绣、织绣、网绣、新绣、结绣五大类以及后期继续完善发展的鬅毛针和乱针绣等针法。擅长绣花线绣绒,麂皮绒花朵刺绣现实,有着“绣花能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运行,谁就能绣生动”的美誉。
2.湘西苗绣
苗绣,苗族的刺绣简称苗绣。苗绣不同于湘绣、蜀绣、苏绣,它以民族风格浓厚、造型独特夸张、色彩丰富而著称。苗绣是相当知名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排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被公认为是最精美的刺绣品之一,很多作品都非常熟练,造型奇特,富有想象力,强烈的色彩,简约的风格特点。
苗族妇女不画草图,都是靠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底布上的挑绣经纬线。她们依靠对女性的自然理解,娴熟的技巧和非凡的记忆,一个个个别的局部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饱满明亮的刺绣,实现了和谐完美的画面,简洁大方。对称,饱满,光亮,苗绣是最美丽的地方,就像梅苗刺绣最精致的对称美,充满美感和华丽的美感。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的图形、色彩、空间,是否完全对称的要求;所谓的充满美感,就是整个刺绣不留空白;所谓的美感,就是大胆的色彩,红绿相间,鲜艳夺目。
苗绣技法丰富多样,不同地域的苗绣有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技术来形成不同风格的纹饰。展望湘西苗族刺绣技艺。粗平刺绣。采花、堆绣、挂毯、锁绣、断线绣、钉绣七种。绉绣、散绣、堆绣是苗木服装中的特色刺绣方法,绉绣上衣压花,装饰效果奇特大方、巧夺天工、独树一帜,与苏绣、湘绣一样闻名遐迩,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刺绣之一。
二、婚育习俗
1.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婚姻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据史载,唐宋以降,有“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男女混杂”的婚姻现象,“改土归流”后始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并用花轿迎接。其过程是出嫁前有“哭嫁”,迎亲时有“拦门”“找莫华”“抢蒙帕”“拦轿断煞”“踏门槛”“过七星灯”“抢床”等习俗。其中依然还隐含着原始的族内婚、抢婚的遗迹。
2.婚姻形式
芬兰人类学家书斯特马克认为,古代人类的婚姻更多地受到经济的制约,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湘西土家族旧时的婚姻形式也确实证明了这“以歌为媒”的婚姻时代以外,无论是血缘婚、对偶婚、坐床婚、还骨种、扁担婚,还是指腹为婚、包办婚姻、抢婚、入赘婚等形式,都属“实利婚姻”的性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情婚姻才真正成为土家族人婚姻的主要形式。下为土家族婚姻形式表:
序号 形式名称 形式内容1 血缘婚土家族血缘婚是原始会的一种婚烟形态,属于群婚的最初阶段,指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禁止不同辈分之间的男女通婚。2 对偶婚对偶婚是母系氏族晚期的一种氏族外婚制的形态,是在走访婚的基础上演变来的。特点是一男一女的不稳定结合,从妻居佳,属男子出嫁,夫妻关系不固,易分离。“改归流”之前,土家族还残余有此婚烟形态。3 坐婚床坐婚床又叫转房婚。流行于1949年以前,其內容主要指兄亡弟未婚。弟可收嫂为己妇;或弟亡兄未婚,可收弟媳为己妇,俗称这种现象为“坐床”,但“坐床”须两厢情愿,若一方不愿,则可外嫁或另娶,但女方必须守孝三年,且要付婆家“赎身钱”,摆“满堂酒”,自己陪嫁物品外。不能带走婆家任何财物:若有儿女,一般只准带女不准带儿。4 抢婚抢婚又名“抢掠婚”“抢劫婚”“掠夺婚”。是人类最早的娶婚形式。私有制在单偶婚产生中起着决定作用,由氏族外暴力掠夺妇女,是单偶婚的最早来源。5 还骨种姑舅表婚和填房婚谓之“还骨种”,1949年以前,土家族地区比较普遍,有“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之说。6 扁担婚 扁担婚,指兄弟姊妹子女间通婚,俗称“对开亲”,或“扁担亲”,这是原始族婚所遗存的婚俗。7 交换婚 交换婚,是两家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多因家庭贫穷而为。8 指腹为婚指腹为婚,又称胎婚,是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形式之一,通常是两家女主人同时怀孕商议为胎儿订婚,如产后为一男一女即结为夫妻;如是两男两女则结为义兄弟或干姐妹。9 入赘婚 入赘婚,即“招养女婿”“上门婚”。多以女家无嗣或缺劳力所为。
3.婚姻仪式
婚姻仪式,即婚姻过程的一种仪式习俗。在“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年轻男女的婚姻是自由的。改土归流以后,官府规定男女婚嫁不得“以歌为媒”,须请媒证,坐花轿迎娶。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成了一种常见的婚姻结合的手段,并形成了一整套新的婚姻仪式习俗。下为土家族婚姻仪式流程表:
序号 名称仪式 内容1 以歌为媒 青年男女平时相遇,可对心上人以歌传情,若对方有意,则山歌互答。2 打样媒 人作媒,先请青年男女暗中观察对象,这种暗中观察即名“打样”。3 说媒 正式聘请媒人前往女方家说媒,一般都要三次登门说媒。4 认亲 女方家长同意后,男方备办酒礼,前往女方家举行定亲仪式。5 讨红庚 讨红庚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讨取女子生辰八字,以测试两人八字是否相合。6 拜年男方备办丰盛酒礼前往女方家拜年,若有带尾巴的猪腿,则意在表示明年结婚之意。若女方同意,则留下此聘礼;若不同意,则退回猪尾巴。7 择日期 男方请先生择定结婚日期,女方则开始备办嫁妆。8 哭嫁 自定好结婚日期后,女子便开始哭嫁,哭嫁时间,长短不一。9 过礼与戴花 婚前一天为戴花,再前一天为过礼,过礼时男方须送各种礼品给女家。
10 接亲 婚礼前一天,男方接亲队伍带上火把、花轿、彩礼等前往女家迎亲。11 挡门 当男方迎亲队伍进寨,女方在大门前设置方桌拦门,双方对歌说理。12 找摸米 迎亲当晚,村里女子在迎亲人中寻“摸米”,并以在摸米脸上抹黑为乐。13 发轿 婚礼凌晨,亲兄弟背上盛装新娘上花轿,女方长辈抛洒筷子祝福新娘。14 茅山宴 花轿前行,摸米备酒席于路侧,以备新娘亲友拦轿误时。15 拦斩断煞 花轿进男方大门,男方请巫师举行断煞辟邪仪式。16 踩七星灯 新娘下轿进堂屋,先在门槛上蹬三脚,再跨过七星灯以辟邪。17 拜天地、父母 婚礼仪式中,新郎新娘拜天地、父母等。18 抢床 仪式结束,新郎新娘直奔洞房,争抢床头,先坐上者掌管家务。19 洗和气脸 新郎新娘入座后,须同一脸盆洗脸,名曰“洗和气脸”。20 交杯酒 新郎新娘共喝交杯酒、吃糯米饭和猪肝,以示同甘共苦,幸福同享。21 婚宴 男方备办丰盛酒席,宴请各方宾客。22 闹新房 入夜,山寨男女老少前来婚礼之家,闹新房,有越闹越发的习俗。23 吃茶 新婚第二天早晨,新郎新娘给长辈敬茶,长辈将打赏茶钱。24 三朝回门 在新婚第三天早晨,新郎新娘须回娘家看望女方父母。25 回婆家 在探望以后,新郎新娘即回婆家,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时代在变化和发展,许多传统技术、手工艺和特色文化以及民族习俗正在消失。该地区或国家的许多独特风俗习惯和文化已逐渐变得单一。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多样性都很重要,但是,土家族的“哭嫁”受到现代文明和思想的影响,继承的范围非常有限。除了一些传统的土家族聚居区外,在许多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中很难找到“求婚”。
尽管这种婚姻之风并不流行,但是结婚仪式使结婚仪式变得独特。哭嫁歌的内容通常是在告诉父母父母的育儿风度,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告别的痛苦,或者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关注。除了要结婚的女孩以外,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家人还应该唱歌。
“哭嫁歌”不仅消除了当时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而且表明了妇女在失去经济地位和权利后的失望和不满。随着父权制和私有制的诞生,妇女逐渐失去了继承和传承宗族香火的权利。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妇女的地位低下,逐渐使妇女堕落为男人的附庸,甚至成为男人的“财产”。妇女被无情地排除在家庭之外,与家庭利益无关。土家族的弱者无法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只有充分利用这种合法的哭泣机会,她才在情感上发泄,诅咒和强烈指责。
4.婚俗传承
苗族婚俗与其他民族婚俗一样,经历了自己的原始时代,而婚姻形式也大多是“实利婚姻”的产物,只有少数勇敢者,敢于冲破种种婚姻的枷锁,成就美丽的爱情传说,也成为湘西苗族婚俗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序号 内容 说明1 抢婚“抢”有两层含意,其一是相恋过程中,女方因病,请巫师测后,男方到女方家里要将其女接过来治病,女家父母想不通而导致“抢”;二是男女双方的婚恋已经瓜熟蒂落,女方父母仍不肯女儿嫁給对方,男方派岀劝婚团到女方去劝说灺的父母,女方父母无言可对,男方就理直气壮地把恋人“抢走”。2 半路婚 即妻子死后,男子一般会娶一寡妇,称半路新娘。这样的婚礼非常简朴,男女双方吃顿饭就算完婚。3 偷亲苗族社会中,舅家的儿子对姑家女儿有着迎娶的优先权。但在“清明歌会”“赶边边场”中产生了感情的有情人,为了反抗和抵制这种习俗,便执行偷亲:新郎伴郎在夜深人静时迎娶新娘,并做到不让女方父母和舅家知道,故谓之“偷”。4 借婚当男女双方已商定好了良辰吉日,而男方家中突然出了意外事故,家中缺了当家理事的人。男方提出要女方提前过门女方父母答应了,双方不请客送礼,女方来到男家操特家务,并同居。借婚最多一年半载,期限一到,女方回到娘家,原定日子一到,再正式迎娶。5 试婚湘西苗族的试婚习俗,古老而又原始,带有浓厚的原始婚俗色彩,男女同居一段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在试婚阶段,主要是考验双方爱情是否忠贞以及女子的生育能力。6 奔婚又称“补婚酒”,苗族过去“奔婚”习俗,即男女自有恋爱后,女方私自跑到男方家里,待生下小孩后,方才补办“婚酒”。
5.生育习俗
生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决定着族群、部落的延续与繁衍,因而世界各地都十分重视。但由于历史上土家族、苗族生活十分艰难,医疗条件极差,故旧时新生婴儿存活率很低,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湘西土家族、苗族采取了一种比较保守的形式。在他们看来,婴儿存活率低是因为妖魅作祟,于是便通过种种孕妇禁忌、生育禁忌,尽可能地不得罪妖魅,以提升婴儿的存活率,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缜密的生育礼仪习俗。
怀孕是家庭添丁之喜的序曲,是家族的一大喜事,人们对此非常重视,并由此而生成了一系列的庆生礼仪。如安胎、催生、驱胎毒、孕妇禁忌、孕妇保健等。婴儿诞生后,也有更为复杂的礼仪仪式,如“踩生”“报喜”“三朝取名”“拜干爹”“烧胎”“打胎”“化解凶煞”“祭神”,立“挡箭牌”,戴“护身符咒”等。下为诞生礼仪仪式表:
序号 内容 说明1 抓周婴儿满一周岁,外公外婆将送的米粑、文房四宝及玩具放在地上,让孩子自己看抓取,以及预测孩子的聪明才智,若先抓笔,就预示着孩子将来是块读书的材料。2 治小儿“夜哭症”小孩通宵啼哭,求医问药不见效,有的父母用红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的祖传偈语,贴在路口古树上,“树神”就会汇聚众人“一念”之力,让患“夜哭症”的孩子自然痊愈。3 退关煞 小孩在成长时会遇到很多生存难关,如高坡关、水关、火关、树关、山神关、白虎关、草鬼关。4 糖食果品、鸡蛋、鸡肉女儿怀孕了,产前十来天,娘家送来了糖食果品、鸡蛋、公鸡给女儿吃,这叫产前催生。
6.求嗣许愿
即求子习俗。旧时凡婚后两三年未有生育或多年来都只生女孩的夫妇,往往会举行求子仪式。这类仪式一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是去寺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神前许愿;二是请梯玛或苗老司向傩神许愿;三是请巫师行搭子孙桥的方式巫术;四是行偷瓜送子习俗等。这种对生儿子的渴求,表现出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求嗣许愿是湘西苗族向傩神祈求得子谢神的古老习俗,是在苗寨法师巴代扎主持下的一种庄重的法事活动。当苗族求嗣就要向傩神许愿,一旦得子定当酬谢,从不食言。而酬谢还愿则是主家的喜事,不仅要双猪双羊等酬谢,乡亲和亲戚还来贺喜做客。主家在家中设傩堂,至少有三十六堂法事,足足做满两天一夜,基本是围绕酬谢傩神,保佑主家来日平安等,娱人娱神,神秘又喜庆。
结语
民俗文化体现了苗族人民在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沉淀下而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观念。苗族传统服饰纹样生动丰富,寓意深刻隽永,它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苗族服饰是传播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了苗族人民深厚的民族信仰和审美观念。少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挖掘和传承。民俗,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这些独具魅力的婚嫁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婚育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和人文文化的结晶。通过这些民俗文化,我们不仅能了解到湘西苗族、土家族多姿多彩的生活,还能引发我们对湘西苗族、土家族的命运发展的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身上有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民俗文化与中国民俗艺术的责任与义务。面对现阶段我国民俗艺术产业布局混乱、产业创意力量薄弱分散、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现实情况,我们“看老乡”民俗文化工作团队想努力为之贡献一份力量,让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兴起,扭转早前传统意义上的展演制销模式以及“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的简单框架,展现出民俗艺术的艺术魅力,显现出一定的规模化发展与自觉性追求,让后辈们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关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身上有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民俗文化与中国民俗艺术的责任与义务。